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118章
右诚仅在上海停留了短短四十八小时,离开前,他依依不舍地抱著苏清清,在她耳边轻声说:
「无论未来有什么干扰著我们,都不要放弃这段得来不易的感情,好吗?」
苏清清点了点头,眼里泛著水光。
「嗯,我不会那么幼稚哪,但你不能利用我的无知。」
「小笨蛋,你才不无知呢,幼稚是有一点……」
两人相视而笑,这段紧紧握住的共识,就像一份不需盖章的盟约,深深刻进彼此的心里。
外人无从得知这两天发生过什么,右诚飞来上海的事,也只有他们两个心照不宣。
从那天起,他们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几乎无时无刻热线相连。像是刚恋爱的小情侣,又像历经风雨后更懂珍惜的伴侣。
一梦仍旧不死心,用加好友、改暱称、发限时动态的方式企图干扰苏清清的情绪。性感的穿搭照、矫情的心情语录,有时还会出现她和右诚过去的合照。
苏清清起初还会点开来看,甚至玩心一起,整理成一份“黑历史精选辑”传给右诚,笑著打趣:
「看看你以前的审美,我眼睛都快瞎了。」
右诚哭笑不得,只回她一句语音:「妳吃的醋,都快可以开酱园了。」
后来,她看得也倦了。那些炫耀与浮夸,不过是一场徒劳的表演。
她毫不犹豫地将帐号列入不欢迎名单,心里淡淡想著:
真正的爱,也不用靠演戏,而靠长久陪伴与信任。
她与右诚之间,心的距离,比任何时候都要近。
七月下旬,右诚带著妈妈、姐姐姐夫、弟弟弟媳飞抵南城。
苏清清提前一天安排好住宿,也通知家人准备迎接“亲家”。
一到机场,现场成了无声的时尚与财力比拚现场。
姑丈穿著喜气中山装,姑姑则穿酒红色丝绸唐装,虽因眼疾坐在轮椅上,由小保姆推著,但笑容满面。
哥哥嫂嫂穿著国际大牌,孩子也穿著定制的小童装;
右诚妈妈穿著leonard蓝底印花洋装,搭配珍珠项链与耳环,举手投足尽显贵气。姐姐姐夫走日系温雅风,弟弟弟媳则是一身英伦混搭时尚。
至于车队——保时捷卡宴、蓝宝坚尼、宾利,一字排开,气势十足。
右诚姐夫小声嘀咕:“这是什么阵仗?土豪迎亲啊?”
弟弟忍笑回:“根本像在拍宫斗剧开机仪式。”
车队缓缓驶向民政局。这是一条她从没走过的路,却在今晨阳光明亮下显得那么踏实。
苏清清手中紧握著户口本与身份证,右诚则准备妥当海基会与海协会开具的「未婚证明」与台胞证。每一份文件都在提醒他们,这不是一场冲动的决定,而是两人跨越地域、文化与时间的选择。
他们并肩走入民政局简洁的小房间,准备拍摄结婚照。没有红毯,没有鲜花,没有悠扬的婚礼钟声,却有一种格外安静的庄重,像是从心底升起的一种确定。
正当摄影师调整灯光时,一位笑容可亲的大姐走过来,轻声问道:
“苏清清吗?能借你几分钟吗?想跟你单独聊聊。”
右诚警觉地转过身,眉头一蹙,立刻握紧了她的手:“我可以陪她一起吗?”
苏清清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有笑意也有安抚。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声音柔和:“没事的,很快就好。”
他只得点头,眼神仍依依不舍。
跟著那位大姐进入一旁的小会议室,气氛比想像中轻松,对方倒了杯热水给她,语气温和:
“原来我们南城还有你这么漂亮的姑娘。我姓李,是外事办的,这里负责两岸婚姻审查的部分程序,问你几个问题,纯属例行公事。”
苏清清微笑颔首:“好的,大姐。”
“你们认识多久了?”
“快一年了。”
“平时见面多吗?”
“我们有空就见,视频、讯息几乎天天聊,很了解彼此。”
李大姐点点头,脸上带笑:“刚刚我从外面看见你们互动,看起来感情真不错,挺登对的。”
苏清清眼神柔软,仿佛心中的画面在倒映:“我们自己也这么觉得。”
李大姐神色微敛,语气转为郑重:“我不是质疑你们,而是想提醒一下。这些年,我见过不少两岸婚姻的例子,有些女孩过去以后,发现生活差异太大,甚至受了委屈,也不好回来。文化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这不是阻拦,只是提醒,确认你是真的想清楚、了解清楚了。”
她简单举了几个案例,有因习惯差异产生隔阂,有因两地价值观无法磨合,甚至还有极端的遭遇。
苏清清听得很专注,却不显慌乱,眼神反而愈发坚定。她从包里拿出一小盒喜糖,递过去,语气温婉:
“谢谢您的提醒,大姐。右诚很细心,从没让我一个人面对过困难。这段路我们一起走来,有过挑战,但更多的是理解和疼爱。我相信他,也相信我们。”
李大姐接过喜糖,笑意终于变得真挚而宽慰:“那我就真心祝福你们。幸福的婚姻,不是没有差异,而是两个人愿意一起跨越差异。”
小房间的门再度打开,右诚立刻站了起来,迎上来牵住苏清清的手,那一瞬间她的笑像是春风吹开的第一朵梅花,既暖且香。
李大姐笑著对他们说:“恭喜你们,手续已办完,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合法夫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