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我成数学界毒瘤了?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 咸鱼2号机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10章我成数学界毒瘤了?

第710章我成数学界毒瘤了?

对于网上的热议,许青舟确实很淡定,被骂就被骂呗,反正自己没少一块肉。

想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是无比困难的事儿。

即便都已经快过去了两年,依旧停留在量子随机游走间隙模型上。

这些日子也依旧被困在间隙动态筛法的跃迁规则设计,也就是前面说过的在“间隙动态筛法”这座城市中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智能交通信号灯+导航系统”设计。

“这种事情急不来.”

许青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理论确实有些天马行空。

和望月新一iut理论的争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2年望月发表了超过500页的论文,提出了“宇宙际teichmuller理论“(iut理论),这个理论用了大量独创的符号和术语。

创新就不说了,这位在论文里用了“宇宙暗边际之极““霍奇影院”这样中二的词语。

“听说这位现在还在整理论文,8年过去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进展。”

许青舟还真挺好奇。

这哥们还是厉害,头铁,不管别人怎么说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彼得·舒尔茨亲赴京都与望月辩论一周仍无法达成共识,而陶哲轩曾经表示过,如果iut理论成立,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有欧洲学者吐槽“让他补细节他补不上还到处骂人”。

“其实,8年的争议暴露了,现代数学对颠覆性理论的包容困境,即‘超前创新’与‘严谨验证’难以调和。”

数学逻辑要求闭环,但颠覆性理论可能打破此闭环。

“干就完事了。”

许青舟摇头甩开脑袋里杂七杂八的念想,提笔继续做动态参数耦合陷阱的分层反馈机制。

搞半小时计算,就睡觉。

明天早上举行开幕式。

第一阶段大致4天时间,进行主题报告和讨论,第二阶段则是前往装置的实地考察,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双边分组讨论。

第二天,早上8点。

“许教授,早。”

“早上好。”

上午9点,研讨会开始。

肖承瀚教授担任主持人。

首先是东道主李刚做欢迎发言,接下来就是许青舟。

虽然科学家的成果不分高低贵贱,但他作为诺奖得主,属于最高优先级邀请对象,因此也有一段邀请发言。

在肖承瀚教授介绍下,许青舟就淡定地走上台,没写发言稿,上台这么多次,早就熟门熟路,简单打个腹稿就行。

“感谢夏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与欧洲聚变能组织的邀请.我们今日在破裂控制和超导磁体上的点滴突破,将在未来点亮人类文明的星辰大海。”

“期待夏国和欧洲团队共同验证这一跨领域技术路径,为示范堆工程扫清材料障碍!”

许青舟在掌声下台,而在他下一位上台发言的,刚好是老对手张志高。

两人淡淡看了对方一眼,表情都毫无波澜,擦肩而过。

简单的开幕式过后,随即就是报告会。

上午,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邓云翔教授,分享等离子体加热和驱动方案设计,下午,是来自欧洲聚变能组织的佩姬尔·韦伯分享优化等离子体位形的报告。

许青舟就老实地当听众,尽管才一天时间,但收获颇多,给了他不少思路,因此在晚餐结束过后,就一头扎进房间,消化一天的知识。

晚上8点。任南院士的房间。    老头喝着茶,望着任南,表情唏嘘:“老任,从你离开到现在,我们已经差不多两年没见了吧。”

两年前,任南从工程物理研究院离职,回西南交大去养老教书。

“是啊。”

任南也无比感慨:“没想到我们都能以研究员的身份碰面。”

当初,他离开工程物理研究院,还真有点心灰意冷的意思,打算教教书,就这样度过余生。

陈齐光笑着问:“在那边怎么样?”

“还行。”任南笑着说道。

“其实,以你的能力,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和西南核物理研究院更是施展才华的空间。”

陈齐光惋惜地说道。

球形托卡马克,尚需技术验证与产业孵化,大多数技术都处在理论阶段。

大型托卡马克,如east、iter等等,这些已经积累近50年的工程经验,从苏联t-3装置(1968年)到jet聚变功率输出(1997年),其物理模型、磁约束机制和加热技术均都通过充分验证。

球形托卡马克,材料用量和工程复杂度显著下降,这是为啥商业公司也在做的原因。

所以,许青舟他们这个,不管怎么看都是小打小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