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3)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3)

第11章常见的胃病都有哪些(3)

至于该怎样预防胃癌,首先我们要不吃或者少吃咸菜、香肠、酸菜等含有亚硝胺类物质的食物,少吃过度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与作息习惯。同时,积极治疗并且复查各种胃病。  虽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有胃病的朋友也不必过于恐慌。一般来说,从正常的胃到长了癌细胞的胃,要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阶段中,任何一个时期进行检查,把胃病很好地控制住,就能阻断胃癌的出现或发展。因此,把胃癌控制在尚未出现或者萌芽状态,才是较好的应对策略。

胃神经官能症——不是“胃”病的胃病

提起“胃神经官能症”,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它不像胃溃疡、胃炎这些胃病那样为人们所熟知。的确,严格来说,胃神经官能症虽然表现出来的症状都跟胃有关,但它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症。

所谓神经官能症,指的是我们因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病症。在长久的心理冲突中,患者对此感到痛苦,并且这种冲突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功能。可是如果去检查,感到不适的部位又没有任何器质性的病变,什么也查不出来。

至于胃神经官能症,自然就是神经功能障碍在胃上有所表现。一般来说,由于受到精神因素刺激,体内的植物神经系统出现功能失常,导致胃功能紊乱,于是表现出一系列胃病的症状。但它跟真正的胃病区别在于,做胃检之后我们会发现,胃实际上是健康的。

临床上我遇到过不少胃神经官能症患者,他们对检查结果会存在疑问:“你们的仪器没问题吧?我明明胃不舒服,怎么会一点毛病都没有呢?”不管他们去哪个医院检查,这种疾病都不会有组织学器质性病理改变,所以没人能给他查出病变。

中医上认为这种疾病是由情志失调引起的,所以尽管发病的位置是在胃部,但根源却在肝脾。要么是思虑伤脾,要么是肝气郁结,然后郁结的肝气乘脾犯胃,或者日久化热导致肝胃郁热,以至于脾胃虚弱,胃气失和。

那么它主要有哪些表现呢?首先就是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主要是患者胃部感觉饱胀,所以试图通过嗳气来缓解不适。它跟胃炎等胃病引起的嗳气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种神经性嗳气,有人在场时往往会更严重。

除了嗳气,还有神经性呕吐,一般都是在吃完东西后突然出现呕吐,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恶心感觉。所以呕吐完之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马上吃东西,他们的食欲和食量都不受影响。这种神经性呕吐往往是有条件反射性的,受到某些刺激,或者到了某个特定的环境,都可以让患者发病。

胃神经官能症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就是神经性厌食,主要表现就是厌食、血压低、体重大幅度下降,女性还有可能出现闭经。出现这种症状的,大都是对苗条体型有强烈渴望的人群。由于对肥胖和吃东西有了根深蒂固的厌恶和抵制情绪,导致他们出现了神经性厌食。当然,这种症状往往会伴随着内分泌失调。

对于这种病,治疗重点不在于药物,心病还须心药医,重点在于精神调适和饮食调节。只有找到刺激神经的根源,才能对症制定治疗方案。除了服用胃药之外,如果精神症状明显,还要同时服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进行心理治疗。

和我们熟知的胃病喜欢缠上老年人不同,这种胃神经官能症主要以青壮年居多,而且女性患者更多。尤其是喜欢减肥的女性、精神压力大的人群,要格外留心。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这种病呢?

除了要注意饮食、积极锻炼身体之外,我建议这类病症的患者别整天休息,要适当工作或者劳动,因为紧张有序的生活更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当然,保持心平气和、情绪良好才能更好地预防神经官能症找上门来。

胃下垂--无力型患者需注意

假如你是一个身材苗条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个子又瘦又高,那么胃下垂可能是你最需要注意预防的胃病了。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胃肠检查的32274人中,有十分之一都是年轻消瘦的女性。而对于109名患胃下垂的年轻女性进行体型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下,体型干瘦的占71%。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年轻苗条的女孩往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胃下垂。在了解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胃下垂。我们胃的位置应该是在上腹部,在正常站立时,最低点不应该超过脐下二横指。虽然胃的大小会有伸缩变化,但它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这有助于维持胃的正常功能。但是,假如悬吊、固定、支撑胃的肌肉和韧带松弛无力,或者腹部压力下降,就会让整个胃的位置降低,以至于胃大弯都到了盆腔的位置。

之所以年轻干瘦的女孩容易得胃下垂,主要是因为她们体质较弱,饮食习惯不当,同时又由于过瘦导致腹肌薄弱、腹壁松弛。而产后的女性之所以容易患上这种病,则是因为腹内压力突然下降导致的。还有就是长期站立或者喜欢卧床不动的人,也很容易出现胃下垂。所以,假如你是年轻、体形偏瘦,又整天坐着的女孩,更要引起警惕。

得了这种病,主要的后果就是胃部感觉痛苦、影响消化功能。轻度的胃下垂,一般不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但等到越来越严重、下垂越来越明显时,就会感觉腹部不舒服,有饱胀和重坠的感觉。

有个年轻女孩跟我是这样描述的:“我感觉自己的胃似乎和肠子都挤到一起了,感觉硬硬的,真担心胃会不会把肠子挤坏了。”这话一定都不好笑,因为当胃下垂严重时,往往会伴随肝、肾、结肠等其他内脏下垂。体内这么多器官下垂,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一旦出现胃下垂,表明胃气已经严重受损。这时候,五谷不能消化,营养难以补充,身体会越来越消瘦,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因此,就有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具体来说,中医把胃下垂归为“胃缓”类病症,根源在于脾胃虚弱,以至于中气下陷,升降失常。诱因往往是长期饮食失节,作息失常,或者七情内伤,劳倦过度等。因此,治疗胃下垂主要以益气健脾为主。

如果想让自己远离胃下垂,我们主要还是得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饥一顿饱一顿和暴饮暴食,都非常容易引起胃下垂。年轻人不要过于追求骨瘦如柴的体形,让自己稍微长胖一点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还要注意不要“能坐着绝不站着”,因为久坐也是引发胃下垂的元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要预防胃下垂,告别不良的饮食习惯,适当地锻炼身体,好好地爱惜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胃息肉--别让小麻烦越长越大

每当患者检查出来胃息肉之后,常常都会问:“什么是胃息肉啊,严不严重?”很多人对胃息肉不大了解,不过我们应该听过鼻息肉、宫颈息肉这些病症。它们的性质一样,都是人体组织表面上长出的赘生物,是完全多余的,也是良性肿瘤的一种。

一听到肿瘤,很多人可能闻之色变。对此,首先我们不必害怕,事实上人体从鼻腔到宫颈和直肠之间的结构都可以长出息肉。只是大多数息肉都很难被发现,而且由于没有不适反应,我们终其一生都可以与它们和平共处。

但另一方面,息肉一般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但尽管是良性肿瘤,也会有恶变倾向。一般来说,常见的胃息肉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增生性息肉,主要是与炎症和内分泌紊乱有关,它的癌变率非常低,只有不到千分之四;另一种是腺瘤性息肉,它的癌变率为10%~30%,这种息肉才是应该警惕的,它往往是一种癌前病变。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发现的胃息肉个头都不大,不会超过1厘米,对胃的正常功能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有极少数人随着息肉越长越大,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一定要当心。

因为良性的胃息肉生长是非常缓慢的,假如它在短时间内迅速长大,并且直径超过2厘米,就一定要留心是否有癌变倾向。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即便是腺瘤性息肉,癌变概率也只有1%,一旦直径超过2厘米,癌变概率会骤升至46%。

刚刚我们已经讲过,息肉不仅症状不明显,位置往往也不明显,很难被发现,这时候胃镜的优势就明显体现出来了,因为只有这种内窥镜才能更清楚地为我们呈现出微小的息肉来。

同时,大家也要找有经验的医生给自己看,因为息肉如果是表面光滑、带蒂、镜子推动时活动度好,且直径小于2厘米,往往都是良性。但如果扁平、表面有出血溃疡、污秽、镜子推动活动度差或者直径超过2厘米,就有很大可能是恶性的。所以要找更有经验的医生,别让一些在生长初期非常小但是扁平的息肉被误认为是良性。

由于感觉不到,很多患者都是在做胃镜的时候意外发现有胃息肉。一旦真的在自己胃壁上发现了息肉,大家也不必恐慌,医生会根据息肉的长相、数量、息肉的组织属性、生长速度、家族遗传史等,为大家判断息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般来说,如果只是增生性息肉,没有必要非做手术。虽然现在的医疗条件,手术的安全性大大增强,但凡是手术都有风险,一旦创面感染没有很好地愈合,反而会引发并发症。所以若非必要,不建议大家对增生性息肉做手术。至于腺瘤性息肉是否要手术,我们也要根据胃镜检查结果,遵从医嘱。

至于我们自己,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和油炸、肉蛋、生冷、油腻、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以避免湿热、瘀毒内聚,增加息肉癌变的概率。同时,即便是良性息肉,我们也应该坚持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密切关注它的发展。

胃食管反流--感觉就像嘴里含着酸葡萄

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想舒舒服服睡上一觉,可是刚躺下就觉得嘴里酸溜溜的,同时胸口部位有灼热的感觉,只要坐起身来就会好一些?如果在你身上出现这样的情形,或者你曾在睡梦中被酸水呛醒过,还是去看看医生吧,你很可能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很多患者由于自身欠缺胃病方面的知识,出现这些症状之后不知道到底是身体哪里出毛病了,因此开始有病乱投医。我遇到过一个患者,辗转心内、呼吸、耳鼻喉等多科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最后才来到了消化科,这才找出了根源。

有一些患了胃食管反流病的女青年,无知无畏得特别可爱,她们经常会把这个症状当作美丽的误会。可能是电视上的女性只要无端反酸水然后跑到卫生间呕吐,十有八九就是怀孕了。因此很多女性会在自己反酸水时误以为是怀孕了。

最夸张的是有一位女患者,难受了两三个月一直没管,当妇产科医生告诉她没有怀孕时,她表示难以置信:“我这么难受,不管是把酸水吐出来还是咽下去,都一个劲儿地往外冒,尤其是在弯腰做事时。这怎么可能不是怀孕?”这当然可能不是怀孕,因为假如她对自己身体的反应足够敏感就会发现,这种反酸水是伴随着烧心感的,而怀孕的反酸水不会。

我给她进行食管测压和24小时食管动态ph值监测,检查结果显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明显降低,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胃酸反流。直到这时候她才相信,原来自己得了胃病!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烧心和反酸。吃完饭之后大约1个小时左右,就开始感觉到上腹部有烧灼感。与此同时,我们不会感觉恶心,而且根本没有用力,胃里就会有酸性物质涌到嘴里。假如躺着或是弯腰,这些感觉会更明显。此外,还有一些患者会觉得吞咽困难、胸骨后痛等。但最典型的症状还是反酸、烧心。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本应该在胃里的食物,怎么会跑到嘴里?这主要是因为胃与食管的蠕动功能失调,食管和胃连接处本来应该紧紧关闭的“阀门”坏了,就让胃内的东西进入了食管。

那么除了感觉不舒服之外,胃食管反流的危害性大吗?除了会影响到睡眠质量、饮食习惯、工作效率、社交活动等,如果胃食管反流病长期反复发作或者很严重,会大大提高食管癌的发病概率。所以,我们还是要对它引起重视的。

以前我接诊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大都是老年人,原因很简单,年岁大了,胃肠功能减弱,容易出现毛病,但近些年明显感觉到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这主要跟他们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总吃油腻的快餐等有很大关系。

假如你平时喜欢喝咖啡、红酒,或者喜欢吃巧克力、榴莲等,都要当心,这些食物比较容易引起胃和食管的蠕动功能失调。现在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胃食管反流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人都患有或者患过这种病,而我们国家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人数就比较少,病情也比较轻。显然,这还是跟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

所以,想要预防胃食管反流病,最好的办法还是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少吃巧克力、咖啡、糖果、高脂肪餐等。同时也要注意缓解压力,避免心理因素影响消化系统。

急性胃扩张——突然变大的胃

之前我已经讲过,我们的胃是有伸缩性的,空腹的时候它只有拳头那么大,但为了接受食物,它可以把胃大弯容量扩展到3000毫升。不过一个成年人饱餐时胃容量约是2000毫升,3岁幼儿饱餐时只有600毫升,我们要避免让胃过于充盈,给它太大负担。因为我们也讲过了,胃的这种“容受性扩张”也不是无限的。

大家可能听过一种说法,我们养的鱼、小狗这些宠物,不能不停地喂它们,否则会把它们撑死,因为它们没有饱腹感。我们人类一般不会这样,因为我们在正常进食时,大脑的摄食中枢会做出反应,当它感觉到胃已经充盈时,就会向我们发出“饱了,不要再吃了”的信号。

假如我们忽略这种提醒,继续吃下去,导致吃得过多,或者干脆暴饮暴食,就可能引起急性胃扩张。这是因为在短时间内突然吃进去大量食物,会让胃过度充盈,胃壁上的肌肉被过度牵拉,于是像一个失去弹性的皮球一样,胃壁上的神经变得麻痹。人再继续进食,先前吃的食物聚集在胃里面没有及时得到消化排空,胃变得越来越大,胃壁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胃黏膜炎症,于是就导致了急性胃扩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