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76章正文完结
第76章第76章正文完结
“那地也太远了吧!”
得知苏望舒任职的县城,其地之偏远,令陶家兄妹齐齐皱起眉目,连大理寺卿也不满,转身找刑部侍郎,两人一块去寻吏部麻烦。
晏城听那县城名,听临东海,他率先想到的不是地方偏远,而是比邻东海,与海相伴,赏得海天一色,赏得美景几分。
顿时有几分羡慕,羡慕是一回事,得知那县城恶俗难改,派去的多位官员也无可奈何,晏城跟着他们,也担忧起来。
他的担心有些偏,因县城人不算多,女婴多被溺杀,致使此地未成婚的男子较多。
为子嗣,为传宗接代的耀祖,或会去抢夺女子。晏城担心苏望舒一时怒火高涨,惹得她长刀出手,斩落城内男子头颅。
晏城千万担忧化为一句:“不要轻易动怒,你毕竟是朝廷外派的官员,硬软齐下,不心仁,他们自是难以应付你。”
他略有惧怕,为常发生在孤僻山地的拐卖,为仅三人前行,她们就敢往南地走。
苏望舒呵笑几声,拔出太监递还给她的长刀,在空地中,在文臣武将还没散干净,看戏的余光中,她自信地舞起剑舞,展示自己一如既往的武力高强。
文臣略有皱眉,但见其剑舞气势不逊诗句中的公孙大娘,皆站住脚,欣赏起来,又与左右讨论,记下这位文武双全的好女郎。
武将熟知刀剑,眼里皆是欣赏,皆是渴望。
北部边塞有圣上外祖家,将辈频出,以肉身镇守北疆。可南疆却少有将领,南疆的将军青黄不接,武将们已求贤若渴,恨不得把人抢去南疆,走马上任作节度使。
文臣武将眸眼里的欣赏,让苏望舒越发志满,挥动长刀的手也越发用力,开始一段即使是武将,也难以做出的高难举止。
她之得意,她之能力,在德阳殿前,在总目睽睽之下,展现在朝廷班子前。
她的名字,虽不曾被京官们记住,但她舞剑的气势,令在场钦佩,印象深刻。
“圣上不去阻止?”
乔尚书梳理因早朝而显得凌乱的髭须,眸眼慈善,笑呵呵与谢知珩说。
谢知珩走下御座,虽仍着明黄礼袍,但在疼爱自己的长辈面前,他板着的脸色有些柔和,轻笑回:“不用,这是她为自己谋就的一份好机遇。”
作为君王,谢知珩从不阻拦他人登高位,也不愿鄙弃他人过强的野心。
谢知珩有一分像先帝,便是极为欣赏女子为往上爬而不屈的野心。
岁过三月暮春,又过夏至,王朝迎来极盛的时节。
参天大树绿枝茂密,层层堆叠,为百官遮掩几分炎热,落下似水的树荫。
晏城擡起手,抵在额头,以手为扇,遮掩几缕阳光,它太过刺眼,照得眼眸都酸涩。
忽察觉有人看他,晏城转过身。
宰相们没有离去,只几位身有要事、需赶往官署的尚书跟在人群中。
宰相围簇一人,成他身后的半包围圈,晏城无需眯起眼睛细看,便能知晓是何人。
晏城未出声,朝着谢知珩的方向,只动唇瓣,轻轻念出几个字。
殿下,陛下,谢知珩……
“哼~”
谢知珩已非几年前需要异人协助,才看懂唇语的人。虽人远,但也能看懂几句,读出其中话语,他不由得轻笑几声。
倒是胆大,谢知珩已很久不曾听过旁人唤他姓名,唤他字。
耶娘唤他小名,宗室内的长辈唤他殿下,唤他圣上,群臣唤他太子,唤他圣人。
坐上那高椅时,谢知珩已失了自己名字,甚少听得这耶娘想了好几日才取得的名字。
待明年确定了年号,世人也不会简单以圣上称之,会有年号,写在文字里。
谢知珩垂眸,长睫的遮掩下,笑意若汉水流淌,流转在河面上。
得一人,能唤他姓名,也是他之幸运。
不然,谢知珩擡起眼,注视德阳殿与高悬的烈日,夏时阳光炙热,好在有宫人为他遮蔽一二,才不至于被烈阳晒到。
谢知珩想,他需要一人,提醒他的名姓,告知他是个人,而不是高坐在龙椅的王朝怪物。
下了大朝会,晏城可回大理寺摸鱼偷懒几刻,京中无事发生,治安有五城兵马司,案件整理有大理寺卿日夜处理,并归档。
可说,他是无趣的,也是无聊的。
恰遇大理寺卿在同吏部商讨一二,大理寺内无人可管他们两人。
陶严转悠眸子,问晏城:“出去逛逛不?听闻城西有新开一间饼铺,庖子是北境来的,又在军中训练过,味道应该不错!”
“炊事班出身啊,有点意思。”
晏城被唤起食欲,他早时的食物此时已消化,正有些饿,自是兴起,与陶严并肩往外走。
城西饼铺味道是美味,虽排队等待的时间略长,排队时,晏城无趣地与陶严扯东扯西,从方结束的明经,到苏望舒分配的县城,到最近看到的话本内容,偶尔夹杂几句对政策的探讨。
明经起,新君的改革措施也随之一一颁布下去。
毋庸置疑,新君针对的是地方州郡,是权力极大、可成为土皇帝的地方刺史。
地方分权中央,与宰相分皇权都是分割帝王掌心的权利,但两者相比,自然是分割地方权更好些,受到的阻拦也会少些。
他们若无其事地议论改革政策,与常居京中的书生一般,但言语没那么过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