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前言 - 父母给孩子的7堂人生课 - 迪帕克·乔普拉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章前言

第1章前言

《成功的7条心灵法则》(thesevenspirituallawsofess)出版后,读者的反应既迅速又热烈:成千上万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自然创生万物的

原理。

与此同时,很多身为家长的读者向我提出了说法各异、意向一致的要求:“践行这些心灵法则真令我受益匪浅,要是早些年能学到它们就好了。给予、不对抗以及相信上天会满足我的欲求,这些原理的价值现在一目了然,但起初却并非如此。我身上有些坏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要改掉它们真是不容易。作为家长,我不想让孩子重复这样的过程—先养成不良习惯,后来再大费周章地去改。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

我写作这本新书,就是为了回应这些要求,专门为家长们将《成功的7条心灵法则》一书作了延伸。它将指引家长们如何用简单易行的方式为孩子诠释心灵法则。之所以拿出这套方法,是因为我相信家长们需要用到各种方式方法,才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大自然和意识的运行原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愿望。孩子们从小就应该知道,愿望是人性中最基本的驱动力,是精神的能量。长大以后,我们会思考一些深层问题或需要应对个人生活中的巨大挑战,这时心怀本能愿望的我们与好奇的孩童别无二致。小时候,我们需要家长的爱(比如为我们买玩具);长大了,我们需要神的爱(比如给我们无穷的创造力)。在本书中,我将向家长们展示如何帮助孩子实现愿望和达成目标。我将尽量对精神概念作出说明,以便孩子们能够理解。然而,本书不只是为孩子们而写,因为对成人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是讲述形式不同而已。

当今社会只崇拜物质上的成功,却早已忽视了一个深刻真理:成功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非你所做的事。存在或本质、精神—随便你叫它什么名字—是你生命中一切成就的源泉。然而存在十分抽象,以致人们常将它看做一种概念,而非什么真实有用的东西。可是,如果我们审视人类智慧的古老传统,就会发现一些固定、可知、可靠的原则,而精神总是依据它们从永恒存在进入到日常生活中。

有人可能无法理解:既然心灵法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么大,怎么几千年来它们一直不为人所知?打个比方,在电灯出现之前,人们并未意识到电的存在,然而自开天辟地以来,整个宇宙就充满了电能。存在或本质、精神也是无形的,但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而在有形宇宙的背后,无形智慧遵循7条心灵法则一直在运行。再打个比方,如果电的原理没有被发现,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电能。

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混乱的时代,家长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成为孩子的精神导师。大自然运行背后的法则是通用的,它们适用于每个人和所有事物。所以,理解这些法则的意义不止在于帮助几个人,它对我们的社会甚至文明都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孩子在成长中实践7条心灵法则,那么整个文明将会大大改观。当今世界经常忽视的爱与慈悲,届时将成为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呼吸与生命。我认为,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什么是精神现实,我们需要还上这笔债。

精神总是让人难以捉摸。一部古老的印度经典上说:“刀不可割,水不可湿,风不可刮走,太阳不可干涸。”宇宙中每个微粒都渗透于存在之中;你拥有的每个念头、每一丁点儿通过五官获知的信息,不是别的,就是存在。然而,存在可能会被忽视,因为它是完全静默的,就像一位从不亲自舞蹈的编舞大师。在存在之中,我们得到支持;从存在之中,我们获得呼吸与生命,然而,我们的家长在这方面对我们的教育却很

匮乏。

虽然我们缺乏有关精神的知识,但这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在传授孩子们7条心灵法则时,我们也可以同样的热情教导自己。其实,这正是本书隐含的目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