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这可能就是天才吧
第582章这可能就是天才吧
许青舟跟研究所的两位组长几乎在会议室呆了一天,因为在验算一个催化剂的方程,连晚饭都让助理送到会议室。
会议持续到晚上7点半。
许青舟只提供大纲和想法,具体方案是所里二十几个研究员耗费大半个月搞出来的,这次对接,主要是推敲技术细节和可行性,需要把所有的方案都过了一遍,部分地方还得现场计算。
大家想的是一步到位,尽量提前预判问题,别给实验留下漏子,减少试错环节。
等赵升文和郑旭一起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郑旭还沉思今天的回忆里。
虽然说是三人对接方案,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许青舟在提意见,并且还相当有建设性的想法。
面对许青舟,他偶尔都有点恍然,有点像读研时面对自己那位六十多岁的院士导师。
博古通今,学富五车。
见郑旭表情古怪,赵升文看出他的想法,笑呵呵地问道:“是不是有点吃惊,觉得咱们这位许教授知识储量的恐怖?”
郑旭微微点头。
短短四天时间就把所有方案吃透,甚至还提出了诸多亮点。
他以前虽然也挺钦佩这个年轻人,但远远没有现在接触下来深刻,越相处,就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郑旭沉声说道:“许教授似乎很擅长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
无论涉及哪个话题,这位才23岁的许教授都可以信手拈来,比如实验方案里用到的那些量子隧穿理念,函数模拟,量子磁响应
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六七十的老头身上也就算了,可他才23岁啊。
就算打娘胎里开始学也不至于这么恐怖吧?
天才的时间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夏国学界好多年没有出现过这么一位精彩绝伦的人物了。”
杨振宁,陶哲轩,张益唐,丘成桐.这些都是华裔学者。
国内,排除老一辈的科学家,还真就没多少享誉世界的青年科学家。
赵升文叹息一声,回想起当初第一次见到许青舟时的画面,缓缓说道:“有些人啊,可能和我们就是不一样,习惯就好。”
9月2日,京大材料研究所举办一个揭牌仪式。
科技部的领导,夏科院代表,京都市市长,另外还有许青舟认识的数学界和物理界的院士学者,甚至还有超导薄膜和电池领域的企业代表。
基本算是汇聚政、产、学、研等等领域的核心。
剪彩,发表讲话,接受采访晚上六点半在酒店还有一场酒会。
晚上8点。
研究所的商务车在路口拐了个弯儿,消失在视线里。
“呼~终于结束了。”
许青舟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和人交际并不比做实验轻松,他现在也算是一个研究所的负责人了,为人处世不能和以前一样。
有实力的同时,和别人打好关系总不会有问题。
就比如政策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其实都相似,人家可以给出超高的执行标准,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情世故得有,只要保持本心,不随波逐流就行。
宋瑶也小小地吐了口气,她也觉得参加这类活动是最累的。 “逛逛再回去吧。”
宋瑶抬手,月光透过纤细的手指落到脸上,这个季节,天气已经没有七八月的炎热,晚上的时候还有点凉爽。
酒会上穿的高跟鞋已经在许青舟的办公室换成小白鞋,刚好可以在小区里散散步。
许青舟点点头,确实也想走走,
暮色浓厚,路灯发出橘黄色的灯光,把小路点缀得好看,夜空飘荡着几缕薄云,被月光渲染成白色的纱。
小路两侧的桂花开了,清凉的风拂来,馥郁甜香,令人顿时神清气爽。
宋瑶挽着许青舟手,说:“罗斯上午传来邮件,米国商务部计划将多家夏国电池材料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取米国制造的精密沉积设备(ald系统)和离子注入机。”
并且,米国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成立“关键矿产联盟”,限制对夏国出口高纯度钴盐和镍氢化合物,阻碍高镍三元电池(ncm/nca)和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
欧洲也在发力,准备限制夏国企业参与欧洲锂矿开发。
许青舟不意外:“欧美的老传统了,自由市场是欧美打开他国市场的钥匙,却是锁住他国发展的镣铐。”
技术领先期推行自由市场,通过自由市场规则打开他国市场,利用技术优势收割利润,反之就制裁,再以“国家安全”为名实施技术封锁。
宋瑶的哪些书他也不是白看的。
“许教授,现在觉悟很高啊。”
“整天跟宋老师在一起,总得有点进步嘛。”
“哼,知道就好。”
许青舟已经有想法,缓缓说道:“电池项目结束,可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至少拿出30%的资金攻坚核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