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入青帮,进黄门
第3章入青帮,进黄门
拜香堂入了青帮
就在杜月笙为大阿姐忙前跑后的时候,偶然结识了另外一位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此人名叫陈世昌,外号“套签子福生”,没什么本事,专门在小东门一带干嫖和赌两档营生。
所谓套签子,无非是一种在街头巷尾骗人的小把戏。在一只铁筒内装有签子状的牌九或者染成各种颜色的竹签,庄家与赌客各抽取五支,若是赌牌九,则要看配出牌点儿的大小;如果赌颜色,就要看某一颜色的多少来决定输赢。赌注不限,可以是铜板、现洋或者各色物品。
陈世昌就在十六铺小东门一带沿街兜卖兜赌。出于适应环境的需要,他早年投身青帮,算是“通”字辈的成员,虽然只是个小角色,但大树底下好乘凉。青帮这棵大树,至少可以庇佑他行走江湖之时,免遭地痞流氓的欺辱与敲诈。
自从杜月笙流连于小东门的烟花巷之后,便和陈世昌结下了不解之缘。“套签子福生”慧眼识人,他觉得杜月笙不但聪明伶俐,而且适应能力很强,是个难得的后生。而此时的杜月笙,恰巧也想在这个阴阳地界找座稳妥的靠山,免得以后吃亏上当,于是他们二人一拍即合,由陈世昌开香堂,收了杜月笙这个门人。
青帮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间组织,大约在清雍正四年间,由三位义结金兰的兄弟所创,他们分别是翁岩、钱坚及潘清。这三人皆擅拳术,能力出众而且深得众望,手下徒众大多以承运漕粮为业,因此也称粮船帮。因其影响力广,大江南北入帮者极多。一直到民国时期,青帮都是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据传,青帮的祖师为罗祖,而翁岩、钱坚及潘清均为罗祖的门徒。乾隆年间,此三人为朝廷运粮,奉准钦命,招徒一千三百二十六名,带粮船一千九百九十只半。因名义上系襄助朝廷,故称“青帮”。
运粮之后,翁、潘、钱因漕运有功,得授武职,于是公开奉罗祖为祖师,正式创立青帮组织,又分别收徒,立下三堂六部二十四辈以及十大帮规。青帮起于漕运,因此多流传于江南一带。后因海运兴起,漕运没落,于是大批青帮弟子进入上海,转投其他行业。
当时上海工人的80%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而青帮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党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开展各种活动。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戴笠就曾经利用青帮人员为其做情报工作,因此,青帮的势力愈加强大,很多革命党和洪门会员也投入青帮,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皆是青帮人士。
民国以前,上海滩的青帮中人系以大字辈当家,如张仁奎、高士奎、樊瑾成、王德龄都是大字辈的人物。陈世昌只是一个小角色,算“通”字辈,而杜月笙那时候初出茅庐,拜了陈世昌为师,自然成了青帮中的“悟”字辈。有人觉得,堂堂杜月笙竟会拜陈世昌为老头子,实在是不值得。其实在当时的杜月笙心目中,陈世昌俨然已经算得上一位像样的人物了。
与杜月笙一同入青帮,拜陈世昌为“老头子”的,大概有十多人。这十多位同门基本上都是些无名无分的小角色,入青帮的目的也基本一样,只为在这个龙蛇混杂的花花世界找一座靠山。大家同拜一师,彼此互称同参兄弟。杜月笙的这些兄弟中,和他走得最近的有两位,一位叫马祥生,一位叫袁珊宝。
袁珊宝是上海小东门本地人氏,早年同样在水果行营生,与杜月笙所在的鸿元盛并不遥远。袁珊宝为人诚恳热心,而杜月笙个性豪爽慷慨,彼此互为知己,二人在一起时一搭一档,真称得上相得益彰。后来,杜月笙跻身上海三大亨的行列,在华格臬路营建华宅,袁珊宝便盖一幢房子在李梅路,和杜月笙的住宅前后毗连,以便老兄弟俩经常走动,谈天。
杜月笙的拜师会选在一个月落星稀的夜晚。那夜,杜月笙和袁珊宝从小东门一路颠簸,赶到市郊一座破败的小庙,二人心中抑制不住的紧张与兴奋,因为他们早已经预习过开香堂的礼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拜了老头子,可就是鸟上高枝了。二人还悉心准备了拜师的红帖以及敬师的红包,只要通过大典,他们就将是青帮中的“小师傅”了。
早在来之前,杜月笙和袁珊宝二人为敬师的红包该包多少钱,有过一番小小的争执。杜月笙在鸿元盛赚下的几块大洋除了添置衣物,基本都消耗在赌场和女人身上了,而袁珊宝同样囊中羞涩。两人罄其所有,把身边的钱集拢起来,数来数去,也只有三块银元。依袁珊宝的打算,每人包一块大洋表示一下即可,剩下一元留着自己度日。
但杜月笙却认为,拜香堂入青帮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拿得太少似乎不足以表达自己拜师的决心,因此坚持一家一块半。袁珊宝不答应,争执半天互不妥协,最后二人决定各送各的。袁珊宝送一块洋钿,杜月笙索性多送五角。殊不知,即便多送五角,他仍感觉不多,又暗中向王国生借了一个洋钿,瞒着袁珊宝,打开红纸包,偷偷放了进去。
按照青帮的“切口”,没有拜香堂的学生都还只能算是“倥子”,也就是没有参加任何组织的人。杜月笙、袁珊宝等十来个拜香堂的倥子,陆续走到了那座小庙近前,庙门紧闭,大家在门外等了一会儿,一位“引见师”出来点齐人数,便带着一队“倥子”直趋庙门。
杜月笙跟着他们来到庙门后,引见师伸手在门上轻轻敲了三下,一会儿便听见里面有人高声问道:“你是何人?”
按青帮规矩,在开香堂仪式中,任何人都不能答错一个字。“引见师”不慌不忙地道名报姓:“我是某某人,特来赶香堂。”
“此地抱香而上,你可有三帮九代?”
“有!”
“你带钱来否?”
“带了!”
“带了多少?”
“一百二十九文,内有一文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