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学法律吧,给你一只鸡
江夏郡的某个小县城,夕阳西下。
“终于忙完了。”众人倒在地上,累得半死,农庄的活计是真的重,从早到晚几乎没有停歇。
“但是,真的是很满足啊。”某个人喃喃的道。看着农庄的粮仓越来越丰满,看着养猪场中的猪越来越壮,看着鸡和兔子多得数不清,看着伙食从十天一次肉,到了天天都有肉,这心中的满足感无以复加。
“你最近是不是偷懒了,竟然胖了。”有人瞅着身边的伙伴。那伙伴也是不解,是不是最近猪肉吃多了?反唇相讥:“关你P事!”两人打打闹闹,周围的人嘻嘻哈哈的看着。
“别闹了,看,穆庄主过来了。”有人道,远处,一个年轻的男子经过。众人恭敬的打着招呼,这穆庄主可是个文曲星,认识好多字的,别说农庄中,就是整个县城都找不到比他认识更多字的人。
“听说,穆庄主以前是学堂的夫子。”有人悄悄的道,不然怎么会认识这么多字。
“胡扯,哪有这么年轻的夫子?”有人不屑的反对,老夫子,老夫子,不老怎么可能去做夫子?只有那些考不进状元的老书生才会认命做夫子,穆庄主年轻的很,顶多二十一二,怎么可能放弃考状元的美好前程当夫子呢?
“那么你说,庄主以前是干什么的?”有人兴奋地问道,农庄中无聊透顶,八卦新闻永远是喜闻乐见。
那人得意的环顾四周,大声的道:“穆庄主以前一定是门阀世家的公子!看他走路的姿势,看他的手掌中没有老茧,看他斯斯文文的,怎么可能是普通人?普通人家养得出如此俊朗的人?穆庄主以前一定是门阀公子,只是遇了难了。”众人用力的点头,门阀公子落难的不是一个两个,关中,中原,江南,到处都有门阀被毁或逃难,这穆公子多半也是其中的一个。
“贵公子啊。”有人热切的看着穆庄主的背影,“我有三个妹子,要是能够被穆庄主看中,我不就是贵公子的大舅子了?”
一群人嘻嘻哈哈,也没当真。
穆庄主进了厅堂,附近其他农庄的庄主已经到了:“积善,这朝廷的大事,我们都不懂,你倒是给我们说说,为什么朝廷要到处普法?”穆积善一直是整个县城的智囊,凡是想不明白的事情,只要找穆积善,多半就能听到深入的分析,比如前几日分析的“朝廷推动背律法能够罪降一等,其实是为了普法”,让所有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穆积善点点头,浅浅的饮了一口茶水,道:“这朝廷大力普法,至少有几点目的。”几点?众人屏住呼吸,等他解惑。
“其一,去儒。”穆积善道。
“去儒?”众人有些不明白,不是灭儒或者弃儒?
“是去儒。”穆积善道。
“儒家在我华夏已有几百年,一枝独秀,天下人早已分不清儒和文字,儒和文化,儒和文明有什么区别了。”穆积善道。众人面面相觑,有些尴尬,在他们的心中,多少有些以为“儒”就是华夏文明,就是识文断字,就是华夏与文化文明有关的东西的根本,一度觉得朝廷弃儒灭儒就是要颠覆华夏文明,隐隐有些反感和敌意,为了脑袋才只能大力的支持。
“是啊,你们这些认识字的都以为没有儒,我华夏就没有文字没有文明了,全然不知道儒只是华夏诸多思想学术中的一种,那些不识字的人更分不清楚了。”穆积善叹息着。
“这有什么不好吗?”有人问道,儒虽然有很多迂腐的东西,但是也有非常美好的东西,何必一棒子都打死呢,去芜存菁不是更合理更有效吗?
“不能。”穆积善淡淡的道。
“若是天下人以为儒就是文字,就是文明的根本,那么儒的教义就高高在上,孔孟之言就是真理,谁敢质疑孔孟之言,就是忤逆圣人,立刻就是死路一条。”穆积善森然道。
“任何学术思想都会随着天下的变化而变化,圣人又不是神灵,哪里能够永远正确?质疑圣人就是大罪死罪罪不可恕,那就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就是所有人都以几百年的标准一成不变的看待世界,过着与几百年前一样的生活,说着一样的话,穿着一样的衣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能前进,最后被蛮夷淘汰。”
“要么就是贤达之人发现了孔孟的错误,有了更正确的思想,却只能披上“圣人之言新解”的外衣,愣是把完全无关的东西冒充圣人之言,为了能够在明眼人的眼中不露破绽,还不得不在新思想当中掺水,掺狗屎,假装狗屎是香的。”
众人看着穆积善,只凭这几句话就让他们佩服务必,有文化的人就是了不起。众人互相看了一眼,这穆积善的来历果然不简单啊。
“为了能够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朝廷唯有彻底打倒儒家,抹去儒家的所有痕迹,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在华夏人的心中抹去儒是根本,儒就是华夏的印象。”
“所以,推动法治,其实是‘去’儒。”穆积善道。
“人人以法律为准绳了,法律深入人心了,这法家的地位就自然而然的上来了,儒家的地位自然而然的就下去了,这儒就从华夏至高无上的地位上下来,或从此消失,或在众人心中有了法家,墨家,格物等等显学之后,儒家的精华再次被提了出来,真正的去芜存菁。”
众人用力点头,心中依然在反复的思索着,这儒难道不是华夏的根本吗?难道有区别?回去后必须垫高枕头好好想想。
“其二,就是打击地方的宗族的势力。”穆积善道。众人听见门阀二字,小心的看了一眼穆积善,没有从他的脸上看到异样。
“家族族长随口一句话,就夺了族中子弟的房屋田舍,定了族中子弟的婚姻,定了族中子弟的前程,取了族中子弟的性命等等事情多如牛毛,纵使有人不服,却只敢躲在被窝中哭泣,以为自己不走运,没能好好拍族长的马屁,导致被族长刁难,以后要加倍的听族长的话,拍族长的马屁,为族长水里来火里去。”
“这些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家族规矩大于国法,宗族私法就是天理,从来没有想过族长的言行是错的,他们可以找朝廷伸冤告状,只能默默的忍受欺(凌)。”
“这些人一旦知道了律法,或许还会畏缩不前,只敢在不平面前多嚷嚷几句,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愤而用法律维护权利,势必如野火燎原,再也不可收拾。这家族规矩大于国法的日子必然成为历史。”
“可是,这对朝廷有什么好处?”有人不解,朝廷费了力气把百姓从家族的严管之中解救出来,朝廷有什么好处?
穆积善笑了:“这就是其三,加强朝廷的权力。”
“法不入乡里是前朝大随的顽疾,有家族在,有门阀在,大随政令不出几个大城池。我大越早就体现出了收回朝廷权力的决心,从‘婚姻许可证’起,就开始动摇儒教家天下的根基,效果甚为不错,这江南一代族长的威权已经名存实亡,但中原不同,那里家族多如牛毛,百姓聚族而居,百里之内互相联姻,县衙之中官吏人人沾亲带故,利益纠缠,大越朝用则依然不能深入乡野,不用则水土不服,举步维艰。”
“这普法之下,百姓摆脱地方官员以人情断案,以利益断案的可能性大增,这县衙再也不是某几个家族的后花园,待人人从法律中得了好处,这对大越的忠诚度就会高了,朝廷掌控地方就更容易了。”穆积善道,简单的说,胡雪亭在通过普法加强中央集权。他微微皱眉,其实杀光了那些地方门阀更简单,胡雪亭这是变温柔了?他摇头,怎么可能。一定是他没有想到问题的关键。穆积善继续深思,想到了“家族”只怕不仅仅是大门阀,只有十几个人的地主小家族也是可以掌控地方的,这才叹了口气,所以不可能用杀解决地方势力啊,总不能杀光所有人口多余三个的家庭吧。
众人看着穆积善,他显然在沉吟,千万不能打断了智囊的深思。
“这其四,就与我等相关了。”穆积善看了一眼众人,有些尴尬,不该走神的。众人急切的盯着他,竟然关系到他们?
“我大越朝新定,朝廷百官空缺严重,各地县衙人员严重不足,若不是农庄制控制了大部分人口,我等庄主替县衙管着百姓,这县衙只怕早已崩溃了。”
众人点头,农庄是官方办的,时不时可以得到朝廷官员和军队的支持,这农庄庄主或者各处管事的职务就半官半民了,承担的责任更是非常的接近官府。
“只是,这农庄制终究是要取消的。”穆积善道。
众人中有人惊呼出声:“取消农庄制?”
穆积善缓缓的点头,道:“我大越的农庄制只是为了缓解粮食,开拓耕地,这粮食有了,耕地也有了,还要农庄制干什么?人人待在农庄中,没有人上街消费购买东西,哪里是朝廷愿意看到的。”
“这洛阳话学到了纯熟,就可以领会自家的田地离开农庄的制度,更是把农庄制终究会解散说得清清楚楚。”农庄制度的作用之一就是强迫百姓学习洛阳话。
穆积善看着众人,道:“随着时日的推延,天下终究会变成人人都会熟练的说洛阳话,自然是人人离开农庄。”一群农庄庄主脸色微变,人人想到的是自己的庄主位置怎么办,以后怎么过日子,没有田地又怎么办。有人紧紧的握住了拳头,还以为从此过上了人上人的生活,没想到竟然是黄粱一梦,要不要放松对农庄社员的洛阳话普及的监督和鞭策,解散农庄能拖一天算一天?
“这普法,就是给我们的考验。”穆积善道。众人一怔,收回纷乱的心思,死死地盯着穆积善。
“朝廷有空缺的位置,我们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到底有多忠心,是朝廷说乌鸦是白的,我们跟着说白的,还是我们有自己的想法,只想护着我们自己的利益?”穆积善的目光从一个个人的脸上扫过,好几个人面色尴尬。
“背律法书普法的方式算不上顶好,我料想朝廷还会有更合适的方法普法。但这明显很是荒谬甚至无用的背律法书普法都被人严格的执行,超期的完成,你们说,朝廷会怎么看?”穆积善问道。众人的心中嘭嘭的跳,还能怎么看,当然是重点提拔啊!县衙有的是空缺的官老爷的位置!
“你们都记住了,大越朝绝不会亏待功臣,好好的干,朝廷就会给我们丰厚的回报,若是有私心,坏了朝廷的大事,这功劳苦劳疲劳可不能救下你的人头。”穆积善冷冷的道。众人大汗淋漓的点头,纷纷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