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想不生病还得注意几点
第24章想不生病还得注意几点
“学习这些很有用处啊,我知道了致病的原因,就能针对病因来预防疾病了。”刘先生问。
“不错。若不想生病还得注意几点,因为导致疾病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我挑几个常见的来介绍吧。”
01饮食
饮食不卫生、暴饮暴食、偏食或饮食不定时等因素,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1)饮食不洁:饮食不卫生,会引起肠胃疾病和肠寄生虫病,出现吐泻、腹痛等症状。
(2)暴饮暴食:如果吃得过饱,脾胃不能完全消化,食物会堆积在肠道,就容易产生腹胀、腹痛、嗳气、泛酸等症状。
(3)饮食不足:如果吃得太少,摄取的营养不够,气血的生化来源不足,久而久之脾胃的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虚弱、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产生。
(4)饮食偏嗜:可以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或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从而引发疾病。比如佝偻病、夜盲症都是因为缺乏某些营养物质而引起的。而吃太多生冷食物,会使脾胃的阳气受损,而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
“原来饮食也这么重要啊?”刘先生有点疑问。
“是啊,饮食失节首先影响脾胃,进一步累及其他脏腑而发生其他病症,古代就有不遵医嘱饮食而死亡的病例呢。”说着我便讲起了元代名医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记载的病例。
朱丹溪的族叔平时身体健壮,后来,族叔患有痢疾,自恃强健能食,毫无节制地滥食猛喝。朱丹溪为他诊脉,劝说:“这不是普通的痢症,你的食积与病势已经相当严重,一定要节制饮食。”族叔不以为然,说:“世俗无饱死,我现在能吃东西,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于是仍旧大吃大喝,一个月后,病症加重,不治身亡。
后来,朱丹溪遇到同样的病症,病人喜爱暴饮暴食,朱丹溪为他诊脉配药时就指责他说:“你生病了应当调补保养,怎么可以贪图口福呢?”朱丹溪教他只吃萝卜粥,病人听取医生劝告并服药调理,半个月就痊愈了。
“由此可知,饮食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尤其是肠胃消化系统的疾病,更应当注意饮食。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有力措施。”我解释说。
02劳逸
过度的劳累或过度的安逸,会伤害到气血津液的运行,导致疾病的产生。一辆高级轿车,长期搁置则会生锈,过度使用则会磨损,都容易使轿车损坏。车子要定期地保养,适度地驾驶,才能延长使用寿命;人体也一样,适度的劳逸,定期的调养,也能延长寿命。过度的劳逸则容易导致疾病的产生,比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
久视伤血:指长期专一使用眼睛容易使人患近视或某些眼病。如果长时间地看书读报,而且又不配合适当的饮食与文体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调节,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一些血虚表现,甚至面白无华、萎黄或自觉头晕目眩等。
久卧伤气:指长时间没事躺着也会闹病。若人吃饱了就坐着、躺着,经脉难以疏通,气血凝滞不行,不仅肢体筋肉关窍的气渐趋衰弱,而且还可累及内在各脏腑的气,引起一些气血不足的表现,如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或食少纳呆、饮食不振,或动则心悸、气短、汗出等。
久坐伤肉: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则脾气不健、胃纳欠佳、水谷精微难以运化传输,从而气血生化不足,导致人体皮肉失于滋养,使肌肉松弛,四肢倦怠,机体软弱无力。久坐不动,气机运行、血液流通受阻,易患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冠心病、腰肌劳损、痔疮等疾病。
久行伤筋:适当地走动或跑动,有利于肢体筋腱或筋膜的柔韧和强健。若长途跋涉,或短距离奔跑用力过猛,超过应有的负荷,都容易使肢体,特别是下肢关节周围的韧带等筋腱组织受到扭伤或劳伤。
久立伤骨:就是说总站着,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出现气滞血凝,从而招致疾病。长久站立,下肢的血液回流不畅,便会引起腰痛、腿软、足麻。
03外伤
外伤指各种外在因素所造成肌表或筋骨的创伤,比如扭伤、割伤、跌伤、烧烫伤、虫兽咬伤等,外伤看得见摸得着,很容易理解。
04痰饮
刘先生问:“我听说中医上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中医说的痰和饮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痰饮的形成与津液代谢有关:人体内,参与津液代谢的器官中,以脾的运化作用、肝的疏泄作用、肺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肾的气化作用和三焦的布散作用最为主要。如果任何一项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造成水湿的停聚。当这些停滞的水湿逐渐凝聚,最后就会化生为痰饮,这就是痰饮形成的原因。而痰饮形成后,还会随着气机的流动,分散到体内各个部位,引起水肿和各种病变,因此才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的说法。
“痰饮就是我们从喉咙里咳出来的,黏黏的痰吧?”刘先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