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借“工运”插手政界
第11章借“工运”插手政界
仗义援助吴同根
1928年9月,发生了一件震惊整个上海滩的华人遇害事件,继而引发民众极大的反法情绪。杜月笙敢为人先,挺身而出,为遇害家属讨回公道,从而赢得了广泛赞誉。
那是9月16日深夜时分,法商电车司机吴同根下班,正准备驾车回厂。当空车行驶至法租界霞飞路口时,迎面遇见五个酩酊大醉的法国水兵。这些法国佬拦住汽车,强行攀登,操着一口洋泾浜的中国话,吵嚷着让吴同根开车带他们去兜风。
吴同根生性老实本分,哪里敢得罪这些蛮不讲理的法国水兵,于是苦苦哀求,公司有规定,调车回厂的时候不能搭载乘客,希望他们下车,自己也好早点儿赶回去交差。法国兵仰仗人多势众,耍起酒疯。由于彼此语言不通,吴同根的苦苦哀求,惹恼了其中的一个法国兵。他凶性大发,顺手从衣袋中抽出一把弹簧刀,众目睽睽之下,猛地一刀刺向吴同根的左眼,穿透颅脑。
伴随着一声惨呼,吴同根登时血流如涌,身子向后一栽,两脚一伸,当场身亡。可怜的吴同根,老母尚在,有弟兄两人,子女八人,妻亦在怀孕中。一家十数口衣食住行全赖他一人之力维持,却不幸命丧法国凶徒之手。
当街行凶之后,法国兵竟然拍拍衣袖,扬长而去。这一暴行引起在场中国同胞的极大愤慨,同胞们群情激愤,义愤填膺,拦住杀人凶手,势要讨个说法。那几个法国人知道惹了众怒,怕走不脱,便抽出枪来,叽里呱啦乱喊一通,吓退众人,一阵风似的跑了。第二天,各大报刊纷纷刊发惨案发生的新闻,声讨法国水兵的残暴凶恶,草菅人命。
于是,整个上海为之震撼,工商界组织纷纷发表措词激烈的宣言,号召民众团结一致,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租界。
吴同根所在的法商电气电车公司的工友们也在大声疾呼:“帝国主义在我华族土地为所欲为,欺我同胞,压我善民,……吴同根的死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侮辱,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侮辱!”
尽管中国同胞同仇敌忾,声讨之声不绝于耳,但法租界却对如此惊人血案不闻不问,暗中企图收买新闻界人士,消弭对己不利的言论。迫于舆论压力,国民政府责成上海官方向法国总领事提出抗议,要求法当局道歉,惩治凶手,抚恤家属。但当时的法国总领事范尓迪只是冷冷地答复一句:“肇事的水兵已经被拘禁了。”而对于凶手的身份、具体惩罚办法,乃至吴同根家人的赔偿、抚恤等问题,范尔迪却只字不提。如此傲慢冷漠的态度,未免有些太过分了。范尓迪无视中国人的生命和愤慨,一味不理不睬,装聋作哑,激起了法租界华人的强烈反法情绪。
由于此事影响甚大,杜月笙也坐不住了。于是在众人的期盼中,杜月笙作为法租界的头号大亨,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展开了与法国领事的交涉。
他先是派人调查了惨案发生的具体经过,又命秘书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翻译成法文。至于凶手的具体情况,他也调查得清清楚楚,在场的目击证人,由于杜用笙的出面,也纷纷挺身而出,自愿作证。
平日里,法国总领事范尓迪与杜月笙私交甚笃,他知道杜月笙的势力遍布英、法、华三界,党徒众多,一呼百应,因此不敢小觑。而杜月笙要想在烟赌两档生意上畅行无阻,也免不了要打点这位法国佬。杜月笙发烟土财,范尓迪坐地分赃,一个月要拿杜月笙十几万大洋。
那一天,杜月笙带着翻译,坐着汽车,直奔法国领事馆。见到范尓迪的时候,杜月笙也不客套,直接挑明来意。
范尓迪满脸堆笑说道:“杜先生,您何必来管这种闲事呢?”
杜月笙回答得简简单单,字正腔圆:“我是中国人,中国人的闲事自然要管。”
范尓迪见来者不善,眉头一皱,摇着脑袋说:“杜先生,这种事情解决起来很麻烦。”
杜月笙针锋相对地回答:“这件事情不解决,我看只有更麻烦!”
“为什么呢?”
“中国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希望你不要省了小麻烦,反而添了大问题。”
范尓迪见杜月笙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于是委婉地说:“你应该知道,按照我们法兰西的法律,喝醉的人如果触犯法律,是可以减免刑罚的。现在凶手已经被抓了起来,我们会依据法律处分他,至于如何处分,要听法国大法官的裁决,中国人又何必过问呢?”
“领事先生,据我所知,肇事的凶手并不曾被抓,我看你根本没有解决这件事情的诚意。”杜月笙愤愤说道。
“你怎么知道?”
杜月笙并未回答,只是示意了一下翻译,翻译赶紧将早已准备好的报告悉数递给范尓迪。这份报告做得相当详细,包括那个法国水兵自从醉酒杀人以后一直到现在的自由行踪和种种动态。
范尓迪粗略翻了一下报告,苦笑一声,说道:“杜先生,您真要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