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你又搞出了点新的东西?
第664章你又搞出了点新的东西?
办公室内。
青年和老头两个人喝着茶,手里拿着一份份资料。
“量子点复合材料”
赵升文望着许青舟递过来的资料,陷入沉思。
他们目前的实验还真就进入死胡同,几乎寸步难行,只能一点点推进,尝试不同的实验。
“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用这种材料来抑制锂枝晶。”
赵升文说。
眼前这个年轻人总是能搞出点新东西来,出人意料,不走寻常路,但无数次实验证明,许青舟的选择是对的。
许青舟沉声说:“我也是偶然从我们目前正在做的掺杂石墨烯隔膜里获得灵感,理论上来说,通过n掺杂电子重构与量子点限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枝晶抑制的物理-化学双重阈值。”
“值得尝试。”
对面,赵升文低头,仔细把许青舟的推算和方案看了一遍。
许青舟也不打扰他,自己看郑旭那边传过来的数据。
20分钟过去。
“从你的推算结果上看,很有搞头。”
赵升文望着手里边的模型推测数据,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惊叹:“也许,解决锂枝晶的关键真在这个全新的材料里边。”
瞧着对面的年轻面孔,这位老教授心里感慨不已,实验开始到现在,几乎是眼前这个年轻人推着往前走,多次力挽狂澜,带领他们找到正确的路。
他们做了四五年电池实验,但加起来的成果还没这半年多。
许青舟笑了笑,说:“嗯,我们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石墨烯基材料工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实验,你们先试试feco-n@石墨烯量子点,做一个负极表面修饰层,看效果怎么样。”
无非就是把新材料塞到电池的里边,比如用在隔膜上,电解质里边或者正负极上。
工程量当然不小。
先不谈这种能抑制锂枝晶的量子点复合材料是不是真的存在,即便耗费了大功夫找到,用在电池的哪个部位又是问题。
一山更比一山难。
许青舟从数学的角度上看,量子点复合材料是目前已知的最佳选择,但毕竟没有真正实验过。
“好,我有预感,这次也许会不一样。”
赵升文语气笃定,在许青舟的方案里边,他看到了希望。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这边现在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框架,还需要点时间把这些东西确定下来。当然,前提是你们的实验证明feco-n@石墨烯量子点有效果。”
许青舟笑着递过去另外一份资料,继续说:“这是我写的feco-n@石墨烯量子点实验方案。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可以先看看怎么样,有不合适的我们再修改。”
“好。”
赵升文没浪费时间,重新戴上眼镜看方案,做几十年凝聚态领域的研究,也算是站在夏国物理界顶端的那批人,经验老到。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量子点复合材料用到电池上,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会儿把方案看完,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指着第二部分说道:“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定mn掺杂石墨烯制备工艺,将n的电子调控效应移植至tio量子点上。”
“嗯,是可以加入新的东西。”
两人花了一天,把实验方案确定好。
许青舟这两天一直闷在研究所,不是去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
14号下午6点。
许青舟和郑旭俩人从实验室出来,今天的实验还算顺利,这不,才五点半,实验室的大部分人已经下班了。
郑旭一边脱着白大褂,一边说道:“听说老赵那边正在验证新材料,量子点复合材料?”
“对,对锂枝晶的抑制效果不错。”
许青舟点头。
“现在看起来,我们组也得快点了。”郑旭叹道。 同事归同事,两个小组暗地里其实都憋着一股气,都想比对方先一步出成果,这几天锂枝晶小组干劲儿十足,走到哪都精神抖擞,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许青舟笑着:“你们也不慢,说不定能在碳材料中找到彻底解决穿梭效应的东西。”
“希望吧。”
郑旭耸了耸肩,他们的进展确实不错,就单单从锂硫电池的性能上讲,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今天下班挺早。”
见郑旭已经换衣服,许青舟意外。
这位郑组长可是有名的肝帝,都快住在实验室了,早早就下班可不常见。
“家里来人了,得早些回去。”郑旭脸上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替我向嫂子问好。”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