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我这条鲶鱼的作用这么大?
第605章我这条鲶鱼的作用这么大?
小礼堂。
大家三言两语地讨论着,台上的哈维教授时不时回答几个问题。
趁着间隙,他的目光看向一直沉默的许青舟:“许教授,您有什么高见?”
不知道为什么,他觉得这个23岁的年轻人最让他有危机感。
许青舟笔尖轻点,沉声说道:“铌(nb)掺杂可能导致锂-铌合金化副反应,加速电解质分解,原位拉曼光谱仅验证了800小时循环,如何证明该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化学惰性?”
“非常犀利的问题。”
哈维教授点点头,眼前这个年轻人果然不简单,一下就找到关键问题,他淡定地说道:“我们已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as)检测到界面钝化层的稳定性,但.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长期动态演化仍然需要进一步验证,我们已经计划与阿贡国家实验室展开10000小时加速老化试验。”
“三明治结构要求层厚误差<1微米,当前主流磁控溅射设备的精度似乎无法达到工艺要求。”
许青舟提出了自己的第二点疑惑。
“我们采用分布沉积和激光校准技术,目前已经能把误差压缩在2微米。没错,距离产业化标准还存在距离。”
哈维教授笑着说道:“我们已经和德国蔡司公司联合开发了亚微米级沉积设备,明年就能完成中试。”
现场又响起一阵低声惊叹。
有专家说:“卤化物电解质层(ltlc)动态分解枝晶为纳米球,同步修复界面裂纹,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是xct断层扫描技术延伸。”
“是的,在这里,我得向大家介绍关键的技术,我命名为‘三明治’结构框架。首先,需要引入铌掺杂界面层.”
台上,哈维教授介绍着成果技术的先进性。
台下,学者们认真地望着台上的数据,而业内企业代表,也做好打算,开始和总部联系,商量对策。
这里边,就包括陈荣轩。
他已经示意助理把这边的情况同步给总部,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其实,也没什么可讨论的,面对这种绝对的技术优势,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字:买。
但.
陈荣轩心中不由有些苦涩起来,如今欧美都在进行技术封锁,这么先进的技术,恐怕不会轻易售卖。
即便最后售卖,他们肯定也会大出血。
艹,情况才好转几年,又开始上压力了。
他们以前讨论到国内外优势的时候,其实有一定心理准备,不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毕竟,西方有先手优势,诸如拥有各种精良设备的专利,相当于捏住了源头。国内虽然也有替代设备,但精度和性能却没发展起来。
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陈荣轩叹了口气,抛开杂念,转头望着一侧表情淡定的许青舟,“许教授似乎没那么惊讶。”
“其实也挺惊讶的。”
许青舟实话实说,来之前他就大致猜到哈维教授他们的实验应该有了阶段性成果,但还是没想到进展居然这么大。
领先了同行四五年时间。
他这条鲶鱼的作用这么大?
陈荣轩不由说道:“国内电池制造商们又要头疼了,虽然我不知道国内其他企业的核心实验数据,但肯定和这个有差距。”
“马普研究所这群家伙确实有点东西。”
许青舟很认同:“其实,我们京都研究所的数据也不错。”
不过,助理在陈荣轩耳边说了什么,陈荣轩听完就和许青舟打招呼:“许教授,我还有点事,得先离开一趟。” 许青舟点头,知道陈荣轩估计得和宁德总部开会,商量应对之策。
“算了,等下次再说吧。”
京都材料研究所的样品虽然比马普研究所刚才公布的强一点,但由于时间比较短,数据并不算稳定。
研讨会进行了一个小时,中间有10分钟休息时间,陈荣轩都没出现。
下午四点,休息室内。
事情也正如陈荣轩预料,让尽快和马普研究所接触,即使花费重金也要买下来。
这不,第一时间就安排了和哈维教授的见面。
除了他们,日国和韩国也都在后边排队等着见哈维。
陈荣轩和哈维教授握手:“哈维教授,恭喜,你们的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
“谢谢,也多亏了你们上次分享的产品数据,为我们避免了许多麻烦。”哈维教授真诚地说。
陈荣轩也没继续寒暄,沉声问道:“哈维教授,我们也是老朋友了,我也不绕弯子,你们的专利是否有出售的打算?”
“好吧,陈,我实话实说。”
哈维教授露出无奈的表情:“你们想获得这次的专利.比较难,您知道我们的实验投资者,有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来自于官方。”
“他们是不会眼看着这项技术落到竞争对手,尤其是你们夏国人手上的。”
“没有谈判的余地?”陈荣轩有些不死心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