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五十五天
第四百五十五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五十五天他原以为宫里来的会是乾清宫的太监,没想到居然是坤宁宫的小谭子。
他看见这位公公之后的第一反应是,难不成他又闯了什么自己都不知道的祸,还又被皇额娘知道了,皇额娘自己来不了,就让小谭子走这一趟了?
可这也不对呀,要是皇额娘都知道他又闯祸了,汗阿玛肯定也早就知道了,那他应该已经被汗阿玛训斥过了才对,怎么汗阿玛就什么都没说呢?
他原本是想好好挑一挑,挑一件好看些的衣裳穿的,还是他家福晋瞧他怎么都拿不定主意,一个劲儿的催他,他这才随便指了一件衣裳让人给他换上了。
等他见着来的人是小谭子,他就开始庆幸他出来得还算快了,苏培盛惹他生气了,小谭子可没有,他要是真一直不出来小谭子不就替人受过了嘛,这怎么行,所以他出来的还算快。
他不知道的是,小谭子跟本不在意他出来得快不快,小谭子正和这府上的管事聊得热络呢,他就是再出来得晚一些都没什么。
他来此处就是为了给五阿哥送护心镜的,这东西本来和那件护甲放在一处,皇上今早走的时候太匆忙护甲拿走了,把护心镜给落下了。
这东西和护甲是成套的,少了这东西怎么行,所以他们娘娘才让他把这东西给五阿哥送来了。
他是个太监,接待他人是这府上的管事,他自然是不可能跟这位管事说宫里的事的,所以他尽管跟这位管事聊得火热其实说的都是宫外的事。
然后他就发现这位管事不光见多识广,还能言善辩,真真是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下人。
他来这儿可不止送护心镜这一件事,所以他是一定要等到五阿哥的,有了这位管事,再让他多等一会儿都没什么。
不过五阿哥并没有让他等太久,他见着五阿哥和五福晋时手边的茶盏里的茶还是热的。
五阿哥都出来了,他还哪里顾得上跟那位管事说话,立马就给五阿哥和五福晋见了礼,跪在地上等五阿哥叫起。
等他终于被叫了起,他立马就把一直揣在怀里的护心镜双手递给了五阿哥,见五阿哥把这东西接过去了,他才松了一口气。
天知道这一路上他有多怕自己会把这东西摔坏,现在终于把它交给了该给的人,可不就松了口气吗。
这还没完,他来这五阿哥府可不止是为了这一件事。
他们娘娘还吩咐他来问问五阿哥,问他想不想见见他师父,要是想见,他们娘娘就做主让人接这人进京。
他们娘娘的意思是,既然五阿哥的功夫是这人教的,那五阿哥的功夫究竟如除了五阿哥自己就只有这人知道,这人就是在军中职位不低,要不是伤得有些重,他现在没准儿都已经是个将军了,自然也就成不了五阿哥的师父了。
他们娘娘的意思是,五阿哥这些年没有师父看着,也不知有没有懈怠,这人教给他的那些在战场上保命和杀敌的招式也不知他还记不记得,又使不使得出来,就想着把这人接来让五阿哥见见。
他们娘娘的原话是,就算这人教的东西五阿哥都记得,在他上战场之前让他见一见自己的师父,再跟师父讨教一二也是好的,就是不知五阿哥怎么想,这才让自己来问他的。
弘昼呢,他是真没想到他刚才还在想汗阿玛怎么没给他护心镜,护心镜这就来了,还一来来两个,而且还是坤宁宫的小太监送来的。
他当然立马就把这东西拿过来了,而且不用小谭子说他也知道了,汗阿玛给他两个护心镜也是让他换着戴的意思。
他原本以为他和十三叔都去了,汗阿玛应该不会真把他们往那危险的私地方派才是,现在看来好像并非如此,汗阿玛好像打算哪儿危险就把他们往哪儿送,不然也不会给他准备这么多东西了。
他本来以为是他带着十三叔,现在总算明白了,是十三叔带着他,难怪汗阿玛让他一定要护好十三叔,原来需要这份功劳的人是十三叔呀!
不知为何,他有一种预感,那就是这是十三叔第一次上战场,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正因如此,他汗阿玛才会跟他说那样的话。
这种时候来问他要不要见他师父,他当然要见了。
以前他总往他师父那儿去,也就是阿玛成了皇帝之后他师父才搬到外地去了,他也明白他师父为什么要搬走,所以并未拦着,不过这样一来他可真是好几年都没见着他师父了。
现在有人能接他师父进京,他当然要见,他不仅要见,他还要跟他师父再讨教几招,最好把他师父的不传之秘学到手那才好呢。
小谭子东西也送到了,准话也得了,这才回宫去了。弘昼本来还想跟小谭子再说几句话,见他急着要走,也没拦他,让管事把他送出去了。
这事按说来的应该是乾清宫的太监,结果来的是坤宁宫的太监,也不知汗阿玛这会儿在想些什么,弘昼想。
胤禛能想什么呢,他不过是在想为了允祥能安全到该到的地方,是不是应该让军队早些上路。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让军队早些动身,粮草就得动得更早,他得召见一下各部的人,看看粮草能不能这几日就动起来了。
要是有可能,他还想趁着这个机会把各部的人换上一换。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真就把那能换的人换了。
他第一个换的,是兵部尚书,新的兵部尚书是嵇曾筠。
新官上任,底下人难免不服,为了给这人立威,他不光让这人管着兵部,还让这人管着河工,这下这人可不是空有职而无权了,他就不信户部的人还敢不服气。
外头传允祥和弘昼要上战场了的消息传得有多厉害他不是不知道,他这一换,他们也应该知道这事是真的,也就不会再往外传这事了,时间长了,朝臣们就不会再私下谈论这事了,他的耳根子也就清净了。
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允祥就算提前许多时候就开始走,等到了地方先机恐怕也已经被敌方占去了,所以大部队得先于允祥到西宁,只有这样允祥和弘昼才能跟着小部队慢慢走。
他们到了西宁之后会出什么事他管不了,他们去西宁的路上会不会出事他还是能管的,所以他派了巡抚杭奕禄督军,让岳钟琪留下跟允祥和弘昼一道走。
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剩下的就得看允祥和弘昼自己的了。
让允祥和弘昼待在军帐里哪里都不要去这事他也跟岳钟琪说了,他知道岳钟琪最后是拦不住他们的,可万一呢,万一呢能拦住,那他这话说得可就值了。
允祥也好,弘昼也好,对上战场这事都是无比期待的,在他们看来,这战场越早上越好,所以胤禛又是换兵部尚书又是提拔了人做了巡抚的举动并没什么特殊的反应,但也知道这是在为那场大战做准备了。
就是苦了他们福晋了,她们都以为他们还要在京里待上许久才走,准备起东西来都不紧不慢的,直到听说兵部尚书都换了,她们才跑来问他们是不是这就要走,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是真忙起来了。
从前是她们见不着她们,现在倒好,成了他们见不着她们了,要不是他们还能问到她们的行踪,还以为她们这是丢了呢。
按说这东西是给他们买的,他们应该跟着去才是,可她们说什么都不让他们跟着去,还说要是可能,他们这段日子都不出门才最好。
不跟着她们一家铺子一家铺子的逛对他们来说已经够憋闷到了,还想让他们不门,那怎么行。
别的事他们都可以不去办,弘昼的师父进京了,他们总要去见一见吧。
弘昼虽然没跟着他家福晋去逛铺子,这几日却天天都往怡亲王府跑,为的就是说动他十三叔,陪着他一起去接他师父。
他师父对他极好,虽然这么说不对,可这么些年他同他师父在一起的时候比同他汗阿玛在一起的时候还多呢。
不过最近这几年他师父都不怎么肯见他,这里头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他的身份和从前不同了,这二嘛,就是因为他这些年闯得祸实在太多了,他师父觉得有他这个徒弟还挺丢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