第086章我们万岁
第086章我们万岁
陈颂宜出院第二天就复工,她仔细画了眉毛、涂了橘红色的唇彩,看不出苍白的病态。
她搬出去有一段时间了,家里留着的衣服不多,她翻箱倒柜半天,找出一件海蓝色无袖背心,配上白色高腰西装裤,整个人都跟着浓郁的颜色鲜亮起来。
泛着绿意的光透过玻璃照进房间里,让她心情好上几分。
陈颂宜坐在妆镜前,用直板夹烫了几卷小波浪,盘成一个优雅可爱的花苞头。
她抓着那个花苞,从房间跑出去:“妈妈!帮我别一下这个夹子。”
吴玉茵为她的装扮眼前一亮,替她将一字夹别好之后,说:“今天复工第一天,很隆重呀!”
她挑挑眉毛:“那当然!”
“公司里空调冷吧,穿个外套。”
“哦,我差点忘记了。”她又回房间,翻出一件跟背心同色系的西装外套,套上以后站在母父面前展示,“怎么样?”
陈建竖一个大拇指:“好看的!”
陈颂宜嘿嘿笑了一声,看了一眼手表,感觉要来不及了,着急忙慌地去玄关换鞋,听见陈建问她晚上回不回家吃晚饭。
她想了一下:“不一定,看今天忙不忙。爸爸我下午给你发微信。”
“我走了啊!”
“路上慢点!”
大门关上,陈颂宜深吸了一口气,又吐出来,感觉心里舒坦了很多。
陈颂宜走后,吴玉茵拽着陈建的手臂问:“依依天天回家里,跟小沈不是没有二人空间了吗?他们两个是不是感情出什么问题了?”
陈建沉思了半天,赞同地点点头:“我看也是的。”
“这个小沈......”吴玉茵撒开手,放在面前摆了摆,“我不管了,依依是大孩子了,有自己的分寸,她天天回家我才高兴呢。”
陈建一边择菜一边笑:“宝贝搬出去那么久,你嘴上说不想不想,其实想得要命。”
吴玉茵笑着白他一眼:“你就不是啦?”
他连连点头:“我是我是,我也想。”
-
陈颂宜又恢复了这几年一直以来的生活节奏因为住家里所以早起半个小时,跟母父一起吃个早饭,下班了回家。
只不过她现在更注重个人身体健康,每天按时吃饭,尽量规律作息,用谢纾齐的话来说,她终于开始惜命了。
陈颂宜今天一进公司,藏在暗处的同事们跳出来放礼炮,缤纷的礼花彩带落了满头,她听见大家激动欢欣的声音:“庆祝陈总康复!欢迎陈总复工!”
她被大家准备的惊喜感动到了,接过安安送上来的一大捧花束,说:“这几天我不在,大家辛苦啦,安安定个餐厅,中午我请大家吃饭。”
“好诶!”
陈颂宜看了看怀里这束花,碎冰蓝的玫瑰,和今天的穿搭也很配,安安问她:“陈总,这束花还不错吧,小白挑的,他审美不错哦。”
“好看的。”她把花放到一边,看到了桌上花瓶里插的香槟玫瑰。
沈毓淮在美国的时候,每天都送她一束,她特地买了个花瓶,把这些花好好养起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
她站在原地顿了顿,把花瓶从桌上搬到地上。
陈颂宜坐到位子上,开了电脑,问安安:“星耀传媒的对接什么时候过来?”
“考虑您之前出院的时间,我们约了明天下午签合同,小白主要负责这一块,他明天跟您一起去,遇到问题也好解决。”
“可以。帮我约一下李主任的时间,这个月再跟进一下志愿者临床效果,下个月初铺广,争取在九月把文教、宝墅、长丰三个区的客单拿下来。不过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还是在关爱残疾人康复期心理健康的议题上。”
安安点头,将她这段时间放下的工作交接好,从办公室出去。
陈颂宜今天下午去宝墅区疗养中心,李主任今天不在,请了一位护士带她到康复室查看产品试用情况。
佩佩妈妈先认出她,热情地跟她打了个招呼。
佩佩妈妈微胖,栗色长发,个子不高,她很爱笑,笑起来的时候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很容易与人亲近,陈颂宜喜欢跟她打交道。
她到医院的时候佩佩刚刚开始下午的康复训练,今天佩佩爸爸不在,佩佩妈妈一个人陪着,她们就坐在康复室里的长椅上,康复老师和机器人配合着帮助佩佩行走。
佩佩今天扎了两个小辫子,十步一回头,确认妈妈还在不在。
陈颂宜问佩佩妈妈:“佩佩的康复情况怎么样?适应性呢?”
佩佩妈妈朝着女儿望了一眼,佩佩正回头看她妈妈,女人便挥挥手,表示自己一直都在。等佩佩回过头,她回道:“医生给出的诊断报告,情况一直在好转。小朋友嘛,对机器人肯定是觉得新鲜的,我们女儿胆子也大,她不害怕,态度就更加积极了。”
“我今天过来还有一个事情想跟您商量,由我们负责人跟您说吧。”陈颂宜说着,对着外面的白昱招招手。
白昱推门进来,将宣传计划跟佩佩妈妈阐明,这一块主要还是由星耀传媒的人负责,云客可以从用户方面下功夫,降低接受这个宣传专题的用户内心抵触。
佩佩妈妈听完,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我个人对这个内容没什么意见,我们作为患者家属,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但是我还是需要再和我先生商量一下,问问他的意见,晚一些给你们答复。”
陈颂宜笑笑,说好。白昱今天主要负责摄影,他对摄影钻研颇深,他的照片里有故事。
陈颂宜今天也跟佩佩妈妈聊了很多,佩佩妈妈辞职前也是大型传媒行业的策划人,现在自己做自媒体内容,她的同理心很强,知道像佩佩这样对康复训练抵触心理不强的患者占少数,便告诉陈颂宜,在产品反馈的阶段要做多方面的客户调研。
佩佩妈妈还和陈颂宜分享了她的生活经历,她先生以前是投行的,早年间积累了很多资产,因此夫妻俩才有时间和精力全天候陪同佩佩做康复。
陈颂宜知道,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跟佩佩家一样幸运,更多家庭会因为一场残疾丧失一个劳动力,少了一个可以均摊压力的人,压力却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