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铁面(二) - 起航1998 - 都满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起航1998 >

第154章铁面(二)

二化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沈龚化肥公司的1830装置最快也得等到年底前才能投产试车,所以借着三到五月份化肥市场需求旺季,冬泉化肥公司狠狠地大赚了一笔。五月底的一天,卫明亮带着张永国突然来到技术中心找到了耿文辉。

对张永国的到来,耿文辉略微感到有些意外:“永国,你怎么有空过来呀?二化那边不忙了?”

卫明亮先解释道:“文辉,永国非得让我带着他来找你,我让他晚上再找,他等不及死活要来,我没办法才……”

耿文辉笑道:“没事!永国以前也是公司的职工,来看看老同事也说得过去。”

张永国四处打量着耿文辉的办公室,很是羡慕道:“文辉,你也有自己的办公室了,看来真是当领导了。”

卫明亮赶紧戳了他一下道:“胡说八道什么?文辉现在是技术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还兼着公司纪委书记和治保副主任,妥妥的大领导。你以为还是以前的副科长吗?”

一连串头衔把张永国唬得一愣一愣的,耿文辉忙道:“别听明亮瞎胡说,我可不是什么领导,就是领着大伙干活的。”

又寒暄了几句,张永国方才说出了他来的目的:“文辉,年前你答应过我,要把我调到沈龚化肥公司去。能不能……现在就把我调过去?”

“现在?”耿文辉为难道:“可是那边正在施工,最快也得等到七八月份才开始招收工人。”

张永国巴望着他道:“七八月份太晚了,我等不及呀!”

耿文辉见他眼神里透出渴求的目光,心里一动道:“怎么?二化那边不发工资了?”

“唉!”张永国叹道:“别提了!就发了二三两个月的工资,从四月份到现在一分钱也没有发。你说让我们怎么过?”

张永国的妻子是从县城东郊来西苑饭店打工的服务员,收入远不及他,因此张永国的工资一停,家庭生活立刻艰难了许多。

耿文辉暗道:“黎氏矿业公司实力雄厚,既然打定了主意进军化肥行业,断不会因为一场事故便偃旗息鼓。只是怎么会连工资也发不出来,这里面确实有点蹊跷。”

张永国见他沉吟不语,连忙又道:“现在公司的总经理已经不是黎朝昔了,换成了原先的一个姓张的副总。”

“哦?”耿文辉更纳闷了:“黎朝昔呢?他去干什么了?”

“据说是去干房地产了。”张永国道:“听同事们说黎家在省城搞了一大块地皮搞房地产开发,让黎朝昔去担任房地产公司的施工总监,负责管理住宅建设去了。”

“房地产?”耿文辉不解道:“房地产跟煤炭可没什么关系,采矿业要想往下游产品发展,还是得走工业化的路子。”

“那我就不知道了。”张永国诉苦道:“我就是个一线普通工人,哪能知道领导们是怎么想的。”

耿文辉心头一动,暗自思量道:“难道说一场事故让黎家见识到了化肥行业潜藏的巨大风险,从而改变主意转向了日渐兴盛的房地产开发行业?”

2003年时,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没几个年头,尚未形成具有庞大影响力的房地产巨头,地方房地产公司还有一席之地可以生存,吸引了不少当地资本实力派加入其中。

如果黎家决定投资转向,那么极有可能放弃化肥行业的尝试,或将二化整体出售。

二化目前有一套完整的813装置,还有一帮专业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略做整改便可以正常生产。如果冬泉化肥公司能把二化收入囊中,加在一起每年三十多万吨的尿素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成为省城附近区域说一不二的化肥老大。

耿文辉颇为心动,好生劝道:“永国,现在二化的情况不明,你先在那里再呆一段时间。咱这边给你的额外补贴再涨一点,你看行吗?”

张永国不死心道:“文辉,真不能调过去吗?”

“再等等!”耿文辉道:“下半年1830一旦建成,我肯定第一个让你过去。”

卫明亮帮着在旁好言劝解了一番,张永国这才勉强答应继续在二化再干上一阵。

刚把卫明亮和张永国送走,孔宪斌忽然找上门来,耿文辉纳闷道:“斌哥,今天怎么有空上我这里来了?车间里不忙了?”

孔宪斌神秘一笑道:“我得到个消息,还不知道是真是假,所以来找你商量一下。”

“哦?”耿文辉忙把他让道沙发上道:“什么消息,这么神秘?”

孔宪斌笑了笑道:“省化集团的同事找我打听二化的情况,我顺口问了一句,你猜怎么着?”

一听到二化,耿文辉便心思微动猜到了些许,但佯作不知情道:“我又没在省化干过,哪能猜得出来?你赶紧说吧,别神神秘秘的让人着急。”

“嘿嘿……”孔宪斌得意道:“我就知道你猜不出来!”

“看你那个得意的样子。”耿文辉故作嫌弃道:“赶紧说吧,再不说我可就不听了。”

孔宪斌一脸兴奋道:“你知道吗?黎家准备把二化卖给省化集团,两家正在谈价呢。”

“省化集团?”耿文辉不解道:“他不是有自己的813吗?干嘛要收购二化?那可得好几个亿。”

孔宪斌长叹道:“去年省化集团已经股份制改革了,现在和咱们一样也是民营企业。”

“不可能吧!?”耿文辉惊得瞠目结舌:“省化集团那么大一个企业,即便是股份制改革,那也得需要至少几十甚至上百亿资金,谁有那么大的财力买得下来?”

“你说的是以前。”孔宪斌叹了口气道:“省化集团看着庞大,其实早已经资不抵债只剩下空架子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耿文辉难以相信道:“不会吧?我上大学的时候,还去那里实习过呢,当时看着企业很红火呀?”

孔宪斌解释道:“省化集团分成了三块,以合成氨和尿素装置为基础成立了省化氮肥公司,以磷酸和硫酸为基础成立了省化无机盐公司,所有的农药项目整合后成立了省化精细化工公司。”

“这三个公司分别进行股份制改革,跟咱们一样由原来的职工集资改制。”孔宪斌介绍道:“黎家接触的是省化氮肥公司,他们原本有一套813装置,跟二化的813采用的工艺相同,买过来的话整改一下就能用。”

耿文辉好奇道:“省化集团不是有一套进口的二氧化碳气提法1830吗?听说造气用的还是国际上先进的粉煤气化工艺,怎么还看得上二化落后的813?”

孔宪斌不屑道:“嗨!别提了!那套1830建成有三四年了,到现在还没整利索,磕磕绊绊的就没满负荷生产过,可以说投进去的那十几个亿全tnd泡了汤。”

十几个亿投进去三四年,若是算上建设期,至少得四五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连本带息赔进去的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以此类推,类似的决策失误不可能只有这一个。怪不得诺大一个省化集团也走到了必须改制的这一步,十几亿的项目这么个赔法,放在哪个企业身上也挺不住。

不过,若是省化氮肥公司成功收购二化,其尿素生产能力便达到了年产二十六万吨,再算上不能满负荷生产的1830装置,尿素产能绝对超过了三十万吨,成为省城附近举足轻重的氮肥企业。

孔宪斌道:“原来省化集团的尿素主要供出口,在省城附近市场上投入的精力不多。现在股份制改革以后,新成立的氮肥公司肯定会跟咱们竞争这块市场份额。尤其是吞并掉二化以后,他们的实力就会远远超过我们。万一对方想挤掉咱们,我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省城附近的尿素市场每年最多消耗三十多万吨尿素,省化氮肥公司如果真把主要精力放到这上面,对冬泉化肥公司来说不亚于又是一场硬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