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暗流涌动,抉择时刻
刘协在与徐晃那次“偶遇”后,满心皆是期待。他深知,要真正拉拢徐晃绝非易事,可这无疑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在宫中,刘协再次召见张子谦。刘协神色肃穆,沉声道:“子谦,现今徐晃之事至关重要,我们务必谨慎对待。若能得徐晃相助,我们对抗曹操之力将大幅增强。”
张子谦恭敬拱手,回应道:“陛下所言极是。臣自当继续派人密切留意徐晃之动向,寻觅恰当之机再次与他接触。”
刘协微微颔首,郑重说道:“此事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曹操之怀疑。”
与此同时,徐晃在曹操的严密监视之下,内心深陷挣扎之中。一方面,他对曹操的某些做法着实不满;另一方面,他又担忧背叛曹操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一日,徐晃在自己的营帐内独自沉思。这时,一名亲信士兵悄然走近,压低声音说道:“将军,近日外面有诸多关于陛下仁德与壮志的传言。而且,据说陛下对将军您极为赏识。”
徐晃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此事不可轻信。曹操丞相权势如日中天,我们切不可轻易动摇。”
士兵接着说道:“将军,属下也只是听闻。但属下觉得,如今局势动荡不安,将军或许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多做思量。”
徐晃沉默不语,心中思绪万千,如波涛翻涌。
而在曹操这边,他对徐晃的怀疑愈发加深。曹操再次找来荀彧商议。
曹操面色阴沉,话语中带着一丝忧虑:“文若,徐晃此人近来举动甚是可疑,我担心他会被刘协拉拢。你可有何良策?”
荀彧思索片刻,缓缓说道:“丞相,徐晃乃忠勇之士,或许只是一时被传言所迷惑。我们可以给予他更多的信任与赏赐,以此稳定他的心。”
曹操微微点头,果断说道:“好,就依你之计。派人给徐晃送去丰厚之赏赐,并传达我的信任与期望。”
荀彧领命而去。曹操心中暗忖,他绝不允许任何人背叛自己。
当徐晃收到曹操的赏赐时,心中更加纠结。他清楚,曹操这是在试探他,也是在警告他。
就在徐晃陷入两难困境之际,张子谦再次秘密派人联系他。来人带来了刘协的一封密信。
信中,刘协言辞恳切,诚挚地表达了对徐晃的赏识与期望,同时也承诺若徐晃相助,将来必定给予他重赏与高位。
徐晃缓缓地将手中的信件合上,双眉紧蹙,眼中满是复杂之色。这封信犹如一块巨石投入他原本平静的心湖,掀起阵阵波澜。他深知,此刻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关乎生死荣辱、前途命运的艰难抉择。
那封信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徐晃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过往的种种画面。主公曹操对他有知遇之恩,多年来跟随其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如今局势变幻莫测,汉室衰微,刘协身为天子却备受欺凌,这让徐晃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愤之情。
在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思想斗争之后,徐晃终于咬了咬牙,下定了决心。他要冒险一试!尽管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他背负叛徒之名,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但他觉得为了天下大义,值得去拼一把。
于是,徐晃小心翼翼地提起笔,蘸饱墨汁,在一张洁白的信笺上写下了给刘协的回复。他的笔触略显颤抖,字里行间透露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在信中,徐晃表示愿意为陛下效力,尽忠职守,但同时也坦诚地说明目前尚不能公开与曹操决裂,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还需静待良机。
当刘协收到徐晃的回信时,他激动得难以自抑,双手微微颤抖着展开信纸。读完之后,刘协脸上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知道,自己又多了一份强大的助力,重振汉室江山或许不再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