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 吗喽世界 - 我想赚一笔快钱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吗喽世界 >

第29章

第29章

第29章:传说中的教案

一、课程名称:《吗喽世界》

二、授课对象:全体人类

三、授课时间:

520洛克年5洛克月20洛克日至525洛克年5洛克月25洛克日

四、授课教师:我想赚一笔快钱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了解基本的精分患者发病特征,并将该小说的内容与精分患者发病特征一一对应

(1)幻觉

布吉岛的黑色拟态幻觉:

主角布吉岛能看到其他吗喽修炼黑色精神力(如初二那年可以直接看到周围吗喽模糊的黑色系拟态),而其他角色无法直接察觉。这种“看见他者内心黑暗”的具象化能力,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视高度相似。

并且布吉岛看到的黑色拟态充满恶意(“灰脸僵尸王的口气差点把大王送走”),与患者幻视的恐怖性质一致。

(2)妄想

布吉岛的“王族使命妄想”:

布吉岛坚信自己是耶耶选中的王族后裔,肩负把这一切冒险写出来换钱的使命,甚至自封“布吉岛大王”。这类似精分患者的夸大妄想,如认为自己是救世主或皇室后代。

患者的妄想系统通常逻辑自洽但脱离现实。如布吉岛将升学不如意归因于“家族基因病”,而非自身能力不足,正是妄想思维中常见的“外归因倾向”。

(3)失真感

快钱的“人类世界穿越感”:

快钱作为穿越者,始终感觉自己与吗喽世界格格不入,类似患者对现实世界的失真感,即认为周围环境不真实或虚假。

(4)思维紊乱

世界观的碎片化:

小说融合修真等级(金丹、元婴)、职场求职(养老圣地志愿者)、家族伦理(父母与子女的博弈)等混乱设定,反映患者联想松弛,即思维缺乏逻辑连贯性。

叙事结构的跳跃:

频繁切换主视角(布吉岛)、信件体(给壳壳的信)、解密章节(第三卷补丁),模仿患者思维破裂导致的语言散漫。

(5)情感淡漠

布吉岛早期“一天都不说一句话”“害怕对视”,符合患者的情感迟钝。

社交退缩:高中时“用精神力膜隔绝世界”,贝贝大学期间“交不到朋友”,对应患者的社交回避。

阴性症状体现为动力缺失与情感隔离。布吉岛对布妈的哭泣无动于衷,正是情感淡漠的典型表现。

(6)自我界限模糊

快钱与布吉岛的身份混淆:快钱作为人类穿越者,最终被揭示为布吉岛的另一人格(“她们两个精神体合二为一”),反映患者的快要发病前的状态(布吉岛大王)与过去(快钱)判若两人。。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深入探究《吗喽世界》,整理出患者病程发展三个阶段。

(1)前驱期

怪异感受萌芽:(第一次发病)看到很多“黑色拟态”且对自己是恶意的,并分不清楚是否是真实的;

在养老院突然改口称“布吉岛大王”,行为夸张外向(如假装裂嘴傻笑),与过去判若两人(第三次发病);

(2)急性期

社交功能退化:(第一次发病)布吉岛在学校“成绩下滑”“害怕对视”,预示疾病潜伏期的社会退缩。

幻觉与妄想爆发:(第一次发病)布吉岛精神力崩溃时频繁看到黑色拟态,并认为“周围同学都是恶意的”,符合急性期的阳性症状激增。(第三次发病)想象出了一个欲望之神“赛尔”。

(3)残留期

开始回归现实:(第三次发病)接纳吗喽的性格是复杂的,布吉岛大王重新开始学着与布爸布妈和平共处。

情感淡漠延续:(第一次发病)对自己失败了两次,都没有觉醒出精神力拟态这一结果,布吉岛接受的蛮平静的;(第三次发病)和平后,布吉岛依旧认为过去自己对布爸布妈的回应方式没有问题,表现其对家庭仍保持疏离,体现残留期的阴性症状。

残留妄想:(第三次发病)坚持认为自己在追随耶耶,类似患者康复期残留的部分妄想信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人们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共情能力,纠正多数人认为精分患者是不可理解的疯子这一认知。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基本的精分患者发病特征,并将该小说的内容与精分患者发病特征一一对应;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深入探究《吗喽世界》,整理出患者病程发展的三个阶段。

教学难点:激发人们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共情能力,纠正多数人认为精分患者是不可理解的疯子这一认知。

七、教学过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