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4)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8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4)

第8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4)

门诊中我见过不少胃癌患者,他们往往都是因为对自己的不适过于忽视,非要等到身体实在难受得受不了才去医院。这时候检查出来的胃癌,常常都是中晚期,很难治疗了。每每遇到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患者,我都会感到无限惋惜。假如我们能对自己身体的疼痛再敏感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出现了。  我遇见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只有23岁,一般来说,极少有人这么年轻就患上这种病。但不可否认,现在恶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

我的这个年轻患者是个建筑工人,他家在农村,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懂事的他只念到初中就开始出门打工补贴家用,供养妹妹读书。没有学历的他也找不到什么轻松的工作,所幸还有一身力气,就去建筑工地干活。虽然才二十来岁,他已经有五六年工作经验了。

他是被工友送到医院的,因为他自己已经胃疼得满头大汗,走不动路了。检查结果出来后,是胃癌晚期。我告诉他,必须马上住院做手术。而且手术后一定要好好调养,不能让自己太累了。问完手术费用,他二话没说就告辞了,再也没有来过。

现在想起他,我还是觉得非常心痛,不知道身为家里的顶梁柱的他现在怎么样了。更不知道假如他离开人世,他的家庭该怎么继续撑下去?

老实说,以他的身体状况,即便手术成功,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命也很少有能够活过10年的,能再活5年的也是少数。但假如在他一开始觉得不舒服的时候就来看医生,能在胃癌出现的早期就发现,治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讲这么沉重的话题,绝非是在危言耸听,只是想要一再强调,在身体健康方面,多小的事都是大事,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不把小病小痛当回事。

假如你正是一个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等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症状已经司空见惯的人,可以从现在就反省一下自己,那些偶尔的胃痛并不是偶然的。如果胃痛、胃胀、胃酸等现象在一个月之内出现不超过2次,一般没什么问题,但假如每周都会不舒服甚至每周都有数次发作,就必须重视起来,尽快去医院检查。

胃热、胃寒,都不可忽视

要说胃是个娇气的器官吧,整天泡在盐酸里都没事,结实着呢;可要说它结实吧,它又显得很脆弱,热了冷了都容易闹情绪。不管是胃寒还是胃热,都是毛病,那到底什么是胃寒、胃热?你有没有被它们困扰呢?

我们先来看胃热。胃热其实就是胃火过大,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胃火大呢?留意日常生活细节就可以了。假如你经常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基本上就胃热了:胃部有灼热状的疼痛感、常常感觉腹胀、有口干口臭现象、牙龈常上火肿痛、胃口不好、容易出现情绪烦热、面部常出现赤红、大便稀烂或者便秘等。

同样是胃热,因为胃火旺盛的程度不同、阶段不同,身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胃火轻微旺盛的人,会表现得食欲非常好,似乎总是吃不饱;等到胃火过旺的时候,胃部出现炎症,患者反倒什么都不想吃了。

而且胃热也分两种,一种是实热,主要表现是胃部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等;另一种是虚热,主要表现为腹胀、胃口差、舌红少苔、便秘等。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形选择调理方案。

那么,如果出现这些胃热的症状该怎么调理呢?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胃火,中医把因为嗜酒、嗜辛辣,或者过量食用肥腻浓厚等食物引起的火气称为胃火,它通常是由湿热和食滞两方面的原因引起。所以调理的时候也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清热、清滞。

一般来说,胃热的人,我们会建议大家少吃油炸和生冷的东西,容易上火的,比如,口味厚重的食物少吃,甜腻的食物也要少吃。多吃什么呢?要多吃绿色蔬菜和时令水果,多补充维生素。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莲子心、麦冬、川莲、灯芯花等中药泻胃火。

如果你时间有保证,还可以采用食疗的方法,多喝绿豆粥、鲜萝卜汁、冰糖炖梨,多吃西瓜、甘蔗、白萝卜等,都可以帮助祛胃火。

总而言之,胃热的人,适合多吃寒凉的食物,比如兔肉、小米、小麦、豆腐、绿豆、绿豆芽、苦瓜、冬瓜、黄瓜、苋菜、白菜、芹菜、莜麦菜、茭白、西瓜、香蕉、枇杷、梨、桃子等,它们可以帮助你清火泄热。

此外,一定要多喝水。还要少吃那些性温热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鲢鱼、草鱼、核桃仁、龙眼、荔枝、薤白、芥菜、刀豆、红糖、红枣等。辛辣性热的食物也要少吃,比如辣椒、韭菜、茴香、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大蒜、白蔻等。

现在我们来看胃寒。假如你平时比较怕冷、嘴巴无味、不喜欢喝水、胃口不好、容易疲倦乏力、冬天四肢冰凉的,大都是脾胃虚寒引起的。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女孩子都有胃寒的症状。事实上临床我们见到的患者中,因为胃寒导致胃病的比例也的确更多一些,大约占到六七成。

和胃热一样,胃寒也分为虚实两种。虚寒大都是因为自身体质本来就阳气虚衰,而实寒大都是因为遭受到外部的寒邪入侵,以至于伤及了胃。显然,前者要结合全身其他脏器情况综合考虑,需要调理更长时间。

胃寒很多时候是因为本身就阳气虚弱,然后又腹部受凉,吃了过多生冷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而且再加上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再偶感寒邪,就导致阴寒之气凝滞在胃部,从而形成胃病。

那么对于胃寒的人,我们调理时就应该多暖胃。适宜多吃和应该少吃的食物,正好跟胃热的人相反。比如,胃热的人不宜多吃羊肉、狗肉,而胃寒的人则可以多喝温补暖胃的羊肉当归汤,做饭多放一些胡椒、生姜等。

以上我们只是简单区分了一下胃寒、胃热,实际情况远远没这么截然分明,要复杂得多。比如,临床上我们见到很多本身脾胃虚寒的人,由于饮食以及作息习惯等原因,在虚寒之中还夹杂着湿热与湿滞,这时候就不能单纯按胃寒对待。所以,我们虽然可以大致判断自己偏寒还是偏热,建议您还是不要擅自用药,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

从“未病”到“老胃病”有多远

这年头,胃没有一点毛病的人还真不多,不管是出于工作压力还是生活习惯,很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多少少胃都有点病痛。只是,都说“胃病难治,容易反复”,胃病真的有那么难治吗?它难在哪里呢?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为“老胃病”的呢?

所谓“老胃病”,其实就是时间很长了、一直治不好的胃病。我们大家可能都有经验,胃不舒服的时候,一般自己找点药吃也就好了。你瞧,胃病这不是挺好治的吗?可惜,这是治标不治本,只是缓解了症状,不是治好了胃病。

胃病之所以难治,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对轻微的胃病都不重视。当然,由于每个人本身的体质不同,对病痛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心态也不同。所以对于平时的小胃病,有人一感觉到不舒服就马上吃药,有人却满不在乎。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问题,后者容易导致延误病情,拖呀拖,等到很不舒服的时候,小胃病已经发展成为大胃病、老胃病了。

至于前者,我们似乎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去医院看个医生排队挂号、化验,往往得花上一整天甚至更长时间。反正胃病也很常见,自己诊断一下吃点药好了。于是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会自己选择中成药服用。

也许会有一些人自己吃中成药把胃病治好了的,但来我这里看病的,几乎都是吃中成药没有太大成效然后才来医院的。为什么中成药对他们不管用呢?因为他们只根据症状简单判断,并不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没有找准病根,自然不容易见效。

胃病本身的种类比较复杂,很多人都知道,只要出现胃痛、胃胀、胃灼热、反酸打嗝等不大舒服的症状,就是有胃病了。可是到底是哪种类型的胃病,是胃炎还是胃溃疡?是急性胃炎还是慢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老年性胃炎?还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糜烂性胃炎?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自身的知识不足以判断出自身具体是那种胃病,所以容易选错药。

即便是我们自己诊断正确了,该选择哪些药物,也还是很难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治疗胃病的西药和中成药,至少也有上百种。假如大家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只是听信别人的经验或者广告,或者看说明书选药,也容易出问题。

再进一步,即使我们自诊准确,也选对了药物,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治疗不彻底。胃病虽然容易发病,但一般不致命,大部分人都还能正常工作生活,所以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思想上对它不够重视。反正不舒服的时候只要吃药就可以了,一吃药就不难受了,那也就不用管它了。下次再不舒服的时候继续吃药,就这样让胃病一步步发展成了老胃病。

所以,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关于胃病的基本知识,自己平时在饮食上包括用药上多加注意,但却不建议大家自行诊断用药。而且,我还建议大家最好去找专科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虽说胃病是常见病,似乎是个医生都能帮你治。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专科医生毕竟在某个领域经验丰富、研究更深入,看问题也可能看得更为透彻。所以,我们不清楚自己的胃病是否复杂,还是找专科医生更加放心。

即便找到专科医生开了方子,胃病就一定能治好了吗?未必。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医生医术不够高明没有下对药,而是患者不配合。尤其是慢性胃病患者,他们的依从性都很差,想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实在太难。

比如,有很多患者,我们明确嘱咐在服药期间要忌食辛辣,不要饮酒,可是他们根本做不到。要么是因为工作有不得不喝酒的苦衷,要么是嘴馋禁不起诱惑,总之就是不配合,导致胃病总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您说这样能不发展成老胃病吗?

总之,从“未病”到“老胃病”的距离,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远。不管你现在的胃是否完全健康,也不管你是否已经是老胃病患者了,都要对自身的胃有更多了解、对胃病有更多了解、对如何养胃有更多了解,这样才能给胃更多关爱和呵护,为身体消除健康隐患。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