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四十天
第四百四十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四十天
这几位大臣不知道皇上为什么突然就要把热河行宫里的好东西取回去,赫弈知道啊,他觉得万岁爷一定是听说弘旺的那几位友人求过他,想让他放他们进热河行宫去见见世面这事了。先是有人传万岁爷和
主子娘娘要来热河行宫,紧接着就有人到热河行宫来搬东西,来的还是御前的人,这是来搬东西的吗,这怕不是来警告他的吧。
警告他别多管闲事,也警告他别公私不分。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这个先帝旧臣能混个热河总管当当已经心满意足了哪还敢想别的。
要不是八爷从前对他有恩,他是不会对弘旺多加照顾的,现在看来,是他做得太过了,今后他顶多只会在弘旺有性命之忧时出手相帮,平日里的是不会再给他大开方便之门了。
就是不知道自己不再照拂弘旺之后他身边的那些至交好友还能剩下几个,总不至于一个都不剩了吧,赫弈想。
赫弈觉得皇上是在警告他,弘旺却觉得皇上要警告的人其实是他。
不然皇上怎么除了热河行宫里的东西之外别的地方的东西都没动呢这哪里是觉得自己太铺张浪费,这明明就是在警告他,让他别肖想不属于他的东西。
想进去见见世面的人明明是他的好友,他连想都没这么想过,怎么到头来就成了他的错了
这热河行宫他又不是没来过,比这更大的世面他都见过了,又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
不过这事也怪他,是他在那些人面前说了大话,他们才敢来求赫总管的,所以他们没能进行宫之后有人闹着要走他才没拦着。
要是他没猜错,这事之后赫总管待他是不会像从前那般亲近了。
他身边的人本来就是因利而聚,现在他身上无利可图,他们怕是得走个干净了,这么一想,这事好像也没有瞒着他们的必要了。
弘旺这次是铁了心要看看他的这些至交好友里到底有几个是真心同他结交的,所以当他们问起这是出了什么事时,他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就看他们是要走还是要留下了。
结果他们竟然一个都没走,这当真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后来他又想了想,觉得这些人之所以没走,是因为会走的人上次已经走完了,留下的,都是真心待他的人。
既然他们真心待他,那他也得真心待他们,他觉得皇上虽然借着这事警告他了,可还是对他手下留情了,所以他并不怎么慌。
他打从来这儿开始就有预感,总有一日他会回京去的,现在他心里又生出一个想法,那就是他回京时一定要把这几位好友带上,让他们也体会一下什么叫泼天富贵。
弘旺对这事的反应不怎么大,弘历和弘昼对这事的反应倒是挺大的。
胤禛去圆明园除了秀玉谁都没带,这下为难的除了朝臣们,就只剩下他们兄弟二人了。
按说他们每日都该去圆明园给汗阿玛和皇额娘晨昏定省的,可他们又不能住在圆明园,这一来一回的,他们除了这件事别的事一件也做不了了,汗阿玛应该也知道不是他们不想来,是来不了,所以大手一挥,把这事给免了。
汗阿玛免的只有晨昏定省,又不是把他们的差事免了,他们身上的差事不但没少,反而更多了。
圆明园他们也不是真不去,就是去的次数不多罢了。
也真是不巧,汗阿玛下令让人去热河行宫搬东西那日他和弘昼没一个在圆明园,所以他们得到这个消息时去热河行宫的人怕是都已经到地方了。
弘旺听见这个消息之后想的是明明这么多地方可以去,皇上为什么点名让他的人来热河行宫,弘历和弘昼想的就不一样了,他们想的是,这不年不节的,汗阿玛怎么就突然开始反省自己不够节俭了。
他们又不是真不去圆明园,当然能察觉得到汗阿玛有事瞒着他们,汗阿玛不说,他们就去问十三叔,等他们发现就连十三叔都不知道汗阿玛在做什么时,他们就知道这事他们不能问了。
不能问归不能问,他们对这事实在好奇得不行,所以他们来这圆明园来得比从前勤多了,从前他们都是等着汗阿玛传召,现在不一样,现在他们开始求见了,且是一有事就求见。
他们还是想看看他们这样汗阿玛会不会觉得烦,等他们发现他们有事没事都来汗阿玛也不生气时他们就知道了,这事跟他们没关系,起码现在跟他们没关系。
这件事的确跟他们没关系,不过另一件事却事和她们有关系的,这件事就是选秀。
这秀其实早就该选了,胤禛刚登基那会儿就有大臣进言,说新帝登基,应该选秀充裕后宫,让胤禛一句他还替先帝守孝给驳回去了。后来没人敢提这事,是因为年贵妃出事了,等齐妃再出事了,就更没人敢提这事了。
到最后这事竟然是胤禛自己提出来的,不过他不是为了自己提出来的,他是为了弘历和弘昼提出来的。
用他的话来说,弘历和弘昼也都大了,到了能娶妻的年纪了,既然如此,那就选秀好了,免得那些大臣们总是拿话试探他,明明没提选秀,却又好像提了。
他们这是听说秀玉和他那十三弟妹在给萱儿择婿,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所以把儿子女儿一并都推出来了,想着儿子也好女儿也罢,只要有一个能入贵人的眼,那就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秀玉对这事倒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她听了这话之后想的是,可惜了,真要选秀就得回宫去了,虽然圆明园比皇宫小了不知多少,可这地方住得久了,她还真挺舍不得走的。
她这刚给萱儿挑过夫婿,又要给弘历和弘昼挑福晋,她刚到圆明园之后的那个想法就又冒出来了,明明她都离宫了,怎么反倒比在宫里时还忙了。
她其实挺想问问胤禛,就这么走了,丹不炼了吗?到最后也没能问出口,她有种预感,她要是真问了,胤禛说的话她应该一个字都不爱听,所以就不问了。
她想了想,觉得她也确实该回宫了,这事按时熹嫔和懿嫔是管不了的,可她们到底是弘历和弘昼的生母,就是管不了,她们也是要管的,所以她还真得回去,不然熹嫔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呢。
熹嫔的确在闹,不过在她看来这不叫闹,她不过是跟自己儿子说几句体己话,怎么能算闹呢。
要说闹她其实还真闹过一回,听说皇上只带了皇后娘娘一个人去了圆明园,她就闹过一回,不过等她听说皇上把怡亲王和怡亲王福晋接到了圆明园之后,她就不敢再闹了。
她又不傻,怎么会看不出皇上去圆明园是为了怡亲王,哪里还敢再
闹呢。
她也就是看皇上皇后都不在宫里才敢闹一闹,还只敢在自己宫里闹,现在她只庆幸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不然皇后娘娘回宫后第一个要见的人恐怕就是她了。
在这件事上熹嫔还真猜错了,不管她闹不闹,秀玉都没打算第一个见她,坤宁宫的事就够她忙的了,她哪有这闲工夫去见那不相干的人呢。
她虽然没有一回宫就见熹嫔,要见的人却跟熹嫔有极大的关系,她要见弘历,可不就跟熹嫔有关系吗。
除了弘历,他还要见弘昼,要给他们娶福晋,总要问问他们的意思不是。
她给萱儿择婿之前就问过她钟意什么样的男子,虽然只是私下偷偷问的,那也比不问强不是。
萱儿择婿前她问过,弘历和弘昼娶福晋前当然也要问,不然该有人说她厚此薄彼了。
其实她回宫之后最想见的还真不是弘历和弘昼,她最想见的是尤副总管。
这位副总管在她和胤禛不在时来了那样一出戏,她虽未能亲见,也得道一声精彩,她想着她看这出戏可没给银子,所以就想见见这人,听了戏,就得打赏,这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