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泅海为生(1) - 蝴蝶山 - 没收星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蝴蝶山 >

第13章、泅海为生(1)

13

“倒落的火山?”

杨嘉一环视工作室的装潢,不自禁念出录音室正对面装裱起来的字幅。

字体不熟悉,不过不是书法字,反而有点像随意写下的钢笔字。陈子卫站在他后面,拍拍他肩膀:“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杨嘉一摇头,侧身接过陈子卫递过来的纸张。陈子卫动作倒麻利,直说:“这是合同,你先看看。”

说要,从旁边的纸堆里扒拉出一张缩小版的字幅。五个字,被打印成了小卡,陈子卫递给他:“给你留个纪念。”

“这是贝多芬说过的话,这五个字指得是他自己。”

-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中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陈子卫说道:“每个人都是一座火山,有人会在沉默中湮灭,有人会在沉默中爆发。而你未来怎么走,则要看你的熔岩如何灼热,烧毁自己,才能浴火重生。”

杨嘉一不自主咬起嘴角的软肉。

他在想,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我听过胡蝶给我发来的语音。实话说,你的嗓子就是上天赏饭吃。”陈子卫手指间转着一支笔,“你愿不愿意吃这碗饭,全权交给这张纸,如果你同意,就签下自己的名字。”

杨嘉一点点头,同意。拔出笔帽,在纸张末尾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杨嘉一对陈子卫道:“我只有一个要求。”

陈子卫扬了扬下巴:“你说。”

“不拖欠工资。”

这下陈子卫是真的笑出声,“行,这个要求这么简单?我还以为你要干什么。”

见杨嘉一手里一直摩挲着小卡,陈子卫补充道:“见过这字吗?”

杨嘉一摇头。

陈子卫说:“这是胡蝶写的。”

“她..写的吗?”

“对啊,我这工作室的名字都是她给我起的。”陈子卫还有些怀念以前。

以前大伙都在又破又旧但胜在便宜的公寓楼里住着。各种职业的人都有,胡蝶和陈子卫是两隔壁,一个成日蜗居码字,一个不分白天黑夜创作。倒有点相依为命的样子。

有天陈子卫出门,家里线路老化自燃,烧掉了大部分乐谱手稿。胡蝶家半面墙也遭了殃。

不“火”不相识,陈子卫在她家凑合了几天,也好在胡蝶记忆力不错,断断续续能帮他哼起一些调子。

后来,经过胡蝶和陈子卫共同修改的乐谱被大公司买过去,一经投用,莫名火遍了大江南北。

陈子卫这个音乐制作人的名字,才慢慢走近大众视野。也是这个时候,胡蝶的第一本小说被投资方看中,拍成电影。而包揽电影音乐部分的,正好是陈子卫。

两人算是互相成就,文娱音乐两届都有了各自的立足之地。

前几年陈子卫开工作室,只有和弦的脑子里装不下什么好词好句,便找来了胡蝶。

胡蝶想到了当年那场火灾,笑说:“倒落的火山怎么样?”

“为什么用这个?”陈子卫不解。

胡蝶给他解释这句话的由来。陈子卫细细品味了一番:“人人都想成为贝多芬,人人却都是贝多芬。不跌落到谷底,谁知道未来什么样?”

陈子卫视线落在那一副字上,对杨嘉一道:“希望你对待音乐、对待自己的人生,都要慎重再慎重。在音乐世界里,你可以想你不敢想的,倾注你不敢做的。”

杨嘉一郑重应声。

一晃数周过去。

杨平暮身体恢复得很快,杨嘉一因为要上学和系统的学习乐理,很长一段时间腾不出时间照顾杨平暮。

于是,上次在医院留下的护工被杨嘉一重新雇佣,留在他家照顾杨平暮。

认识胡蝶已经整整一月。

最近胡蝶的身体状况还不错,洪主任和专家组开了几次研讨会,针对胡蝶这类癌症细胞极速扩散的病例建立了医学小组。同时加入小组的,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有三岁幼童。

胡蝶版税到账,全给医院捐了,方便他们研究。虽说她不指望医院能研究出什么神丹妙药,钱也不止花在研究上,急诊上资金困难的能救一个是一个。

化疗后没几天,胡蝶又偷偷逃跑。杨嘉一好说歹说把人劝回来,老老实实摁着她住了整整一周,身体机能恢复好才回家。

陈子卫的工作室就在胡蝶家附近,多数情况下,杨嘉一要给胡蝶做三餐,按时按点吃,顿顿不能落下。陈子卫因此有了口福,跟着杨嘉一,不愁每天吃什么。

胡蝶早上被杨嘉一从被窝里拽出来,又去楼下小跑了几圈。早餐吃过,困意也消失殆尽,杨嘉一去上课,胡蝶也去书房码字。

快到中午,接到杨嘉一信息,胡蝶穿戴好下楼,和杨嘉一一起去门口的超市买菜。

陈子卫今日没来,工作室接了一个大单子,国际名导转行拍电视剧,电视剧音源问题正在接洽。如果这个合同成功,杨嘉一也可以一展身手。

胡蝶挑挑拣拣,捏了一大把香菜装进塑料袋:“那我就帮你祈祷,这次陈子卫一定会接下这个大单子,然后杨嘉一同学一飞冲天,在音乐界一展锋芒!”

“姐姐,”杨嘉一突然低头,倾身凑过来,“你这个祝福也太敷衍了吧?”

“杨嘉一,”胡蝶用胳膊肘抵他,“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你又越界了!”

所谓安全距离,这是两人半月之前定下的无厘头规矩。杨嘉一很明确告诉胡蝶自己心里的想法,胡蝶很严肃地拒绝。

如此现象发生了三次,胡蝶最终没办法,只能和杨嘉一保持距离,不许他越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