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复合托卡马克的方案
第765章复合托卡马克的方案
材料研究所的效率一向很高,仅仅两天时间,负责偏滤器改造的实验组就拉起来,由王伟当小组长,负责具体的实验工作,而许青舟则是和以前一样,负责支援。
“模拟实验中,液态金属在45mw/m时覆盖均匀性恶化,裸露区超过5%”
“并且,在45mw/m时表面温度波动±8c,暴露了微通道散热不足的缺陷。最后,热负荷在50mw/m时,引流效率骤降到78%”
研讨室内,任小玲给8位研究员讲局部模拟的情况。她是最初跟着许青舟参与模拟的人,自然被编到王伟的队伍里。
任小玲介绍完,许青舟就给大家说自己的想法,“需要进行结构优化,我这边的方案,增加仿生微通道密度,预估可以提升30%的散热率,同时喷涂mgf涂层,乐观的话,可以降低50%的蒸发率”
半小时过去。
“那我们在展开实验的时候,同步推进这两个方案。”王伟沉说道。
“好,有问题随时找我。”
许青舟液态金属实验交给王伟,自己先回办公室。
“啧啧,热负荷能达到50mw/m偏滤器,如果不是看到数据,我真的以为是闹着玩儿的。”
一个研究员感慨。
“咱们所里的这些项目,哪个拿出去不是能让可控核聚变抖三抖的。”
“这倒是。”
“行了,开始干活吧,虽然许教授给了方向,但咱们也是刚开始,工作千头万绪的。”
王伟现在已经算是研究所的中层领导了,现在稍微收敛了些,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不像以前经常和龚云飞互呛。
“嘿嘿,好,开整。”
王伟这边忙起来,许青舟也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所里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任南院士带人做磁流体动力学分流技术方案,郑旭教授则是在研究液态锂铅仿生微通道包层,以提升中子捕获率,进而提升氚增殖比(tbr),赵升文教授这边在组织人手负责对第一壁材料的迭代升级。
大家各司其职。
“启动、下个阶段实验的时间差不多可以定下来了。”
许青舟眯着眼,捧着茶杯站在窗前,“照现在的速度,10月中旬,12号左右基本就能启动实验。”
“进行两次点火实验,第一次先验证装置净能量增益的能力,时间为1分钟,第二次点火,直接验证装置净能量增益的维持时间,时间能坚持多久是多久。”
当然,也不是盲目地让装置运行到出问题,而是有数据标准,比如在装置运行的时候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发现密度出现波动,或者第一壁状态不行,就会立刻停止。
“马上就9月了,时间过得真tm快。”
许青舟内心感慨了一句,这可能就是成年之后的世界吧,恍然间大半年就不见了。
啄了口茶水,他转身回到座位。
摆在桌上的是q1-ntst升级成复合托卡马克的方案。
许青舟目前正在做磁约束系统升级。
球形托卡马克的硬伤之一,就是环向场强度不足。
“我们的超导薄膜能把磁场提到25t以上,算是解决了关键的磁场强度难点。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磁约束效率问题。”
“我研究了大量传统托卡马克的构造,他们都是依靠外部线圈产生强大螺旋磁场,所以我们是不是能以现在的超导磁体系统为基础,构建复合超导磁体系统。”
平衡紧凑性与磁约束效率,在球形结构外嵌套环向场增强线圈,通过反向电流补偿环径比缺陷。
许青舟初步的想法,就是构建一个嵌套双重磁体层:内层保留球形位形,外层叠加d形截面环向场线圈。 保留了负三角等离子体的优势,还借鉴了east设计,将真空室轴向扩展为椭圆形截面。
非常大胆的尝试。
先把方案设计出来,再交给下面的人在乾坤一号上模拟,看能不能行得通。
“技术方案还是得在10月底前做出来。”
许青舟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10月中旬的点火肯定会一鸣惊人,届时可以顺着热闹的东风向上面递示范堆建设报告书。
暑气正浓的8月过去,9月份在忙碌中来临。
夏国和米国之间的拉扯仍然陷入停滞。
那边要求我们公布自己所有装置的核心数据,我们这边当然拒绝,强调自己已经按照义务共享了装置的数据。
双方的拉锯战一直在持续。
国际上,除了个别原先就反对冻结访问权的声援了几句,大多数都保持沉默,静静看着两个国拉扯。
没办法,谁都惹不起。
就连法国,此时都很安静。
枪打出头鸟,法国有不少产业都依赖于夏国,这些天虽然遭受了不少反制,很痛,但还是能活下去的,可这个时候跳出来,着实不明智。
夏国和米国虽然偶有互怼,但双方都默契地把冲突限制在了可控核聚变领域。
不过,一时间还是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