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沈知每天按部就班的上课学习,偶尔去纺织厂几次,周六周日就在家陪年年。
英语专业的课对沈知来说压力没有那么大,也可以让她在空余时间做些其他事情。
因为口语出名这件事情还要从一节专业课说起。
沈知上课一般都坐在前两排,上课的时候也很认真。
老师都喜欢好学的学生,慢慢的就记住了沈知,并且对沈知很有好感,觉得她是个好学勤奋的学生。
某一次上课,老师突然点名沈知,让她配合和老师一起演一段情景剧,从头到尾,都需要用英语来进行对话。
沈知当时也没慌张,老师既然点名让她来配合,她就当做是一份作业,认真完成就好。
老师让沈知准备了五分钟左右,然后两人就展开了一段英文对话,很日常的一些对话,沈知从容应对。
在沈知开口的时候,老师眼中就闪过一丝惊喜,沈知的英语口语发音很标准,听起来也很舒服。
现在的很多同学的普通话都还带着一点家乡的方言,更不用说英语口语发音。
所以沈知标准的口语让老师感到很惊喜,同专业的其他学生听到沈知的口语也有被惊艳到。沈知的口语在老师面前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之后,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也有被夸大,但是沈知因为这个成了他们专业小有名气的‘名人’。
沈知对这些无所谓,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按部就班的过着她的大学生活。
沈知大一考完试将要放寒假的时候,一个新的政策将要发布,那意味着新时代正在悄然降临。
一些胆子大的人在得知消息之后,就开始悄悄的着手准备起来。
沈知考完试之后就快要过年了,她和季母一起准备年货的时候就发现街头多了许多小摊,卖吃的,用的都有。
季母好奇,上前问了问,发现他们卖的东西不仅比商店里便宜,而且都不要票,便很高兴的买了许多。
摆小摊的老板自然也高高兴兴的给季母打包。
回家的路上,季母就一直和沈知聊,“看来政策真的是变了,以后我们买东西也更方便!”
沈知笑着点了点头,改革开放之后,人人都可以自己当老板,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改变人生。
又是新的一年,沈知也即将步入大二。
大一的时候,因为在他们专业小有名气,学生会的人还来找过她,问她愿不愿意加入学生会。
沈知每天除了在学校里学习,每天回家之后还要陪年年。她没有进学生会的打算,所以直接就拒绝了。
大二开始,沈知才真正感受到了一点学业上的压力,每天上午下午课都是满满当当。
大二开学之后,沈知明显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学校外面有一条长街,现在晚上都非常热闹。
一个接一个的小摊,有卖衣服的,卖小吃的,卖文具的,总之一切有需求的东西。
沈知的一个室友姚真真也在这里摆摊,宿舍里的其他人说了,沈知才知道的。毕竟一个宿舍,沈知跟着他们一起来给室友撑撑场面。
姚真真卖的是头饰,她手工做的不错,卖的首饰都是自己做的。沈知到的时候看了看,做的都挺不错的。
沈知挑了一个头饰,一个很简单的发箍,是紫色绒布的面,不是浅紫色,是稍微重一点的紫色,绒布让它看起来很有质感。
沈知问了一下姚真真价钱,“这个发箍多少钱?”
姚真真没想太多,笑着和沈知说:“这个我打算卖2块。”
沈知直接从口袋里拿了2块钱递给她,“那我要了。”
姚真真摆手就要拒绝,沈知接着说:“就当是给你的生意添一个彩头,开张大吉!”
听到这,姚真真也没拒绝,把钱接了过来,笑着谢沈知,“谢谢!”
其他室友看到沈知这样做,也都上前挑了自己喜欢的头饰,说既然都来了,肯定要支持一下她的生意。
沈知买了发箍之后,就把她就戴头上了,下意识的想要找个镜子照一照,发现没有镜子,只好让姚真真帮忙看看。
姚真真看了看,笑着道:“很好看。”沈知平时就很好看,今天戴上这个发箍,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着,沈知就提议道:“既然是卖头饰的,肯定有人想要试一试,你之后可以弄一面镜子。”
姚真真眼前一亮,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当即决定明天要带着镜子来出摊。
来这条街的基本都是海城大学的学生,海城大学男女比例基本是一比一的,所以来这条街的女同志也很多。
沈知和室友们都带着姚真真做的发饰站在那,不一会儿,就有女学生过来问,最多的就是问沈知头上发箍是在哪里买的。
幸好因为发箍做着比较简单,姚真真做的还不少,但是没一会儿,发箍就卖完了,其他头饰也卖的七七八八。
沈知其他室友看头饰卖的这个快,也是比较惊讶的,但更多的是为姚真真感到高兴。
姚真真收摊的时候已经不早了,沈知和她们打了招呼就打算回家,其他人和沈知说了再见之后就回了宿舍。
沈知后来太忙,也没怎么关注姚真真的生意,想来应该是不错的。毕竟现在才刚开始,百废待兴,做什么生意都能赚上一笔。
果然,沈知中午回宿舍午休,姚真真就笑着和沈知说:“谢谢你给我的提议,我打算请咱们宿舍一起吃个饭,你要来吗?”
沈知笑了笑,“没什么,只是刚好想到,什么时候?”
姚真真是真的感谢沈知,她的生意的确不错,每天顾客都不少,甚至还有了几个老顾客。
姚真真笑着说:“这周末怎么样?”
沈知想了想,周末的确没什么事情,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