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笑语
第十二章笑语
月光洒在万丈苍穹之上,星光黯淡无光。
刺骨的寒风轻佛而过,修竹随风摇曳。马蹄趵趵,疾如闪电。
踏月色而至,仿佛不知疲倦。
仔细看,正是诗茯苓和闻人安。
他们颠簸了一整天,跋山涉水,风尘仆仆,早已人困马乏。
诗茯苓感觉再这么颠下去,她都要吐了,神色难看的对闻人安说:“快停下来吧,后面也没人追咱们,应该被百里尘述解决了。”
他们跑了这么久,一直不见后面来人,诗茯苓就知道是百里尘述帮他们把追兵堵住了。
毕竟他自己都说她是他的救命恩人,虽然诗茯苓没大放在心上,但她相信百里尘述是个重情义的人。
啧,怎么又胡乱相信别人。
不是说以后要做个无情的人吗?
真是记吃不记打了!
诗茯苓短暂的唾弃了自己的行为,并认真反省自己,见身后的闻人安还没有停,忍不住扭头望去。
只不过这一望,她便愣住了。
只见闻人安面色潮红,眼神无光,头一点一点的,连精神都是强打起来的。
他忍住喉咙里无法忽视的灼热,断断续续的找回自己的声音:“诗诗,要停咱们也得找个客栈停了。不然你睡大街啊?”说完他咽了口唾沫,然而这只会让他更加口干舌燥。诗茯苓擡手摸了摸他的额头。
果然,发烧了。
这两天一直在下雨,忽而连绵,忽而倾盆,好似要把西蜀的屈辱全都洗去。
她知道东离向来言行一致,对任何事都是势在必得,而西蜀已无力回天。
她让闻人安去劝阻姬翟辞,希望可以对京城的百姓减小些压力,也为自己潜入皇宫制造了方便,必要时也能帮玉京尧牵制一下东离军。
至于姬存希他们,她真不知道姬存希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去杀了张若英,生擒了玉京尧……导致她现在一想到待在自己身边七年的伙伴竟如此狼心狗肺,她都如窒息般难过。
诗茯苓都觉得西蜀下的不是雨,是她悲伤欲绝的眼泪。
所以她没事不会去想那个只会带给她悲伤的人,突然这么想到,是因为她看着闻人安面色通红,双手抓着缰绳把自己紧紧护在怀里,她的身前有闻人安怕她着凉为她披的外袍。
渔阳城离山城镇并不近,但他依然冒着雨来找她。
都是相交多年的挚友,怎么差别就这么大
“你穿上这袍子吧,本来就淋了雨生病了。在这么下去你会烧傻的。”诗茯苓说着就要脱下袍子还给闻人安。
闻人安却一把拉住她,食指抵在唇边:“嘘,快到客栈了。”
闻人安好像只是被马颠的且神志不清的往前栽,复尔又随着颠簸往后仰。
诗茯苓被他的动作弄的心惊胆战,双手紧紧握着缰绳。
虽说这个动作没什么用,主控马者是闻人安,但自己抓着也会增加心理安慰不是?好在闻人安眼睛雪亮,真的在不远处发现了客栈,结束了这九死一生的行程。
下了马,闻人安好似已经自觉无事,完成使命般,眼睛一闭,直直的向后倒去。
诗茯苓被他的动作吓了一跳,赶紧抓住他的手臂把他捞回来,才避免了闻人安的身体与地面的亲密接触。
可闻人安对她瘦小的身躯而言是在太重,诗茯苓只能把他的手臂绕过自己的脖颈,一手抓着闻人安的手臂,一手扶着他的腰,让他的半边身子都靠在自己的身板上。
刚想松口气,一滴水滴在她的鼻尖处,她以为是屋檐积的水,不太在意,托着闻人安去去敲门,没走两步,滂沱的大雨哗啦啦的倾下来,瞬间打湿了他们的青丝与衣衫。
诗茯苓僵在原地,无声的出了口浊气,都没来得及发表感慨。
那蠢马又不知道发什么神经,吼叫一声,不顾诗茯苓震惊的目光,冲进雨幕。
好啦,这下有时间感慨了……真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茯苓一瘸一拐费劲巴拉的擡手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大爷,手拿着烛台,映着脸上崎岖不平的皱纹。
看着还挺慈祥的。
诗茯苓朝她欠了欠身,说明来意:“抱歉打扰您了。我和家兄日夜兼程,舟车劳顿,路过此地。希望在贵栈小住几晚。不知这里是否还有空房?”
老头一听他们是来住店的,别提多高兴了,连忙招手:“有有有。快进快进。
“谢谢。”诗茯苓简单道谢后,托着闻人安跟在老头身后,走到柜台,她略感奇怪到:“老人家,您这里一个帮手都没有,平时忙的过来吗?”
那老头听她这么说,面露愁色:“哎呦,姑娘,你是外地来的吧,这国破山亡的,那人不都赶着回家看自己老娘媳妇了吗?我要不住在这儿,我也跑,省的天天睡觉都要捂着脖子。”
诗茯苓一听,感觉也有道理,便也不多话,开了两间房就拉着闻人安上楼。
她向老头借了炉灶,准备烧些热水给闻人安。
绝对不是因为他刚躺床上一直迷迷糊糊的乱叫,诗茯苓被烦的不行才借口出来的。
这小客栈可真诡异,一个人都没有,虽然老头说的也很有道理。
但这么晚他们俩人出现在这里,那老头都不多问一句
不过管他呢,有个顶儿遮着雨,有个床可以睡,这还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