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冻土 - 嫁进年代文里成了祖国栋梁 - 三文不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5章 冻土

冷诺盘着腿坐着,离张国强不过两排椅子的距离。

如果她这会儿站起身或是动一动胳膊碰到了椅子,都会发出声响。

冷诺就这么坐在地上一动不动,不是她在小心翼翼的克制着自己不被发现,而是她真的愣住了。

傻妞?她不确定张国强嘴里的傻妞是不是山妞。

但直觉告诉她,恐怕就是了。

刚刚还在为了祖国情怀热血的冷诺,此时眼睛里湿润了。

山妞是她带回林家的,也是林枫为了撮合她和林宽,主动娶过去的。名份上算是她曾经的嫂嫂。

虽然山妞脑子不太灵,人有些傻气,在林家洗衣做饭,不但没抱怨过,每天有山妞在的日子,都是日落饭香,全家围坐也是温馨的让人怀念。

那么突然人就没了。明明知道山妞是最不可能自尽的人,可她冷诺竟是无能为力。

如今听见了这么一句话,冷诺要绷不住了。她如果手里握着的不是抹布,而是把电锯的话,她甚至都不会眨下眼睛就会冲过去。

冷诺还在颤栗着,前排张国强几个人继续低语。

“张总,一会儿五建跟西藏铁路组的人就过来了。听说开完会,如果没有新的方案,铁路组就要往京沪那边南下了。”另一个声音开口了。

“嗯?拖住他们。现在他们手里批下来了巨款,不能让他们就这么白白走了。”张国强那张油滑的嘴,把声调拉的刺耳。

“可是,怎么拖呢?咱们请来的苏国庭院专家好像合个影就回去了。求张总给个指示。”另一个声音比张国强矮了几分。

“那个枫叶国不是也有冻土么。随便找几个人来。给他们订上宾馆国宴,直接就能跟铁路组申请资金了。”张国强发号令倒是挺快。

这是要发国难财的混账,冷诺在旁边听得比起上午还要热血。

她不得不先把山妞的帐记下,咬着牙让脑子清醒下来。

“可是,枫叶国,咱们没路子去认识搞铁路的行家……”另一个声音又矮了一截子。

“你这个猪头,就是个死脑筋。那帮铁路组,现在就是热锅上的蚂蚁,他们才不管什么行家不行家,是个洋毛子就行。找姑爷问问去。”张国强说着话,一抬手拍了另一个人一脑袋。

姑爷!?

冷诺耳边轰鸣,要晕过去了。张家就一个女儿张梅霞,姑爷,难道是林宽吗!

她有些喘不上气。强忍着才能不憋过去。

“张总,姑爷他刚回洪港了。听说张小姐嫁人了。他好像有脾气,上次说好的红旗改建的款子还没打给咱们呢。”

“姓金的他妈的不要个逼脸。他自己不也是有老婆孩子,还敢在这儿跟我扯。告诉他,红旗的钱三天内打过来。这次找不到合适的人,我去他闺女小学校给她送糖吃。”张国强嘴上骂着,脚上踢着,前排的椅子哐哐直响。

原来张国强嘴里的姑爷,是张梅霞的前老公金志伟。

原来卷走了红旗高中改建费用的不是金志伟一个人!

只有他们林达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补棚顶,补工人,补资金,就特么补了个无底洞黑坑。

冷诺气得身子一晃,碰到了旁边的折叠椅子,吱嘎一声先把她自己吓了一身汗。

好在张国强还在猛踢着椅子,声音被盖了过去才没在意到她。

“张总,那我们走了。一会儿这边开会,开完了会。再来接您。”椅子哐当自动叠起,是两个人站了起来的声音。

“记着,以后别在这种空旷的地儿说话,出门前仔细查查,椅子下面有没有老鼠。”张国强说完也站了起来,椅子折起来的声音又响了。

冷诺闻声赶紧抓起了地上的抹布。

听见脚步走近,有片刻犹豫,她好像应该站起来,装作若无其事的擦桌子。

对呀,反正她是耳背的孙大婶儿。

冷诺已经能看见两条人腿走到前排了。

她即使盘坐在这里,被发现也是早晚的事儿。

冷诺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她一手撑地,另一只手握着抹布,正要大大方方起身。

啪。

一只手按在了冷诺的肩膀上。

冷诺大气儿不敢出。头都没回。

“呦。张叔,今天来的这么早啊。”语气谦和礼貌,是谢然的声音。

“谢思进?”张国强眯起了眼睛,打量着身后突然冒出来的谢然。“你小子什么时候来的?”

谢然浑身都是亲和力,他主动上前,跟张国强旁边的两个人也好像认识,打了招呼才眉眼间营业笑一挤:“张叔,我就是窝在三化的人,三化是我家啊。”

这一句出口,明显张国强瞬间脸黑了。

谢然这才耸了耸肩,微微垂下了眼睛,乖巧地补充道:“张叔,你可能也听说了。我现在跟着铁路组。天天有家不能回。哪还有自己的空间,这不刚过来么。跑了一上午,还没来得及坐下呢。”

听谢然这么一说,张国强大喘了口气,又挺了挺发福的啤酒肚,好像安慰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搭上了他的肩:“铁路组忙着是好事儿。这样大家才有钱赚嘛。”

“张叔,我可不想赚这个辛苦钱。我爸还等着我回家给他捶腿呢。您那一代人,就指望您了。张叔,我知道您在铁路组是有头有脸的张老了,求您快把我捞出去吧。我一天都受不了了。”谢然又往张国强身边蹭了蹭,一口一个张叔喊得热情,好像是亲叔侄子。

另外两个人插不上嘴,在讲堂前面跟张国强哈了下腰,点了个头,木然的等着,张国强一摆手让两个人出去了。

冷诺这才猛吸了口气。她太专注了,完全没注意到谢然是什么时候进来的。

这之后整整一个下午,都是铁路组调研的几十个人聚在了讲堂里,已经探讨了三四个小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