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只保护站在一起的人 - 我要当女帝,谁反对,谁赞成? - 讨厌夏天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78章 只保护站在一起的人

雁门关外,万余突厥人的队伍刚刚退却,城墙内外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守住了。”程咬金瘫倒在城头,身上血红一片,这些突厥人玩命的进攻,差点挡不住。

“若是给我一彪精兵,必可大破贼人!”秦穷看着狼狈退去的突厥人,队形混乱,毫无组织,只觉眼前就是机会。

“老秦,你可忍耐啊。”程夭金吓了一跳,不知道哪里来的利器,蹦起来死死的扯住秦穷的胳膊:“今时不同往日,敢出关就是死啊!”

秦穷当然知道,这雁门关中,哪里还有敢于出战的士卒?就算是防守,也差点完蛋了。而且,远处,更有数万突厥大军严阵以待,若是他敢出关,定然是立刻就被那数万大军围住,撕成碎片。

关卡下,数千东突厥骑兵来回呼啸,对着关卡上的随兵大声的叫嚣,骂着听不懂的突厥话,有的吐痰,有的撒尿,有的脱掉衣服,大力的摇晃或拍着胸脯,极尽挑衅和羞辱。

秦琼恶狠狠的看着关下的东突厥士卒,终于没有下令出击,只是喃喃的道:“这是打得什么仗啊!”周围听到的各骁骑卫将士羞红了脸,却只能无奈的低头。

不远处的阶梯上,张须驼慢慢的转身,悄悄的下了城墙。城墙外顶多也就七八万东突厥人,换成以前,只要东突厥人敢从草原深处出来,张须驼立马就敢带人灭了他们,来多少都无所谓,骁骑卫打东突厥,还需要考虑敌军人数?一个打二十个都是往少了说,只管冲杀过去,保证东突厥人转头就逃。

可是,这次却彻底的不同了。

“倒霉。”张须驼叹气,“天意啊。”他唯有这个借口可以用了。

东突厥人大军进犯大随北疆的时候,张须驼就知道有些倒霉了。原本在雁门关的三万骁骑卫,此刻竟然只有不到两万。不是被人调往了他处,而是缺员。

“又是清洗内部关中门阀子弟,又是排查太原李家的奸细,怎么可能不缺员呢。”张须驼喃喃的道,杨恕脑子一热,竟然清洗关中门阀,该死的,那些司徒府的人就不知道劝劝吗?劝不住也要劝啊,也不看看骁骑卫的底子吗?骁骑卫是并州子弟兵啊!并州是哪里?关中啊!你丫的清洗关中门阀,不是把自己子弟兵的老家给清洗了吗?

总算杨恕还算清醒,没有武力清洗骁骑卫内部,只是把和关中门阀有关系的将士踢出了骁骑卫队伍,避免了骁骑卫的血腥内讧。张须驼苦口婆心的劝那些军中的门阀子弟,你们到骁骑卫刀头舔血搏出路的,自然都是门阀的旁支,还是拿来牺牲的旁支棋子,杨司徒血洗了想要谋反的主支,你们正好转正,高兴还来不及呢,何必翻脸?

这种脑残的言语自然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亲戚被杀了,还要笑,天下哪有这么无耻的人。那些骁骑卫中的关中门阀弟子毫不犹豫的离开了骁骑卫,但同样带走了跟随他们的士卒。留守雁门关的三万骁骑卫瞬间就只有一万八千了,张须驼还要感激他们懂得分寸,顾全袍泽情义。

以不到两万的骁骑卫的兵力,张须驼还是敢和东突厥硬杠的,骁骑卫铁骑怕个毛的东突厥人,两万对十万,小意思,照打!

“原来不是倒霉,是倒大霉!”张须驼打死也没有想到,东突厥大军入侵,他在前头准备反击,朝廷却爆发了内讧,杨司徒竟然被杀了,高颖反了,大随四分五裂了!

这骁骑卫的天,立刻就塌了。

“仪同,我们还有援兵吗?”一个个将士惨白着脸问的时候,张须驼就知道骁骑卫完了。还没开打,就想着援兵已经是士气崩溃,这不是想着“援兵什么时候到”,而是“有没有援兵”,这已经是不是士气崩溃了,是根本没有!

张须驼深深的怀疑,眼前这些在昨天还把东突厥人当菜鸟,高喊着“老子的军功,谁也别抢”的骁骑卫精锐,会不会看到东突厥人的影子,立刻丢盔弃甲的逃跑。

担忧之下,张须驼唯有收缩防线,骁骑卫从远远超出大随边疆,深入东突厥草原的防线撤退,回到坚固的雁门关,只留下三千骑兵在外围立寨作为机动,与雁门关互为犄角。这个策略几乎是放弃了雁门关的大片大随江山。

比如长城外的定襄郡,张须驼只派了一千人支援辽阔的定襄郡,简直是杯水车薪。

“张镇周一定想要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张须驼苦笑,换成他是定襄郡太守,主力忽然放弃防线跑了,一口气撤退了几百里,躲在坚固的关卡之内,而措手不及的定襄郡被抛弃在突厥人的包围之中,到处都是敌人,肯定也要翻脸骂娘,从此作为不共戴天的仇人的。

可张须驼真的没有办法,他手中人手缩水了四成,这辽阔的北疆立刻就显得人手不足了,扣除在各个小道坚守的骁骑卫士卒,他手中只有不到八千人,若是雁门关被东突厥攻破,这雁门关后的百姓,这中原的百姓,这大随的江山,只怕要再次五胡乱华了。他只有牺牲雁门关外的百姓,对,牺牲,抛弃,丢弃,随便什么词语也好,总之他做了最恶劣的事情。

没过多久,张须驼不得不感叹,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糟糕。

“仪同,粮食什么时候到?”问话的不是骁骑卫的士卒,而是雁门关内的普通百姓。雁门关是个半军事堡垒,本边关城市的结构,厚厚的城墙之内,就是普通的百姓,平时和骁骑卫相处融洽,共生共荣。

“是不是以后再也不送粮食来了?”百姓焦急的看着张须驼,大随完蛋,各种谣言漫天飞舞,再不关心朝廷,只盯着碗里有口吃的老实百姓,也听说了无数个朝廷内讧的版本,以及无数的糟糕到不敢想的消息。

“我家快没粮食了。”又是一个百姓焦急的道。雁门关内没什么田地,百姓靠打猎,皮货生意为生,粮食一直靠从内地购买,倒也没有挨饿过,但天下陡然大乱,还有谁会管着边关的百姓的死活?

“张仪同,这可不行啊!我们平常对你们不错,你们到了危急时刻,就只想着自己,不管我们的死活了?”有百姓厉声的质问,无数的百姓愤怒的看着张须驼,张须驼和骁骑卫太没良心了。

张须驼惊愕的看着那些百姓,天下纷乱的消息不是一天两天了,谁家不是备了几百斤上千斤的粮食,怎么眨眼就没了?

一群百姓愤怒的瞪张须驼,说没了就没了!

“骁骑卫必须开仓放粮!”有百姓越过护卫,扯住了张须驼的臂膀,扬起了拳头,若是不答应,立刻一拳打扁了张须驼。

张须驼看着激愤的百姓,只能道:“从今日起,诸位与我骁骑卫同吃同住,有我骁骑卫一口吃的,绝不让各位乡亲饿着。”开仓放粮是绝对不行的,他敢开仓放粮,这些百姓就敢抢光军粮,但不提供粮食,内讧立刻就要发生。作为边关,军中的粮食储备起码够吃一年半载,就算多了百姓吃用,半年总是能坚持的。

“就知道张须驼是好人。”百姓们称赞着。

“早听说张须驼曾经没有圣旨,就开仓赈灾,那是好人中的好人啊。”有百姓大声的叫,吃定了你了。

“骁骑卫和百姓是一家人!”有人大声的叫,向周围的人挤眉弄眼。

张须驼苦笑,人心啊,人心。

百姓是稳住了,但这雁门关内的骁骑卫士卒的士气立刻就更低落了。“他们明明有很多粮食,却要抢我们的军粮!”“我们在前面流血,他们在后面抢我们的粮食!”“一群白眼狼!”“日久见人心,亏我还以为军民一家呢。”倒不是怕自己没吃的,粮食目前不缺,心里却堵得慌。

士气每天都在低落,直到今天,精锐的骁骑卫士卒连守个雄关都要守不住了。

可是,又能怎么办?

张须驼慢慢的走下阶梯,拼命的从脑海中挤掉对百姓的愤怒,对士卒士气下滑的不甘,把精神集中到今日的战局上。连续月余的血战,八千骁骑卫已经折损了三千,剩下的也疲惫极了,若是突厥人再拼一把,今天这雁门关只怕就要失守了。

“我们被抛弃了。”城墙下的拐角,有人大声的道。张须驼站住脚步,苦笑,今天是适合偷听的日子啊。几个随身的护卫想要拔刀,却被张须驼制止。

“司徒死了,司徒府没了,并州道行军衙署没了,那些将军们没了,大随也没了,再也没人理会我们的死活了!”有人愤怒的吼叫。

然后,是一群人的哭泣声。

“我们是不是要死了。”有人低声的问道,周围的哭泣声更大了,没人回答他。

张须驼慢慢的后退,他不敢出去,骁骑卫的后台没了,并州道的地盘没了,司徒府和并州道行军衙署的指挥体系没了,后勤也没了,谁都人心惶惶。他出去了又能怎么样,砍了这些扰乱军心的士卒?这些骁骑卫的士卒能坚持到今天,已经让他心存感激了。

纷乱的脚步声从另一头传来,然后,是马四的声音:“哭什么?我们骁骑卫是天下精锐,难道还怕一群突厥蛮夷?老子一个打他们一百个!你们这群废物,孬种,都给老子站起来!你们还配做骁骑卫吗?突厥人多又怎么样?记住,危机就是机遇!老子当年二十个人打对方五百个,结果呢,老子升官了!大伙儿只要熬过去,人人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令人恐惧的沉默之后,有个士卒问道:“大随没了,我们还能升什么官?”

杨恕死了,大随没了,拼命的杀敌,功名又在哪里?骁骑卫只是一只没有根基的残军而已,几乎就要沦落到匪军了,根本没有上升的空间。

“胡说!杨柱国不是已经称帝了?我们立了功,杨柱国自然会赏赐我们荣华富贵。”马四厉声道,说着自己都不信的话,杨轩感不过是丧家之犬,称帝也就是笑话,哪有什么富贵可以给别人。

“你们人人都看见了,杨柱国没有忘记我们,胡侍郎没有忘记我们,他们不是送来了箭矢和粮食吗?”马四大声的道,士卒们不吭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