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3)
第7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3)
我的亲戚里有位年轻妈妈,儿子正上幼儿园,小朋友身体挺结实,不太爱生病,就是喜欢上火。一上火,她就给儿子喝板蓝根预防感冒。这板蓝根也挺争气,对她家儿子特别管用,很快就能清火成功。于是她只要觉得儿子上火了,就给他冲板蓝根喝。 有一次在跟大家聊天时,她很得意地谈论自己的这个经验。我听到了之后告诉她:“你不能总这样给孩子吃药。”为什么呢?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显然是寒性药物,并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经常服用。而小孩子的脾胃功能还不健全,经常喝板蓝根容易损伤胃气,引起消化不良。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后果,但时间久了,会给将来的胃病埋下病根。
假如你感觉自己平时有容易腹泻、怕冷等脾胃虚寒的表现,或者你本身就是寒性体质,就一定要注意,别为了预防感冒或者治疗感冒就每天来杯板蓝根。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大便稀溏、没有食欲、胃脘冷痛等症状,那时候胃气就已经受损了。
除了板蓝根之外,我们平时经常喜欢服用的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也属于寒性药物。很多人只要一有牙疼、咽喉痛等疑似上火的症状就吃它们来清热祛火。还有的女孩子为了减肥,故意吃它们让自己闹肚子。
这样做好不好呢?你很清楚,药不是你想吃就吃的,任何一种药都有它本身的适应证,也有服用禁忌,不存在什么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仙丹。祛火药为什么能清热呢?它是用这些药物的寒气逼走了你体内的火气,可是与此同时,寒气过重也会对你身体造成伤害。
你拿出牛黄解毒片或者三黄片的包装看看,里面的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成分,全都是苦寒类的中药。长期服用的话,很容易清火不成反而伤胃。
当然,一般情况下,只有长期喝寒凉性的中药,才会出现这样比较严重的后果。但假如你本来就有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等胃肠疾病,就要格外注意了。这些病在中医上多属于脾胃虚寒证,再服用寒性药,那只能是雪上加霜。
不管你有没有胃病,假如一定要服用寒性中药,我建议你一定要“寒药温服”,煎好了趁热喝,而且是在饭后喝。有时候胃病比较严重,医生还会帮你加入一些温中散寒的药,这都是为了给胃多一些保护。
现在很多医院会帮你把中药煎好,分成一小袋一小袋地装起来,方便大家服用。那么不管冬季夏季,假如医生交代你要加热后服用,就一定别偷懒,它绝不仅仅是冷热口感问题那么简单,要遵医嘱热服,这样才能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压力大了,胃就差了
之前我们已经谈过,心情不好会伤胃,因为胃对情绪非常敏感。那么压力大了呢?同样会伤胃。不仅仅是因为伴随着巨大压力或是长久压力往往会有各种不良情绪,还因为精神紧张本身就可以导致胃功能紊乱。
在门诊上,我们给有些患者做过检查之后发现,他们不管是胃还是肠,都没有器质性病变,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胃肠、便秘、胃口差等种种消化系统疾病呢?而且除了这些症状之外,全身其他地方并没有不适的感受。
既然身体没毛病,每当这时候,我都会从心理上找原因。我首先会问他们的职业,然后问他们一向的睡眠质量,接着会问他们最近的情绪。通常问完这些问题,就能找到原因了。而且原因惊人地一致--工作与生活压力过大。
我太太有一阵子不停地反胃,做了各种检查都显示身体没毛病。我告诉她,这种不舒服是心理性的,她因为公司要裁员、儿子要升学而担忧过度,结果胃就开始不舒服。我让她尽量调整心情,多进行体育锻炼。在出现反胃症状时,打开水龙头,让温水缓缓流过手指,可以缓解不适。过了一段时间,也就没事了。
在我遇到的因精神压力引起胃病的患者中,有人是因为公司最近发展不顺利,有人因为夫妻关系紧张,有人因为要参加某次重要考试或者职称评审,有人因为子女不听话操心,总之他们各有各的理由,共同点就是有心事,精神持续高度紧张。虽然未必在情绪上有明显表现,但情志上始终有忧思。
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心中有所郁结,往往是体现在肝气上的,肝气郁结就容易化成肝火,而肝火非常容易化为胃火,从而引发胃功能失调。假如你要用西医理论解释,那就是精神压力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经过这些询问,我也发现了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某些职业是胃病的高危人群,这些职业人群的普遍特点是饮食不规律,而且工作压力大、精神持续紧张。前些年此类患者以女性居多,现在呈现出男性增多的趋向,尤其是中年男性。
此外,近些年,每年中高考之前,还会有不少中学生前来检查。他们的主要症状就是拉肚子,由于适逢夏季,父母总是以为他们吃坏东西了。但事实是,他们往往是因为考试压力太大,所以出现了“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就是腹泻。
我们都知道饮食不规律伤胃,可你知道吗?环境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伤胃。很多女孩子在环境变化以及压力大时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症状,那是内分泌出问题了,其实胃也一样。经常变动的环境、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旷日持久的压力,胃都有感觉,但它未必那么快表现出来。等它表示抗议的时候,其实已经受伤很久了。
虽说有压力就有动力,而且日常生活中我们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压力,但压力太大毕竟不是好事,我们要想办法及早缓解才是,不要让压力过头影响到内分泌,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睡得不香,胃也遭殃
我们形容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情担忧时,往往说“寝食难安”,事实上,“吃”跟“睡”的表现也的确总是一致的。心情不好会影响到胃口,也会影响到睡眠。而吃不好会影响到胃,也会影响到睡。同样,睡不好也会影响到吃,影响到胃,所以有句俗语说“睡眠太少,胃病来找”,不是没有道理的。
美国洛杉矶医学研究机构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想要胃肠健康,我们就要保证睡眠质量。这两者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
原来,我们的胃除了能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之外,还可以分泌一种名为tff的蛋白,它的形状是果冻样的一种黏液,能够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别看这种蛋白长得像果冻,它可结实着呢。它形成的这层保护膜像是为胃黏膜穿上了一层皮衣,保护它不被吃进去的坚硬或者尖锐的东西划伤。
而且,这种tff蛋白是弱碱性的。我们都知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这是一种强酸性物质。那么,我们的胃黏膜整天泡在强酸里怎么都不会被腐蚀?这就多亏了tff蛋白,它能够中和胃酸,防止它腐蚀胃黏膜。同时,它还会阻止胃蛋白酶把胃黏膜给消化掉。有了它的存在,我们的胃才能安然无恙。
可是,这种宝贵的tff蛋白的分泌也是有规律的。它在白天分泌得很少,晚上才会分泌得比较多。尤其是当我们进入夜间熟睡状态之后,它的分泌会非常活跃。科学家们测量的结果显示,每天,我们在夜间熟睡时分泌的tff蛋白,是白天一整天分泌的20到30倍。
虽然人体会根据每个人的生物钟调整内分泌状态,但毕竟要有限度。假如我们经常熬夜,夜间睡眠时间过少,那么胃部就不能分泌出足够多的tff蛋白来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修复,因此也就更容易出现各种胃肠疾病。
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反正身体强壮,晚上熬个夜不算什么,白天再睡回来就是了。这样行吗?这就跟你今天饿了一天肚子,明天吃再多也补不回来一个道理。白天的身体状态和晚间是不一样的,虽然同样是睡眠,但身体各脏器的内分泌状况不同,所以,不要以为每天睡眠时间加起来足够就可以,一定要重视夜间睡眠,而且要努力保证夜间睡眠的质量。否则,时间久了,胃病可能就找上门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睡眠是最好的养生。所以,失眠往往和衰老、疾病如影随形。一些老人可能会说了,人老了,觉少,睡不着觉是很正常的。老年人是不像年轻人那样嗜睡,但认为老人就应该睡得少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很多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就因为这一认知的干扰,对自身存在的睡眠问题浑然不觉。
很多老年人之所以睡不好,是因为本身胃肠功能就很弱。而中医有种说法叫“胃不和则卧不安”,睡眠质量和胃部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正因为胃不好所以睡不好觉,而睡不好觉反过来又会加重胃部疾病。
怎么办呢?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调理胃肠,改善睡眠,从任何一个环节入手都可以。但不管怎样,无论我们处在哪个年龄段,都一定要重视睡眠障碍的问题。
胃不舒服,别不当回事儿!
感觉胃不舒服的时候,你会“大惊小怪”地马上去医院,还是自己找点药缓解症状了事,还是“听之任之”置之不理?
正因为“十人九胃”,我们仿佛觉得胃有点小毛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于是备点吗丁啉、斯达舒什么的,也就万事大吉了。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的胃病从急性转到慢性,从新胃病到老胃病。
很多人觉得胃有点疼、消化不良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很坚强地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你知道胃癌也会有这些症状吗?我不想吓唬大家,但事实的确如此,临床统计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胃癌患者,都有胃部疼痛的表现。
而且,有三分之一的胃癌患者会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患者会有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的症状;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胃癌患者,他们只是消瘦、疲倦,甚至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胃部不适。
当然,我不是说只要胃不舒服就有可能是胃癌,只是想要强调,别以为某些症状过于常见就不当回事。正由于健康人、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患者都可能会胃不舒服,那么我们不做检查,就无法判断自己的胃不舒服到底是哪种情况、到底严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