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4)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2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4)

第12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4)

胃壁这么薄,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这时候它一定相当脆弱。假如你本身就有消化性溃疡,胃壁上有薄弱环节,那么在很高的胃压下,很容易在那里破掉。或者有人觉得自己吃得太多了,想要活动一下帮助消化,结果运动不当导致腹压上升,胃也会破掉。想想看,好好的胃被撑得那么薄,然后破掉一个洞,得多疼啊。而且,胃里面的食糜和强酸性的胃酸进入身体内,直接接触内脏器官,得多危险啊。  还不止这些。有的患者由于疼得难以忍受,就满地打滚,这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因为从穿孔的胃中漏出来的胃酸会接触到体内更多组织。我曾在临床上见到有些患者的整个腹腔全都感染了,我们给他清洗都洗不干净。

所以啊,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疾病,我们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进食。吃饭八分饱,千万不要吃到十二分饱。而且吃饱之后最好就离开餐桌,别守着食物继续聊天,这很有可能让你不知不觉中吃进去过多食物。我们见到的很多急性胃扩张患者,都是在吃火锅或者自助餐的时候一边聊天一边吃,吃饱了正餐吃零食,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吃多了。

胃石症--隐藏在胃中的硬物

提起结石,大家都不陌生,有人有肾结石,有人有胆结石,可是胃石呢?这就鲜为人知了。胃里面也会有结石?是的。胃里面也会凝结成一些硬块,它们既不会消化,也不会通过幽门排出,就留在胃里面。

一般来说,胃石不会有什么症状,但有些患者偶尔会感觉到上腹部疼痛、反酸。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胃石由于长得太大,容易被没有经验或者不够负责任的医生误诊成肿瘤。这一点大家也要了解。

那么胃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得先从它的性质说起。胃石有好多种类,我们把它们分为植物性、动物性、药物性及混合性胃石。每种胃石的内容和成因都不同,我们对此要有必要的了解,然后认真进行预防。

临床上最常见到的是植物性胃石,而且以男性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植物性胃石吗?我们的胃酸不是很厉害吗?怎么还会有消化不了的植物性食物?这是因为某些食物里面的鞣酸、果胶等成分,在胃酸的作用下发生胶凝,变成了难以消化的块状物,也就形成了胃石。这些容易让我们形成胃石的植物主要是柿子、山楂、黑枣、橘子、石榴等。

动物性胃石有时候也叫毛石,它主要是毛发和难以消化的瘦肉缠在一起沉积而成的。一般情况下,我们谁也不喜欢吃毛发,但假如有人有这种吞食异物的癖好,就要注意避免出现毛石。此外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肉皮上的毛发等。

至于药物性胃石,主要是由于一些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那些含有钙、铋等元素的无机化学药物在胃内沉淀,就形成胃石。制酸剂、中药残渣以及药丸黏合剂等,在体内长期累积沉淀,也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除了有内容上的区分,胃石还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临床上我们见到的胃石患者,急性的比较多。很多人在大量吃了柿子或者山楂等含鞣酸比较高的食物之后,一两个小时里就会出现症状了。主要症状就是肚子疼、恶心、呕吐,不过呕吐量不大。

虽然胃石似乎不那么致命,但我们还是要引起重视,否则它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更难清除。而且它越长越大就会在胃里面到处滚动,会导致溃疡。假如超过6个月还没有痊愈,那么就是慢性胃石了。

胃石的治疗,跟其他疾病一样,需要根据它的性质和患者本身的病理状况来制定方案,并没有一个包治百病的方子。因此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很多人都听说过,有了胃石喝可乐就可以把它消化掉。的确,可乐中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可以把胃石慢慢地、一层层地溶解掉。同时,可乐产生大量气体,可以让胃膨胀出足够的空间,让胃石在里面撞击至碎裂。

但是,到底该怎样喝可乐,到底患者的体质能不能喝可乐,都需要医生进行判断。比如,胃溃疡患者就不能随意喝可乐。我们顶多只能说,大家在吃了柿子、山楂等食物之后,可以稍微喝点可乐帮助消化,但不能自己随意用可乐治疗胃石症。

好消息是,和容易复发的胃食管反流病不同,胃石只要清除,就不会对身体再发生损害。但相信谁也不愿意有事没事胃里面多些“石头”,所以我们还是要注意预防。

预防胃石的关键就是不要一次吃太多水果,尤其不要空腹吃大量柿子和山楂,同时也要避免同时食用牛奶、红薯、咖啡、海鲜等食物,因为后者蛋白质丰富、又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两者的结合会给胃石的产生创造有利条件。所以,跟绝大多数胃病一样,胃石的预防关键还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胃黏膜脱垂症——不只是胃黏膜松弛那么简单

胃黏膜脱垂症和胃下垂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整个胃部下垂,而前者只是胃窦部黏膜异常松弛,要么往上逆行,进入食管;要么往下垂落,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是后者。

有人会觉得,人岁数大了,什么都会松弛,既然皮肤能松弛,胃黏膜松弛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不大好看呗。皮肤松弛只影响美观,胃黏膜松弛就没那么简单。虽然一般来说,轻微的松弛不会对身体有太大影响,患者也不会有什么症状,或者仅仅感觉腹胀、嗳气,不会有什么特殊反应。

但假如胃黏膜脱垂严重,就有可能发生幽门梗阻,这样胃里的食物往下运送时,在幽门这里会受到阻碍。如果脱垂严重,甚至会让食物完全不能进入十二指肠,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胃部不适的症状。

胃黏膜脱垂主要的病症表现是各种疼痛反应。只是,它所引起的疼痛既没有规律,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是隐痛、胀痛,也可以是烧灼痛、绞痛、放射性疼痛等等。总之,它的病情轻重取决于脱垂黏膜的多少和程度。

那么好好的胃黏膜为什么会脱垂呢?它跟皮肤松弛是一个道理吗?作为病症的胃黏膜脱垂,它的诱因是胃窦部的炎症。当胃部有炎症时,胃黏膜的结缔组织会变得松弛,同时在炎症的作用下,胃黏膜会有各种水肿或增生,形成黏膜皱襞。随着胃的蠕动,黏膜皱襞就很容易被推挤到幽门,从而形成胃黏膜脱垂。

除此之外,黏膜肌层功能不良、恶性病变影响等,甚至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化学因素和机械性刺激等因素都可以引起胃黏膜脱垂。因为它们能刺激胃剧烈蠕动,从而把原本已经不大正常的胃黏膜送入幽门。

看起来,胃黏膜似乎很容易脱垂。不过好消息是,绝大多数人脱垂的胃黏膜都可以复位,也就是说它具有“可复性”这一特点。如果脱垂的胃黏膜很快就恢复原状,那么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症状出现。如果不能立即复位,才会有不适感。

只是,由于胃黏膜脱垂没有什么属于它自己的、明显的、典型的病症反应,所以我们很难诊断自己是否患了这种病。一般来说,假如腹痛或胸骨下部痛、恶心和呕吐、消化不良、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出现了两种以上症状,我们可以考虑是否有胃黏膜脱垂。

另外还有一种可以帮我们判断胃黏膜脱垂的小方法。假如你躺着的时候采用右侧卧的姿势,腹痛会比较严重;而翻个身采用左侧卧,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那么,有很大可能是胃黏膜脱垂了。只是,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有这种反应。

中医治疗胃黏膜脱垂时,往往会针灸内关、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西医一般会建议大家服用一些镇静药和抗胆碱能类药物,目的是不让胃有过分强烈的蠕动,以减少脱垂的可能。但是一旦幽门梗阻严重甚至大出血,就要考虑胃远端切除了。

小孩也会得胃病!

“小孩也会得胃病?”这是听到诊断结果时很多家长的反应,直到自己孩子得了胃病他们才知道,原来胃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自己的小宝贝也有可能得胃病。

要说起来,这小孩得胃病,家长绝对脱不了干系。相对老年人,小孩子的胃虽然没有完全发育好,但是非常健康,为什么会得胃病呢?一般来说,家长感染幽门螺杆菌以至于传染给孩子,就有可能引起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慢性胃炎患儿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70%~80%,消化性溃疡患儿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90%以上。可见,幽门螺杆菌是一大“元凶”。

之前我们也讲过,单单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一定就会有胃病,但如果同时伴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压力过大、胃黏膜受伤等情形,就有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胃病。

可是,如果只是胃不舒服,也不至于发展成胃病,尤其是不至于发展成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之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主要就是没有及时就医,越拖越严重。按说这也不能完全怪家长,小孩的胃病有它独特的特点,因此特别容易被忽视。

在我接诊过的小患者中,问他们那里不舒服时,有半数以上都回答“肚子疼”。由于小孩对自己身体的认知不够,他们不能明确指出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只能笼统地说是肚子疼。而“肚子疼”可以是很多因素引起的,家长很难联想到是胃病,他们往往会误判为肚子有蛔虫,给孩子吃些驱虫药了事。

大家应该有经验,当孩子说自己肚子疼时,很多家长的反应往往是“又想逃学?又想让我帮你请假?”比较典型的是我们医院附近一所学校,有一个读初中二年级的孩子,小男孩比较调皮,学习成绩不大好,经常会想方设法逃学。由于有前科,所以家长一直把他的“肚子疼”当作“狼来了”。

结果,狼真的来了。有一天在学校上体育课时,这个孩子突然晕倒了,被送到我们医院。我给他检查的结果是,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爸爸妈妈一下子傻眼了。原来孩子的“肚子疼”不是装的啊,原来他真的是胃疼。可是他胃口一向很好啊,尤其喜欢吃肉,怎么都看不出来他会有胃病啊?

这样的案例绝非个案,假如我们现在给全国儿童都进行胃检,我相信患病人数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现在很多年轻人年纪轻轻就有老胃病,其实是他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落下病根了,日积月累,以至于30岁的人拥有50岁的胃。所以,假如你家的孩子长期腹痛、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胀、面黄肌瘦等,一定不要掉以轻心,最好送他们到消化科做检查。

当然,胃病是一种会纠缠我们一生的慢性病,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从儿童时期就染上。那么家长就要努力做好预防措施,帮孩子远离胃病。一般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现在绝大多数孩子的营养都足够了,家长不必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从而给他们频繁、过量地补充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样很容易给孩子的胃带来太大负担。要给他们合理搭配膳食,注意少喝冷饮,少吃洋快餐和油炸食品。当然,妈妈也要做好表率,少吃零食,不挑食、偏食、厌食,免得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要注意食物、餐具的清洁,同时尽可能分餐,避免大人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还要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并且帮孩子从小就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同时,也要让孩子爱上户外活动,这能帮助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消化吸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