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昨日一早姜霖将证据送到辛璟手上,晌午过后辛璟便去了汤泉行宫,谁知话还没说完,便被皇帝打断,说这些小事让监国太子办就好。
辛璟还想再言,正要服用丹药的皇帝忽然动了怒,李福连忙劝阻,辛璟只好回了宫。
第二日辛璟便召了张重渡几人前来议事。
当张重渡、姜霖、梁宽、齐山玉、公孙峪赶到凤阳阁时,五皇子也刚到不久。
几人揖礼后,辛璟轻拍着放有证据的桌几问张重渡,“张尚书,此事如何办?”
张重渡道:“微臣有两个法子。其一,让朝堂之上德高望重的老臣拿着证据再次前去汤泉行宫。其二,大朝会结束后,先上书弹劾太子党羽。”
五皇子立刻道:“老臣好说,殷尚书前去即可,就选第一个法子吧。”
辛璟道:“不可,我去了都不管用,殷尚书估计连父皇的面都见不到。”
张重渡揖礼道:“臣愿在大朝会后上奏弹劾太子党羽。”
齐山玉道:“这几个太子的小喽啰,哪里用得着张尚书弹劾,我品级和他们差不多,我去吧。”
张重渡瞪他一眼,“你不适合,还是我去。”
连大公主都吃了瘪,他不能让齐山玉去犯险。
“我怎么不适合,我乃是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干的就是监察百官的事,我去最合适了。”齐山玉笑着道,“若是成了,是不是能在史书上记一笔啊?”
梁宽道:“难道只有弹劾这一条路了吗?大皇子是怎么薨逝的?我们为何不干脆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张重渡道:“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太子该死。只是两位太子接连死去只会让众朝臣陷入恐慌,我们要将太子所做的恶事公之于众,如此,才算是为大皇子报了仇。”
公孙峪道:“是!一定要让大皇子死的真相昭告天下!”
张重渡又道:“此番先弹劾这几人,是为了震慑其他还执迷不悟跟随太子的朝臣,他们中很多人也是被太子逼迫的,我们要将这些人争取过来。弹劾太子必要一击即中,不然便再没了机会,若满朝文武皆支持废太子,陛下自然不会姑息。”
五皇子大笑道:“张尚书果然好智谋,就你去吧,你去上奏父皇,我最放心。”
辛璟立刻道:“不行!父皇近来脾气越来越怪,之前从不会对我动怒,此次去汤泉行宫好似变了个人,就怕父皇一怒之下,张尚书丢了性命。此次前去行宫,见父皇脸色不错,身子好似康健不少,此事暂且放一放,再考虑考虑。”
张重渡却明白,皇帝那不错的脸色,只不过是丹药的表象,内里早已败絮不堪。
脾气的变化,恐怕也是丹药所致。
不过,大公主说得也没错,就算他去也不一定能成功弹劾,此事他还需再思虑一番。
一直没说话的姜霖道:“臣认为大公主所言甚是。”
姜霖可不想让张重渡有任何闪失。
五皇子还想说什么,被大公主拦了下来,“五皇兄,放心,此事我自有分寸。”
又对着其他人道:“好了,都先忙你们的去吧。”
几人刚要行礼离开,大公主又道:“公孙峪,你留下。”
公孙峪道:“是。”
其他众人一出了凤阳阁,姜霖就气愤道:“昭为,你看方才五皇子那样子,还不如大公主呢,辅佐这样的君主……”
“姜兄慎言!”梁宽道,“这可是在宫里。”
齐山玉从袖中掏出两个玉球把玩起来,“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姜兄又为何如此?我愿意支持五皇子,看的可是张兄的面子。”
他撞一下张重渡的胳膊,“如今你是正二品,我不过是个正四品的小小佥都御史,喊你张兄算不算占你便宜?”
张重渡笑道,“你这油腔滑调的劲,若真成了都御史,如何监察百官?”
齐山玉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对我来说正四品刚好,够吃够喝够玩够乐,何苦去做正二品。”他拍拍张重渡的肩膀,“有正二品的罩着我就好。你看你,自从大皇子薨逝,都衣带渐宽了吧,我可不能那么累。”
齐山玉此人看着没个正形,心里却很有分寸,他知道自己的尿性,怕死又怕吃苦,还喜好玩乐,所以他一看形势不对立刻就溜了。
直到张重渡来信,他才选择回来帮忙。
因他一直以来看好的都不是大皇子,而是张重渡。
他相信只要是张重渡想做成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
梁宽道:“是啊,我们都衣带渐宽了,只有你去了一趟西北,整个人都渐宽了。”
大皇子薨逝后,梁宽觉得没了主心骨,又知太子心狠手辣,踌躇逃避了很久,直到张重渡对他说要废太子,且已经明确选择了五皇子,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逃避了。
张重渡想让大晟好起来,他也想,此时尽一份力,今后才不会后悔。
且同张重渡站在一起,他觉得很踏实。
姜霖往后站了站,上下打量一番张重渡,“的确消瘦了,今夜就今夜,我请各位去醉春楼吃酒!昭为,你少喝点,你多多地吃。”
张重渡看着三人,感到很欣慰,他并非单打独斗,大晟还有这么多愿意为之付出的朝臣,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也好久没喝醉春楼的红尘醉……”
说话间,他无意抬眸,却恰好看见了辛玥。
女子身着湖蓝色大氅,面带愁容,同六皇子步履匆匆行来。
他记得姜霖曾对他说过,三公主很少出揽月阁,如今这般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事。
众人都顺着张重渡的目光看过去。
姜霖自然也看出三公主的焦急,不由看向了张重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