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三十三天
第四百三十三章穿成四福晋的第四百三十三天同样在想要在圆明园住到什么时候的,还有秀玉。
她想回宫去倒不是因为她觉得这园子有什么不好,这里就他和胤禛还有老十三夫妻,人,她喜欢,景她也喜欢,怎么能叫不好呢。
她之所以想回去,是因为她察觉到胤禛好像在吩咐底下人做什么她不能知道的事,既然胤禛有事要瞒她,那她就成全他,索性回宫去好了。
胤禛这个秀玉的枕边人当然看出她想回宫了,甚至都能猜到她为什么想回宫,她应该是察觉到自己有事瞒着她,所以不想再这园子里住下去了,天地良心,他可没真想瞒她什么,要不是她听不得炼丹二字,他何必背着她行事呢?
眼看着丹药就快炼成了,这时候他是不会回宫去的,他不回去,秀玉自然也不能回去,所以不管秀玉明示还是暗示他都只能当做没看见,装作不明白。
秀玉一开始的确暗示过胤禛两回,看胤禛没反应,这才又明示了胤禛一回,结果胤禛还是没反应,这下她总算明白了,胤禛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也就没再提过这事了。
既然胤禛不让她回宫去,那就不回去好了,她倒要看看胤禛究竟有什么事瞒着她。
然后她就发现她好像误会胤禛了,这事人家好像没真想瞒她,不然也不会让苏培盛总往她这边来,一会儿送东西。
一会儿传句话,他在她面前不敢多说什么,在小谭子面前却是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每回见着小谭子都得说上几句。
苏培盛跟在胤禛身边这么多年了,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要不是这是胤禛的意思,他是不敢跟小谭子说这么多的。
小谭子知道了,她自然也就知道了,苏培盛来一回她就知道一点儿再来一回她又知道一点儿,次数多了,她都被磨得没脾气了。
等她从小谭子口中听见炼丹二字之后她终于明白胤禛瞒着她的事是什么了,胤禛这是看她上一次因为这事晕过去了,所以干脆让苏培盛一点点的跟小谭子透露这事,再由小谭子转述给她,让她有个准备,不至于再晕过去一回。
那他可就想错了,他是晕过去了不假,不过她可不是因为太担心他晕过去的,她是被气晕的,比起胤禛,她其实更生自己的气,她是被自己气晕了,和胤禛关系还真不大。
其实经过上次的事她就明白了,这事,她还真拦不住胤禛,她没打算再拦,只要胤禛不拿着这东西到他们面前来,她是不会再因为这事动气的。
不过她倒真挺好奇胤禛是怎么找着能炼丹的人的,这样的能人异士可不好找,他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呢?
这回她可不打算等着苏培盛一点点的把事说清楚,她身边还有个小冯子呢,在这件事上小冯子知道的怕是不会比苏培盛少多少,她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小冯子其实一直在等他们娘娘问他这事,他是坤宁宫的总管太监,又不是乾清宫的,谁是他的主子,他还是清楚的。
万岁爷是主子爷不假,他们娘娘也是主子娘娘啊。
这两个主子他一个都得罪不起,万岁爷有事吩咐他,他也去办了,他以为他回了圆明园之后娘娘见着他之后第一件问的应该会是这事,结果娘娘好像只对坤宁宫的事感兴趣,别的事一句没问。
她越不问,他越心虚,她都没问,他又不敢主动提,憋得他难受极了。
好不容易娘娘终于问他这事了,他可不就得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吗。
秀玉原本没想着从小冯子那儿问出什么,结果小冯子还越说还越来劲了。
刚开始还在说胤禛吩咐他做的事,后来说着说着就又开始说坤宁宫的事。
这下这屋子里的人就都看出来了,小冯子这是许久没说话了,憋得狠了,好不容易能在秀玉面前说话了,可不得说个痛快吗?
秀玉原本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看他说得这么起劲,她也好奇起来了。
其实在这圆明园住着也还是有好处的,起码听这种事时既不用屏退左右,又不用担心有人偷听,而且还有人适时的送上干果和茶点,比在宫里可自在多了。
秀玉听小冯子三言两语就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给串起来了,对他还真有些刮目相看了,她从前还真不知道小冯子口才这么好,都快把雨骤给比下去了。
不过她这是什么运气,怎么身边的人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和她身边的这些人比,她都能算是笨嘴拙舌了。仔细想想,她能比得过的好像只有胤禛,可她又不知道她能说得过胤禛是真说得过还是胤禛在让她,这么一想,小冯子说的“故事”都没那么有趣了。
不过她虽然觉得这“故事”不那么有趣了,该听的还是一个字都没漏掉的,最近发生的事实在多,她有些理不清头绪了,借这个机会理一理,也挺好。
她之所以理不清头绪,是因为有好些事她都想不通,小冯子这么一说,这些事就串起来了,也就说得通了,她的头绪自然也就理清楚了。
原来那位炼丹的能人异士不是胤禛让人去找来的,是汗阿玛留给他的,说留给他其实不对,这人其实是汗阿玛留给自己的,可惜没派上用场,这才让胤禛白白捡了这么一个大便宜。
难怪胤禛要吩咐小冯子去做这事,小冯子是梁九功的徒弟,徒弟去看师父,那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就算是被人看见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先帝一朝这么多老臣,大多都告老还乡了,能放胤禛挽留最后实在留不住了还又是给银子又是给宅子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这其中和她算的上是熟人的就两个,一个老院判,一个梁九功。
他留老院判,应该是他觉得楚院判的医术还不够高超,真要碰上了要命的病,还得请老院判出山。
他留梁九功,是因为梁九功知道许多旧事,这些旧事里恐怕油滑好些就连胤禛这个先帝的儿子都是不知道的,不过是一些银子,几座宅子,只要能把他们留下,他们就是再多要些也无妨。
老院判出山,是因为允禩,允禩的“病”整个太医院的太医都治不好,也就只能把他请出来了。
梁九功倒是没出自个儿的宅子,可他让小冯子进去了,该说的也都说了,这么一看,胤禛留人还真是留对了。
允禩都没了,楚院判却还是院判,胤禛不过就是罚了他一年的俸禄,这个处罚对楚院判来说不痛不痒,也就是罚给旁人看的罢了。
她之前还觉得胤禛罚楚院判之所以罚得这么轻是看在老院判的面子上,现在才知道好像不是这样的,胤禛之所以轻罚他,是因为他还要和那位能人异士打交道。
从胤禛轻罚楚院判这事上她倒看出了点别的事来,那就是胤禛对炼丹这事不光挺看重,还挺着急。
楚院判每天都会给胤禛和她请平安脉,然后还会开平安方,虽然她和胤禛不必照着方子吃药,可该请的平安脉还是要请的。
她见着楚院判都会问一问胤禛的身子如何,因此这世上知道他身子究竟如何的,恐怕就只有三个人,一个她,一个楚院判,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了。
胤禛明明没病,怎么就对这事这么着急呢,秀玉想。
小冯子的确说得挺起劲,不过他也不是那不会看眼色的人,皇后娘娘还有没有在听他说话他还是能看得出来的,当他察觉到皇后娘娘已经没有听他说话时,他立马不再说话了。
秀玉虽然在想别的事,这屋子里的说话声突然停了她还是能察觉到的,她这才又看了小冯子一眼,在心里感叹了一句,这人真不愧是梁九功的徒弟,可比小谭子懂得察言观色多了。
不过小谭子也不是一点儿长处都没有的,至少他传话就传得极好,苏培盛想告诉她的,先告诉小谭子,再由小谭子告诉她,这中间多了个小谭子,这些话就不能算是苏培盛告诉她的了,胤禛就算知道了,也得想想是要罚苏培盛还是小谭子了。
罚苏培盛吧,这些话其实是他默许苏培盛告诉她的,罚小谭子吧,他又没做错什么,所以到最后胤禛对这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她仔细想了想,觉得这事恐怕和允祥有关,准确的说,应该是和允祥的病有关。
允祥的身子亏得厉害,这事她知道,胤禛知道,允祥福晋也知道,就允祥一个人不知道,为了瞒住允祥胤禛可没少费心思。
不过光她和胤禛费心思还真不行,允祥福晋才是最费心思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