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杜大亨强弩之末
第21章杜大亨强弩之末
参选议长遭暗算
抗战结束后,为了体现“民主政治”,在1945年的11月间,上海市政府决定筹划实施地方自治。根据计划安排,决定先将上海全市划分为31个行政区,每个区建立一个区公所。杜月笙早有警觉,经过严密部署和精心策划31个区的区长当选人揭晓,杜系人物不但位居要职,而且还占了绝大多数。
上海实施自治的第二个步骤是成立上海市参议会,举行第一届市参议员选举,参议员候选人在各个区的农、工、商、教、律师、会计师、新闻记者各团体产生。杜月笙位列商界,毫无争议地当选为参议员,杜公馆的万墨林也榜上有名。
当上小小的参议员并不是杜月笙的最终目的。与参议员相比,参议长的席位无疑是最受人瞩目的。杜月笙觉得,若能借机当选参议长,不但能很快为失去的青帮势力翻本,还能继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要想拿下议长的席位,就必须在参议大会成立之前有所活动,保证万无一失。为此,杜月笙密令手下的恒社成员、门徒好友,明里宣传,暗中拉票,但凡能打的招呼都要打,能拉的关系都要拉。
凭着他多年罗织的各个层面的关系,很快打通了各个关节。那些无意争取议长之职,或者争取无望的人,纷纷表示支持杜月笙当选参议长。况且,在参加选举的参议员中,恒社成员就超过了一半,杜月笙自以为胜券在握。为此,他还特意让出自己创办的“正始中学”作为大会的筹备处。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大亨杜月笙即将登上政治舞台,当选最高民意机构的首脑之时,突然传来一个足以让人震惊不已的消息。南京方面传出话来,蒋介石希望上海社会局局长潘公展当选上海参议会议长。
潘公展是陈立夫cc派的骨干,亦是蒋介石的亲信。这个消息无异于向杜月笙的头上泼了一桶冷水,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议长席位,居然被蒋介石给搅了局。参议会是民意机构,蒋介石插手其中,控制民意,于法不通。更让杜月笙难咽下这口气的是,八年抗战,自己追随蒋介石,出工出力,蒋介石不念旧情也罢了,居然在这个时候拆自己的台。
蒋介石钦定潘公展,把自己晾在一边,杜月笙懊恼不已,当下决定,即便不当这个议长,也一定要别别苗头,挽回些颜面。
几天之后,上海市长吴国桢登门造访,两人密谈了很久。吴国桢的意见很明确,希望杜月笙能让出议长的职位,自己也好在蒋介石面前有个交代。杜月笙无可奈何地说:“全上海的人都在看着我,你叫我如何下得了这个台?”
吴国桢也觉得这桩事体着实难办,思来想去,他突然有了主意说:“要想两全其美,只能大家来做个‘退位让贤’的局,即保证你不坍台,又遂了南京方面的意。”
“如何做局?”
吴国桢说:“现在外面的风声都认定议长席位属于你杜月笙,依我看,你还是要参与竞选,当选之后你再找个理由推掉,既不失颜面,还可以彰显你大度让贤的风范。”
虽说杜月笙心有不甘,但他知道,即便自己是一品大百姓,也要遵循民不与官斗的处世原则,何况这个官还是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因此,杜月笙只好勉强答应下来,一切按照吴国桢的意思行事。
随后,杜月笙将自己的智囊团召集起来,当众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一次当选,然后让贤。原本众人拉票、联络格外起劲,听他这样一说,不免莫名其妙。当听说南京方面已经授意潘公展出任参议长时,大家愤愤不平,骂声四起,扬言即便杜先生当不成这个议长,最好也要“光荣全票当选”,然后再让贤,触触蒋介石的霉头。
1946年12月,上海市参议会在正始中学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当日实到市参议员一百八十余人,吴国桢出任主席。杜月笙穿着夹袍马褂,在万墨林等人的陪同下,步履轻缓地走入会场。
会议开始后,先举行当选议员宣誓就职典礼。宣誓过后,吴国桢对筹备成立市参议会经过做了汇报,紧接着便是戏剧化的正、副议长选举。
根据选举要求,一百八十位议员在不记名的选票上题上议长的姓名。开票的时候,在场的各人都认为这次杜月笙做足了准备,前后左右都打了招呼,他的名字一定会一路唱到底。
哪曾想,唱票员一开始便接连唱出几张空白票,让在座的众人相顾愕然。尤其是恒社的成员焦急万分,原本打算要让杜月笙来个全票当选,触触蒋介石的霉头,孰料接连唱出空白票,不仅让杜月笙颜面扫地,更让这些杜月笙的门人徒弟白费力气,空欢喜一场。
出现这种情况让杜月笙实在没有想到,他的脸色也随着空白票一阵阵发白。一直唱到四十张以后,才出现杜月笙的名字。大家心里有数,这其中一定是有人捣鬼,让满载信心的杜系中人变成了人人嘲弄的对象。
颇为有趣的是,唱票员是个苏北人,居然把“杜”念成了“赌”,杜月笙变成了赌月笙,似乎有意揭开他的老底。唱票员每念一遍他的名字,杜月笙的脸色都红一阵白一阵。好不容易熬到唱票员念完,最终杜月笙以一百一十六票,成功当选为参议长。
当吴国桢高声宣布杜月笙成功当选第一任参议会议长时,杜月笙才缓缓地迎着掌声站起身来。此时,杜月笙已经兴趣全无,他没有拿出事先准备的讲稿,而是低声而吃力地说道:“诸位参议员先生,我杜某人德薄能浅,毫无政治常识。蒙各位抬爱,万分感激……但因体弱多病,恐辜负诸公厚意。上海系通都大邑,议长责任重大,希望能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能人,出任参议长,杜某人甘愿让贤。”
说到这里,他发觉此番言辞实在过于客气,心中一口恶气难以抒发。突然,他又站直了身子,对主席台的吴国桢等人投去讽嘲的目光,随即揶揄道:“以杜某人愚见,最好请德高望重、政治经验丰富的潘公展先生担任议长。”
说完,杜月笙从另一个口袋里摸出预先拟就的辞职呈文,扔给吴国桢。他回到原位上坐下,双目紧闭,咳喘不止,真像生了一场大病。
一百多位参议员见杜月笙辞职之意“态度坚决”,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经过短暂的“商讨”,大会很快同意了杜月笙的辞呈。接着是吴国桢代为宣读他的辞文,并按照先前的程序,又进行了一次投票,上海市社会局长潘公展顺理成章地拿到参议会议长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