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八十九天
第五百八十九章穿成四福晋的第五百八十九天他是等五格哭够了之后才跟这人提起那件事的,没想到这人听过之后又跪下了,还说既然这事是有定例的那自己万万不可为他姐姐破例,不然她泉下有知会不高兴的。
说这小子机灵吧,这事他一口就回绝了,说这小子不机灵吧,还知道把秀玉抬出来他就气不起来了。
他刚开始的确没生气,是后来不管他怎么说这小子都不松口他才生气了的。
他见这小子油盐不进,这才让他哪儿来的回哪儿去了。
说不动五格,他又打算把礼部的大臣们说动,结果他们可倒好,他一宣他们他们来得道倒是不慢,就是他一跟他们提起这事他们就开始把他们那本宝贝册子拿出来照着上头念。
刚开始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他们都是读书人,当然什么都要照着书上写的做了。
就这么一问一答了好几回他才发现这事究竟哪儿不对了。
他发现礼部的这几位大臣能混到今天这个位置还真不是白混的,他们还真是有本事,有的是遇见了事没想过要怎么解决而是先得把自己摘出来的本事。
他算是听出来了,他们的意思是皇后的丧仪是有定例的,不管他想加什么或是减什么只有他们这本小册子上写了的他们都能去办。
他想为秀玉开先河也不是不行,那要说服的就不是他们而是满朝文武了。
当然了,他要一意孤行也是可以的,不过这事带来的影响他就得自己担着了。
这话他们虽然没明说可也和明说差不多了,不然他也听不出他们的言外之意。
他本来应该生气的,但他气不起来,因为他们说的的确是对的。
他说他们说的是的不是说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是说他们说要开这个先河要说服的人是满朝文武,这话是对的。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件事上他留了一手。
他说的是要在明处把秀玉是丧仪往上提一提,其实只打算在暗中这么做,既然是暗中这么做,那就不可能做得那么大张旗鼓,所以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看出来的。
他不是没有这个耐心去说服满朝文武,是秀玉那边等不了了。
他这边还在和礼部的人商议,那边已经在布置了,要是真等到他们都无话可说,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呢,他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他会跟满朝文武说他想把秀玉的丧仪办得尽可能的盛大一些,既然是尽可能,那就是什么都有可能,当然就有得商议了。
他打算等他和他们谁都说服不了谁这事情越闹越大,眼看就要收不了场的时候假意让步,就说秀玉的丧仪虽然不用办得那么盛大了,少了大,却得盛。
满朝文武是怎么想的他不管,反正在他这儿他是已经做了出极大的让步了,他们要是再因为这事顶撞他,那他可就不会手下留情了。
群臣们之所以不赞同这事,是因为皇上说起这件事用的是盛大二字。
盛本来就有盛大之意,盛大之上还要大,那得多大才算大呢?
是,皇后身份是尊贵,可从世祖那儿起这事就是有定例的,虽然每次都会有所改动,可从来没大改过,听皇上的意思,这回是要大改的,这让他们怎么赞成呢?
好在皇上还肯和他们商议此事,那就说明此事还没定下,他们当然要好好劝一劝皇上了。
现在听皇上说皇后娘娘的丧仪不用大只用盛,他们自然就觉得这是不会再大改的意思,当然不会再跟皇上唱反调,反倒帮皇上出起主意来了。
毕竟皇上都往后退了一步了,他们做臣子的当然也要往后退一步,只要各退一步,这事才能过去,他们说的那些话皇上才不会放在心上。
胤禛以为这事都没人反对了应该也不会有人在跳出来劝他不要亲临秀玉的丧仪了,没想到还是有,那几个大臣说了,他大病初愈,不宜太劳累,心意到了就好,就别过去了。
这下五格终于忍不了了,跟这几个人争起来了。
之前他们为了这事吵得厉害,他并没多生气,他是听了这话之后才真生气的。
他张口就想骂人,没想到五格冲出来了,这小子冲出来也好,这样他就能把这几人的话记住,等他们也遇上这事的时候把这话原封不动的还给他们了,既然他们说心意到了就好,那他在那时候多给他们几件差事应该没什么吧,他想。
五格这么横插一杠子,这几位大臣被他说得哑口无言,终于偃旗息鼓了。
这事算是定下了,剩下的事还多着呢,他得一件件的和他们商议。
他要和他们商议的第一件事是要辍朝几日。
胤祥没了,胤禛是辍了三日朝的,不过他平日里本就勤于政事,所以就算辍朝三日也没耽误多少事。
皇后没了皇上辍朝的日子只会不上次多不会比上次少,不然皇上怕是根本不会跟他们商议这事。
于是他们开始看着皇上的脸色一日日的往上加,从辍朝四日加到五日,最后加到了六日。
他们觉得辍朝六日是最合适的,这样既不会太多又显出了皇后在皇上心中的份量,还让世人看见了皇后的尊贵。
不止一位大臣这么觉得,是许多大臣都这么觉得,所以他们没再接着往上加,只是一个劲儿的说辍朝六日最为合适。
胤禛之所以和他们商议这事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人会说他只要辍朝三日就够了,要真有人这么说,那他这官也做到头了。
还好没人这么说,而且他们还主动从三开始往上加,一直加到了六。
只要有人往上加就行,那就说明他们也知道秀玉在他心里到底是不一样的,这样他就能继续往上加了。
他面无表情的听他们说完,又面无表情的把六改成了九。
他算是看出来了,辍朝的天数多少都可以,就是不能超过十,那他当然要选一个十以下最大的数了。
听皇上一开口就把六改成了九,他们张口就又要劝。
不过这些人里也不都是一根筋的书呆子,也有那靠着懂察言观色混上来的,他们看皇上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才意识到他们做得有些过了,没忍住跟和自己关系好的大臣使眼色。
那些察觉到好友不对劲的大臣们先是觉得奇怪,他们实在不明白和他们关系要好的同僚为什么要在养心殿这种地方给他们使眼色。
等他们顺着自己这位好友的目光看过去,发现皇上的脸色已经极为难看时他们才知道这人是在救自己呢。
他们其实也不想这样,可自打铁帽子王没了之后皇上就变得更喜怒无常了,他们整日里提心吊胆的,别说在朝上吵起来,就是多说几句话都怕自己会不小心说错,惹祸上身,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皇后娘娘没了,他们也不是一点儿的不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