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艺术馆还没有开门,门前已经挤满了人。
排队的人很是兴奋:“我早就想看看欧罗巴的名画了,没想到今天才有机会。”
有人看看长长的队伍,感叹无比:“真是奇妙啊,为什么古代欧罗巴在艺术上秒杀我们呢?”大越什么都厉害,就是找不到什么伟大的艺术家,翻看整个大越古代历史,影响整个世界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一大片,就是找不到几个有名的艺术家。
“按理说,我们华夏人吃得好穿得好,应该有许多有钱人家的子女愿意学习书画啊,怎么就被欧罗巴人比下去了?”其余人同样困惑不解,难道华夏人没有艺术创造力?可是看看那些漂亮的服装,各种创意和美感和谐融合的广告,乃至各个高楼大厦,华夏人的审美观很高啊,根本不缺乏艺术细胞。
有人在队伍前头回头道:“那是因为想要成为富贵人家,唯一的途径就是科举,而科举只考格物道。别说画画了,就是君子六艺又有几人继承下来了?”万般皆下品,惟有格物高,市场需求决定一切,在格物学的造诣决定人生前途的时候,谁有空去学琴棋书画?那些想要陶养情操的人自然有,但是在格物道决定一切的时候,都是人生的失败者,想要在民间留下名声已经不容易了,又怎么可能持续性的发展,摸索出更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这百十年格物道发展到了瓶颈,人口又膨胀了,需要产生更多的艺术追求,华夏土地上这才盛开了艺术之花。
“我大越古代也有超级画作的。”有人极其低声的道,大越皇帝胡雪亭和四王的抽象画还是很有名的,但是抽象艺术缺少欣赏者。
“欧罗巴什么都没有,不好好研究艺术,还能怎么样?”有人带着嘲讽,古代欧罗巴贫穷无比,但不代表贵族们没饭吃,贵族们除了画画或者其他艺术活动,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这古代欧罗巴的艺术就飞速发展了。
“唉,我华夏的古代人都在刷题呢!”众人都叹气,作为艺术爱好者对此无比的愤怒,华夏人只知道学数理化,都要变成理工狗了,就不能稍微浪漫一些吗?
前面人潮涌动,终于开馆了。
“这是拜占庭的名画《彼得罗夫的名单》。”艺术馆讲解员道。一群艺术爱好者惊呆了,从来没有见过艺术馆竟然还有讲解员的,这个艺术馆的馆长是不是脑子有病啊!
画面之上,一个金发拜占庭人坐在桌子前,手里拿着毛笔,而他的周围围绕着十几个拜占庭男女老少,个个眼巴巴的看着金发拜占庭人,神情中又是惶恐,又是哀求,更有希望。
“这幅画讲得是我华夏建立君士坦丁堡经济特区的故事。”讲解员道,无视一群艺术爱好者鄙夷和古怪的目光,淡定的指着画中间的金发男子,“这个人是我华夏在拜占庭的特工之一,负责收集拜占庭的所有情报。”
讲解员笑着:“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特工们收买这些拜占庭线人的报酬就是一个野菜饼。”他指着画面一角,某个拜占庭小孩衣衫褴褛,手里紧紧的握着一个黑乎乎的饼。
“这就是当年的野菜饼,我们艺术馆没有实物,但是在历史博物馆中有详尽的资料,还有一个模仿古代配方做的野菜饼,看上去味道可不怎么样。”
围观的人长叹,古代欧罗巴人真是可怜啊。
讲解员继续道:“君士坦丁堡特区是所有拜占庭人眼中的天堂,但是大楚为了保护华夏工业农业的秘密,执行了严格的封锁制度,偷渡的死亡率极高,而想要合法的进入君士坦丁堡的办法之一,就是在华夏的特工手中得到通行证。”
“当时东西拜占庭进入了激烈的内(战),死伤无数,东西拜占庭王朝四处搜索对方的支持者,抓到了,经过简单的三人审判之后就会处死,随着战争的深入,东西拜占庭王朝都采取了杀死百姓抢夺财产和粮食的恶劣行为,拜占庭人心惶惶,唯一安全的地方就是半公开的我华夏特工的住处了。”
“这幅画讲得就是在动乱的年代,我华夏特工之一彼得罗夫为了拯救拜占庭的无辜百姓,用华夏特工的身份开具了无数的通行证,让他们顺利的进入了君士坦丁堡特区,过上幸福生活的传说。”
参观的艺术爱好者盯着画面,深深的感受着这幅画中的绝望和希望。
“果然是艺术的巅峰啊。”一群人感叹着,为画作的完美笔法蛰伏。不少人拿出了纸笔,认真的开始临摹。
另一幅名画《恶魔吹着笛子来》前,讲解员说着:“……这幅画的背景其实来自古代突厥流亡者的谣传。”
有人交头接耳:“突厥?哪个国家?怎么没有听说过?”
讲解员道:“古代突厥是随朝年间西部游牧民族的统称,地理位置大约在草原棱堡附近。”他挑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历史名城。
“不是吧?那里是突厥民族?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从来没有听说过突厥啊?”某个参观者大惊失色。
“突厥民族在大越初年就加入了大越,成为了我华夏的一部分,只有极少数顽固不化的人逃离了大越,去了欧罗巴。”讲解员终于明白为什么艺术产品需要配备讲解员了,不了解一千四百年前的历史背景,怎么体会画作当中的深刻感情?
那个提问者还是有些疙瘩,悄悄的退到了角落,打电话给家人:“老妈,我们到底是汉人还是突厥人?……没听说过突厥?……我也是今天刚听说……嗯,我家就是纯种的汉人……嗯嗯,我看完画展就回学校……五一我一定会来。”终于放下了心,就说突厥是谣传,他家根本没听说过这个词语。
讲解员还在解说背景:“……当时有一个谣传,我大越的太(祖)陛下有一支魔笛,只要吹响了魔笛,所有的兔子都会听从魔笛的指挥。”
众人看着画作,一个有着两只长长的兔耳朵,头部是骷髅,身体却是一个丰满的女子穿着款式奇怪的盔甲,挎着斧头和刀剑,吹着一根人骨做成的笛子。身后,是数不清的兔子。
“那些古代欧罗巴人的想象力真是奇妙啊。”一群艺术爱好者努力的微笑着,听讲解员解释画作的历史背景,深深的受到了打击,万万不能露出自己不懂历史的破绽,必须最最最富有知性的微笑。
有人更是故意与同伴道:“这段历史我们都知道啊,这是鄙视我们艺术生没有文学功底吗?”一群艺术生用受了委屈或最不屑的眼神看讲解员,我们都知道,你不用说了。
讲解员淡定的住口,你们不想听,我还省了口水,身为艺术人员让我当历史讲解员,你以为我不觉得LOW吗?
馆长就在一角,有些无奈,要不是最近与欧罗巴的关系逐渐升温,至于刻意的为欧罗巴画作配讲解员,以示重视吗?唉,艺术加入了政治,真是不应该啊。
【作话】
2019.12.18.19:10修改错字,感谢读者“五十弦”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