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辨清这些养胃误区,就能离胃病越来越远(3)
第16章辨清这些养胃误区,就能离胃病越来越远(3)
这就是了,难怪他吃的不是我们常常用来下酒的油炸花生,也不是女孩子爱吃的各种口味的花生制品,而是生花生。可是问题在于,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
“我觉得挺有效果的。胃疼的时候吃把花生,就不疼了。而且花生本身不是营养丰富吗?慢慢我也就养成了这种习惯,时不时会吃点儿生花生。”他跟大家解释。 生吃花生确实有一定的养胃作用,但大部分时候,人们都高估了生花生的养胃价值。假如你把花生换成开心果、腰果,或换成面包、馒头,也会有同样的效果。缓解疼痛的,是“吃东西”这个行为,而不是“花生”的功效。
之所以吃了花生感觉胃没那么疼了,是因为吃进去的花生在胃里中和了胃酸,所以会让胃溃疡、胃酸过多的患者感到舒服。但这跟吃馒头、面包没太大区别,能够中和胃酸的食物有很多,花生并不那么特殊。
花生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作为养胃食物,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作为坚果,它是很难消化的。难消化的食物,吃的时候就比较挑人了。尤其是牙不好的老年人或者吃东西过快的人,在吃花生的时候没有充分咀嚼,那么进入胃里的就是带有各种形状棱角的花生块。我们也知道,那种花生块是很坚硬的,虽然胃酸消化它没问题,但在蠕动过程中,这种硬块对胃黏膜毕竟会有伤害,还有可能让胃病患者加重病情。所以,即便要吃花生,也一定要尽量嚼烂了。
而且,我们都知道花生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管什么脂肪,它在消化的时候都需要胆汁进行乳化。吃花生太多,会给胆带来更大负担,而且分泌的胆汁太多,还有可能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这就吃出了胃病。
另外,容易腹泻、消化不良的胃病患者也不适合经常吃花生。原因还是花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不容易消化,所以容易加重病情。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反对大家吃花生,跟很多食物一样,适量的生花生会有一定的养胃作用,但对于胃病患者就不一定了。我只是想告诉你们,别盲目听信偏方,每一种方子都有它的适应证,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吃花生,应不应该多吃花生,还是要审慎判断的。
想要养胃,就得告别辛辣吗?
想要养胃,就一定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食物。所以,想要养胃就得拒绝辛辣,这似乎是连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没什么好讲的。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我们以为最简单、最无可辩驳的地方,总是大有学问的。
如果你认为养胃就得戒辛辣,那么请回答一个问题:常言道“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贵州人怕不辣”,那这些省份的人是不是人人都有胃病?显然不是的。他们的胃病发病率,并不比饮食清淡的江浙地区高。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承认有体质上的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中嗜辛辣,也是为了满足温胃驱寒的实际需要。但另一方面,理论上说,任何食物都有它的益处。虽然到底该怎样养胃,不同的医生必然会存在不同意见。但不管怎样,大家都会承认,任何食物和胃一样,只要使用得当,都会为我们带来益处。辣椒虽然是刺激性食物,但对胃也不是全然只有伤害的。
有患者自述嗜好辣椒,他们认为,这是自己患胃病的原因:“我一直喜欢吃辣椒,明知道对胃不好,可就是总忍不住要吃。”即便是一些吃了数十年辣椒、新近得上胃病的人也倾向于这么认为。可是,假如辣椒真的那么伤胃,怎会需要花上几十年的工夫?事实上,他们患胃病往往是另有原因,辣椒并不是罪魁祸首。
以前人们普遍有一个误解,吃辣椒能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肠疾病。但最新的研究发现,一定剂量的辣椒素非但不会刺激胃分泌更多胃酸,反而会抑制胃酸的分泌,是有助于预防甚至治疗胃溃疡的。
由于辣椒的刺激性,它会促进身体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提高我们的新陈代谢能力,这也意味着,胃黏膜的血流量会增加,能促进胃黏膜的更新与再生。所以,对于有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来说,辣椒可以帮他们保证胃黏膜细胞的完整与健康,也就有利于预防胃溃疡的出现。当然,假如已经是胃溃疡患者,在发病期间,尤其是出血期间,是应该暂时别吃辣椒的。
而且我们都知道,辣椒能开胃,促进食欲,所以它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对于吃饭不香的人,在食物中加入辣椒,可以让他们更有食欲。而且,如果胃受寒了,肚子疼、呕吐或者腹泻,就可以适当吃点辣椒来养胃。
我们一般吃的都是烹制熟了的辣椒,但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吃生辣椒,因为里面的辣椒素含量太高。加热做熟了之后,刺激性会减少一些,不至于对胃过分刺激。
当然,任何食物都是过犹不及的,辣椒也一样。即便是每日三餐都要有辣椒的川湘籍人士,也不可能每天只吃辣椒不吃别的。过量食用辣椒,尤其是本身阴虚火旺者,容易在大辛大热的作用下出现各种火热症状,还是应该有所节制。
服药时,加点胃药能保护胃吗?
有不少患者来找我开药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医生,我没胃病。这不,刚才别的科室医生给我开了这么多药。我怕吃了伤胃。您帮我瞧瞧,这些药,我应该配上哪些胃药吃才能不伤胃?”按说,这些患者保护胃的意识是很好的,他们没有自己买上一堆胃药乱吃,而是找专科医生帮忙确定,这值得称赞。但这种观念是否就正确呢?
如果大家还记得之前的内容,应该会有印象,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是相当伤胃的,但这也不意味着在不得不吃它们的时候,就需要同时服用一些保护胃的药。为什么呢?一来,假如不是需要长期服用,剂量不大的药物是不太会对胃造成实质性伤害的;二来,即便是保护胃的药也有可能会伤害到胃和其他脏器。
胃药不就是为了保护胃的吗?怎么还会伤胃?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如果说“是药三分毒”这个回答不能让你满意,那我们详细来看看为什么。
西医把我们常用的胃药分为制酸剂、抑酸剂、抗幽门螺杆菌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等。一般来说,出现烧心、胃胀气、消化不良等所有与胃酸分泌有关的病症,我们都可以服用中和胃酸的制酸剂,这可能是最常用的胃药了。只是这些制剂的成分不同,铝盐的、镁盐的、钙盐的,还有铝镁混合制剂。
这些化学成分固然能达到其原本的药效,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比如,铝盐的制剂容易导致便秘,而镁盐的制剂容易导致腹泻,那些含有碳酸氢钠的胃药倒是能够迅速中和胃酸,可是也很容易导致胃胀气。这意味着它们必然对胃的正常工作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且,还有一些胃药容易伤害别的脏器,比如含大量钠盐的胃药,对肾脏和心血管不太健康的人来说可能会有消极作用。
所以,临床上,只有那些需要常年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或者本身就有胃病的患者,我才会给他酌情开一些胃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而且我会建议他们在服药时不要一把都吞下去,要先吃胃药,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之后,再吃别的药。
为什么我说那些没有擅自加服胃药而是找医生咨询的患者值得称赞呢?因为他们这样做会避免出现很多麻烦。要知道,药里面的化学成分在消化过程中是会发生反应的。胃药可能会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身体对那些药物的吸收。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胃药经常会让某些肠溶性药物还没来得及进入肠道,就在胃里提早分解,从而失去效用。
那么,假如你在服药期间,感觉到了明显的胃部不适,而且你可以确定是由服药引起的。这时候可以看医生,并且告诉他们你正在服用哪些药物。假如有必要的话,建议你可以咨询不止一位医生,帮你判断是否需要服用胃药。我的原则是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少吃药就少吃。不仅仅胃药如此,其他药也一样。
吃胃药需要多喝水吗?
每次给患者开完药之后,我都会叮嘱他们每一类药的具体服用方法。否则,我想他们估计都会喝大量的水。服药最好用温开水,尤其是胶囊类药物,这已经是常识了。但服药的时候一定要多喝水,也是正确的吗?
胃药就像是那些苛刻而任性的人,相当挑剔,即便是喝水多一点少一点,对效果影响都相当大。而且它们性情各不相同,有的喜欢多喝水,有的喜欢少喝水,甚至有的喜欢不喝水。我们得顺着它们性子来,才能给胃更好的呵护。
先说哪些药喜欢多喝水。一般来说,除了点名指出要少喝水的那些药物之外,大多数药物在服用的时候都需要多喝水。一方面更容易吞咽药物;另一方面大量的温水可以帮助胃肠溶解吸收药物,而且还能减轻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这些胃药的作用,基本上是以中和胃酸为主,多喝水就可以帮助稀释胃酸。
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些特殊的胃药是不喜欢喝水的。它们主要是一些治疗胃溃疡的药物,也就是胃黏膜保护类的药物。假如你大量喝水,就会降低药效,甚至让药失效。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一些止咳类的药物,比如止咳糖浆等,它们很黏稠,喝完之后你可能特想喝点水清清口,可是不能。因为这些黏稠的药物可以黏附在咽喉部位,这样才能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直接作用在生病的位置,迅速消炎。否则,喝很多水把它们冲下去了,药效会大打折扣。
那么服用这些胃药为什么不能多喝水,差不多也是同样道理。一般来说,治疗胃溃疡的药物大都含有硫糖铝和氢氧化铝,通常会被制成混悬剂。一进到胃里,它们就会迅速变成无数极难溶解的细小颗粒,像天女散花一样洒落在胃黏膜上。这样一来,这些粉末覆盖在表面,就能保护受伤的胃黏膜不再遭受胃酸的侵蚀、刺激性食物的刺激,给它们时间和空间慢慢恢复健康。
但如果吃药的时候喝了很多水,会出现什么效果呢?大量的水在胃里,会让很多粉末漂浮在水中,散落在胃黏膜上的药物颗粒就会大大减少,直接影响了它们的保护作用。可是,除非要求嚼碎吞服的药,其他药让大家吃的时候不喝水,也是不大现实的,只能要求尽量一口水送服即可。而且,不仅仅是吃药的时候不能多喝水,刚吃完药也不行,否则就会把刚刚形成的这层保护膜冲掉,让它徒劳无功。
那么,吃了治疗胃溃疡的药就不能喝水了吗?当然不是的。吃完药大约半个小时,粉末颗粒形成的保护膜基本上就稳定了,也就可以放心喝水了。而且,这些药往往是要吸收体内水分的,所以在服药两个小时后,还是建议大家多喝点水的。
基本上,胃药中只有这类在服用时是最排斥大量喝水的,其他药物基本还比较宽容。有些药物会在说明书上详细注明应该少喝水,但为了保险起见,假如医生没有主动告诉你,大家还是要多问问,免得影响疗效。
饭后吃药好,不伤胃?
除了向患者交代每类药是否需要多喝水之外,我还会告诉他们服药的具体时间。身为医生,我有义务告诉大家每类胃药在什么时候服用能达到最好的药效,同时对胃的伤害最小。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西医把我们常用的胃药分为制酸剂、抑酸剂、抗幽门螺杆菌药、胃黏膜保护药、促胃动力药等五类。其中的胃黏膜保护药在服用时不可以大量喝水,其他药对喝多少水没太多要求,但它们对服用时间是有偏好的。
先来说制酸剂。这类药物主要是用来中和体内过多的胃酸。比如我们常见的胃舒平、胃必治、胃得乐、盖胃平等。它们最好是在吃完饭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服用。因为这类药在胃里面待的时间长短,跟胃排空的速度有关。胃排空得越慢,它们待的时间越长,药效越好。如果空腹服用制酸剂,胃蠕动过快,半小时就能把药物“赶”到小肠去了。假如饭后一个多小时才吃药,它们就能在胃里待上三四个小时。
而且,假如感觉效果不明显想要加服这类药物时,不能增加每次服药的剂量,只能增加服药的次数,比如,饭后1小时吃一次,3小时可以加服一次,睡前也可以加服一次。
第二类是抑酸剂。它们是目前治胃病最主要的药物了。它们的主要作用与制酸剂相似,只是没后者那样立竿见影,可是优点是副作用小、疗效持续时间长,所以很常用。
这类药物有很多,比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罗沙替丁、尼扎替丁等,以及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替丁类是组胺受体拮抗剂,它们餐前餐后吃都可以,但为了养胃可以在饭后马上吃。至于拉唑类,它们属于质子泵抑制剂,吸收的时候容易受到食物的干扰,所以要空腹服用。而且还要提醒大家,这类药应该整片吞下去的,不能掰开服用。
第三类是抗幽门螺杆菌药。临床上,我们一般会用奥美拉唑或丽珠得乐等,加上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菌药来对付幽门螺杆菌。奥美拉唑要空腹吃,丽珠得乐也要空腹吃,因为丽珠得乐属于胶体铋制剂,只有跟胃黏膜直接接触到了,才能见效。至于那些杀菌消炎药,如甲硝唑适合饭后吃,阿莫西林“好脾气”,什么时候吃都没问题。
只是,大家要注意,奥美拉唑和丽珠得乐不能一起吃,大家千万别为了增加疗效,就两种药都吃上点儿。如果一定要服用这两种药,就分开服用,别一起口服。
第四类是胃黏膜保护药,它们也适合在空腹的时候服用,那些雪花式的粉末才能均匀分布在胃黏膜上。而且,为了让那层保护膜充分发挥效用,吃完药后就别走动了,最好安静地躺上一刻钟。
最后一类是促胃动力药,比如胃复安、吗丁啉等,它们在饭前半小时吃比较好。在这半小时里它慢慢发挥效用,等到你吃东西的时候,胃正好可以利用药效充分蠕动。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会一再向患者强调服药方式。很多时候药效不明显,未必是没有对症下药,而是我们服药的时间不对。所以千万别小瞧这些细节,是早日康复还是拖成老胃病,可能就取决于这些小小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