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2) - 养胃百日去病根 - 李志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2)

第6章“老胃病”是怎么来的(2)

别以为胃只是一个大口袋,它可敏感着呢。我们的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而自主神经,是由我们大脑的中枢神经控制的。当中枢神经表现出某种情绪时,自主神经也会感受到,并且影响到脏器的活动。由于胃里面的神经细胞数量非常多,所以对情绪也就格外敏感。  因此,我和同事常常会说,胃是人的第二大脑,它和情志关系密切。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心情愉快的时候粗茶淡饭也觉得很香,你心烦意乱时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所以,别以为胃感受不到我们的情绪,它可是我们情绪变化的晴雨表呢。

那么,紧张地在办公室忙碌了一天,下班的时候胃不舒服,你以为是自己吃盒饭胃才提出抗议吗?不仅仅是这样的,还很有可能是你心里不痛快或者工作压力太大,紧张、焦虑这些情绪让你的胃也感受到了,它替你表现出来了。

很多人在肠胃不舒服的时候,都懂得从饮食上找问题,但往往忽略了情绪因素。长期工作压力大、因突发事件出现的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等,都对胃的健康有影响。

事实上,每一天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我们的胃都在受到情绪的影响。当我们气愤、恐惧或者激动、焦虑的时候可以刺激胃分泌更多胃液,让胃酸过多,出现烧心等不舒服的症状。但当我们悲伤、抑郁或者失望的时候,则会让胃分泌的胃液减少,让胃酸不足,导致胃蠕动速度减缓,胃动力不足。

当然,并不是说你今天很生气,明天就有胃病了。情绪波动是会引起胃的变化,但等你心情平静了,胃也就恢复正常了。可是,过分强烈的不良情绪或者是持续时间过于长久的坏情绪,就会给胃带来疾病了。

我在多年临床经验中发现,假如追溯病史,大约有七成的胃病患者疾病跟情绪有关。很多功能性胃病患者,都有持续的压力或者情绪问题。尤其是嫉妒、焦虑、压抑、抑郁、愤怒等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格外强烈。

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大吃大喝,希望让食物来抚慰人心,让胃饱足来弥补情绪上受到的打击。我遇到过不少因为失恋暴饮暴食的女孩子,她们狂吃甜食,结果除了体重增加不少之外,还出现了胃溃疡甚至胃出血。我给她们用了四逆散、柴胡疏肝汤等调理。心伤难医,胃伤也一样难治啊。心在流血,就不要让胃也流血了。

当我们觉得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食物来抚慰心情,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选胃喜欢的食物。比如,香蕉、牛奶都可以帮忙舒缓情绪;巧克力可以让人情绪安定;辣椒、南瓜能让人心情更愉快。此外,还可以来一杯热饮或者一份甜点或者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它们有助于舒缓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也会给胃带来温暖。

只是还要注意,心情不好时吃东西,一定要努力把注意力放在食物本身,而不是自己的情绪上。你别不相信,带着情绪吃东西,会把情绪也吃进肚里的。即便不能在进食时保持愉悦的心情,至少也不要气鼓鼓的。否则,食物即便抚慰了心,也伤害了胃,真是得不偿失。

酒是伤胃的“毒药”

喝酒伤胃也算是个妇孺皆知的常识了,因为过量饮酒喝出胃出血的患者,我这些年也见过不少,有的甚至严重到需要下病危通知书。我知道很多人有苦衷,我们中国人往往“无酒不成席”,有时候实在是没办法。那么,酒真的一点都不能喝吗?喝酒为什么对胃不好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毕澳门托的美国外科医师在观察一名因枪伤造成胃篓的患者时发现,这位患者因为长久酗酒,胃黏膜上面有一块块的充血性片状红斑,还有的地方有糜烂以及炎性渗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为什么酒精会对胃黏膜伤害这么大呢?我们知道胃是可以吸收酒精的,当酒精进入胃之后,在与胃十二指肠黏膜接触的过程中,酒精会导致黏膜表层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坏死一部分没关系,但假如坏死过多身体就出麻烦了。这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胃黏膜糜烂或胃溃疡。

其实,喝酒太多,最受伤的是肝。我们常说的醉酒,是酒精中毒。而对胃来说,假如你某一次喝了特别多酒,会出现急性胃炎的症状,这个是比较好治疗的。假如恢复之后你不当回事,继续长期大量饮酒,就会引起严重的慢性胃炎了,很难痊愈。

喝多了为什么会吐呢?不是因为你喝太饱胃盛不下了,而是胃黏膜受损伤不能正常工作,才会导致呕吐的出现。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酒精和食物一起吐出来之后,对胃的伤害就会减少了。所以,一旦喝吐,就应该听从身体的抗议,千万不要再喝了。

不过,酒也不是一点都不能喝。虽说酒号称“穿肠毒药”,但酒毕竟不是毒药,稍微喝一点低度酒倒也无妨,未必会伤胃。比如葡萄酒还能抗氧化抗衰老,少喝点也无妨。但“少喝”是多少,很多人都把握不好,现在我来提供一个标准。

我们都知道,酒的度数是指酒里面酒精的体积分数,用百分比来表示。比如,北京啤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5.4%,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5.4度。一般白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38%~60%。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假如我们每天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4克,对身体的伤害会比较轻微。24克酒精是什么概念呢?假如你喝的白酒的酒精体积分数为40%,那也就大约是60毫升。假如是北京啤酒,大约也就500毫升。如果是果酒,大约是200毫升。

在我们这个国度,明知道酒伤胃,很多人还是不得不喝。所以,把握饮用量、掌握对胃伤害小的饮酒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尽量不要空腹饮酒,最好先吃一点不容易消化的脂肪类食物,它们可以保护胃壁少受酒精损害。而且,由于这些食物延长了胃吸收酒精的时间,所以更不容易醉。

有人为了显示豪爽或者诚意,往往喜欢仰头一饮而尽,喝酒太猛。这样不好,喝酒要尽量慢,因为你喝得越快,胃里面的酒精浓度升高得也越快,迅速出现的强烈刺激很容易让胃黏膜受伤。喝得慢一点,胃还有个吸收的过程。

还有人喜欢把酒和可乐等碳酸饮料一起喝,这种做法并不健康。因为这些饮料中的碳酸成分会让身体吸收酒精的速度加快。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保护胃的小措施,比如饮酒后喝点姜丝鱼汤养胃、吃些甜点水果加速酒精代谢等,具体我们需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但无论如何,为了自己身体健康,酒还是少喝点、喝慢点比较好。

减肥减出来的胃病

骨感美已经流行很多年了,都市里的中青年女性有哪个人敢说自己没有减肥的经历或者试图要减肥呢?不仅仅是女性,随着肥胖人群数量激增,男人减肥的也越来越多了。保持自己的身材适中不要过于肥胖,本身无可厚非,但为了追求体形却伤了身体,就有点舍本逐末了。

虽然有人运动减肥,有人节食减肥,有人吃药减肥,有人针灸减肥……但减肥说到底有两种根本途径:一个是摄入少,另一个是消耗多,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明显瘦下去。

首先是少摄入,绝大部分人减肥都会选择这种方式——少吃点,把自己饿瘦了。可是所谓“肚子饿了”,其实就是胃空了。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也是胃在发出声响。饿得肚子痛,其实也是胃痛。显而易见,假如你减肥总是饿肚子,直接受伤的是胃。

我们之前已经讲过了,胃是有灵性的,有自己的作息规律。虽然它任劳任怨为我们服务,但也耐不住我们整天不知疲倦地折腾。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进食量过少都是减肥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它们都非常容易造成胃功能紊乱。

也许是明白这样减肥对胃不好,也许是不想忍受饿肚子的痛苦,也许是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为了减肥想出了很多新花样,比如把胃切除一部分,这样胃的容积就小了;比如给胃束上一条带子,不让它舒张得过大。这样做真的好吗?当然不,这是拿命在换美。

有一位名叫哈华斯的英国女子,23岁时体重高达178公斤,为了减肥,她做了个手术,把一种医学软组织植入体内,束住胃部,这样她吃东西的时候,这种“束胃带”会压缩胃部,不让她吃进去太多食物。两年过去了,她的体重减了一半,看起来成效显著。

但这时候出问题了,她经常感到吞咽食物很困难,而且一吃东西就想呕吐。体重倒是在继续下降,但她越来越难受,胸口开始有针扎般的疼痛。当她疼得躺在地板上哭泣时,终于被送到医院急救。

x线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胃部有一个诡异的气囊,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医生决定为她手术。这时候她的生命体征已经非常微弱,濒临死亡。打开她的腹部后,医生们惊人地发现她的胃已经消失了,胸腔内只剩下一些胃的残片,就跟气球爆炸了似的。

医生们拼尽全力去拯救她,努力把那些胃的残片拼了起来。幸运的是,尽管极其痛苦、极其危险,但这个年轻的女孩还是勉强活了下来。

可是你认为她的胃还能健健康康地为她服务一生吗?为了减肥可以连命都不要,可是假如失去了健康,再苗条又有什么用,还有可能美丽吗?

老实说,减肥这件事不是不可以做,过度肥胖人士我们会建议他们减肥的。但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减肥也一样。

事实上,想要少摄入,不需要勒紧裤腰带不吃东西,我们只要多吃一些体积大、热量低、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了。比如魔芋、大部分绿色蔬菜、粥汤等,这样既满足了胃,也没有吸收太多热量。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可以三餐都只吃这些东西。

我的患者里有不少年轻女孩在节食减肥的时候,都会采用什么香蕉减肥法、苹果减肥法,就是每天三餐除了香蕉或苹果,别的什么食物都不吃。有的特别有毅力的,能坚持上一个月。当然,坚持一个月的差不多也都可以来看医生了。

长期空腹吃水果,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假如你本身就脾胃虚寒或消化功能不良,一定会加重病情,导致胃功能紊乱,而且还容易出现厌食症。那种不吃食物就有的饱胀感是病态的,长此以往,会对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还有人喜欢吃完饭就马上运动,想要迅速把热量消耗掉,避免脂肪堆积。这样做也不好,会导致胃供血不足,影响消化,时间长了也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我们常说饭后不要剧烈运动,不过散散步还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所有为了自己健康和美丽考虑的人,在想要减肥前,都先问问自己的胃,掂量好了再制订减肥方案,别再让胃和身体无端受累。

长期服药,胃很“担忧”

基本上,如果能靠饮食调节的疾病,我都不会主张大家服用药物。大家都听过一句话“是药三分毒”,我们所服用的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有针对性地消除一些健康问题,但是同时也为肝脏和胃肠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长期服药,更容易伤及肝脾,引起胃肠功能障碍。

我治疗过一个胃溃疡患者,因为比较严重,还伴有出血的状况。他已经年近60,老胃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实在熬不过去了才来医院看病。

他实在想不明白的是,自己知道胃不好,所以一直特别注意,既不吃辛辣刺激的东西,也不吃冰冷的食物,平时还很注意给胃保暖,多喝粥汤养胃。为什么这样注意保养,结果还是胃出血了呢?

我再详细一问,原来他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原因就在这里了,长久服用阿司匹林的确会导致胃溃疡、胃出血。临床上,我们称这种胃病是药源性胃病,占胃病的一两成,患者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其胃病是吃药吃出来的。

小区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本身有胃病,但病情一直很稳定。因为感冒发烧,她自己从家庭常备药箱里找了些止咳、消炎、退烧药吃了。结果感冒还没好,胃病又犯了,不停地反酸,只好又来找我瞧胃病。

这位老太太胃病复发,也是因为感冒药中的解热镇痛成分。其实对于健康人来说,偶尔吃一些这种药物,尽管也会伤身,但影响不大,身体完全可以承受。但本身就有胃病,尤其是有老胃病的人,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就特别容易受伤。

因为除了肠溶片,我们吃下去的所有药物都要和胃壁亲密接触。而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它们对胃黏膜都会有刺激,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健康人的胃黏膜受点刺激还好,假如本身胃就不大健康,那么这种刺激会干扰、中止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过程。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怎能不让胃伤痕累累?

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之外,本身有胃病,尤其是有胃溃疡的朋友们,还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类药物:消炎止痛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降压药、利尿药、西咪替丁、氯化钾类药物。假如需要长期服用它们,一定要密切关注胃的健康。

1999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曾经对镇痛药进行过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服用镇痛药后,有40%的人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有20%~30%的人会引发胃炎、黏膜损伤;甚至还有0.5%的人会严重到出现胃穿孔。可见,有六七成的人对这些药物的刺激有相当大反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