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大跃进(七)
第二天早晨陈清水又回到村里,他还有心事,他想亲眼看看大锅饭是如何运作的。
陈清水回到家不多会儿,大街上传来了铁皮喇叭的叫喊声:“各家各户注意了,吃饭时间到了,今天是大食堂的第一顿饭,人人要遵守秩序,拿好碗筷排队打饭,不要乱,更不要吵闹。还有,都听好了,各小队的社员都要去自己小队的食堂打饭,不要跑错了地方,跑错地方人家不给饭吃。再就是,别晚了打饭时间,一天两顿饭,早饭九点饭,下午三点开饭,错过时间食堂里就不打给饭吃,那就一天饿着肚子干活,犯不着。”
陈清水听到喊声笑了笑,他听出来了,喊话人是陈清亮。他心想,这家伙进步了,由合作社负责人升任大队长了,不错,值得表扬。
喊话人走远了,陈清水拿上一只碗,又拿好了两角钱也跑去食堂排队打饭。他来到食堂一看,大门外已经站满了前来打饭的人群,男女老少不下一百五十人。其实这数目还不够,应该还有几十人没有到场。
开饭时间到了,人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开始打饭。
陈清水注意到饭食分配还是有章可循的,并不是伙夫随意分发。青壮年劳力是每人五个馒头,女劳力是四个馒头,老人和少年不分男女都三个馒头,娃娃们两个馒头。菜是每人一勺子白菜萝卜丁,汤水是能照见人脸的一碗面水。凭心而论,这伙食还算不错,数量不算少,一般人是可以吃饱肚子的。
陈清水也打了一份,他把饭碗放到一边又从衣兜里掏出两角钱交给了伙夫。伙夫说:“你就吃一顿饭,这饭又都是大家伙的,没必要掏钱买。”
陈清水说:“那不行,这个光我不能沾,食堂是大伙的,没有我的份儿,我来吃饭没有不拿钱的理儿,这钱该收一定收。”
伙夫不是别人,是曹世军的父亲曹青兰。曹青兰问陈清水:“陈书记,你今天不是单独来吃这顿饭的吧?应该是来视察工作的,对吧?”
“可以这么说。大食堂是新生事物,更是创举,我来看看运营情况,看看是什么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后便于开展工作。”陈清水说。
“那好,我就收下你的钱,待会儿我再报给会计下账。”曹青兰说完接过钱来,然后又问陈清水,“清水,你觉得这饭咋样?”
陈清水笑笑说:“很好,档次不低呀!大锅饭能吃上不掺野菜的馒头,还有每人一勺熟菜,这应该是上等的生活水平了。我估计这伙食标准在我们临泗人民公社乃至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至于将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就很难说了,但愿比这还好,标准还高。说起来农村走公社化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的有力举措。不过,长期吃大锅饭未必行得通。”
“是呀,我感觉也是,也许以后还会改变策略,国家的事谁也不好说。”曹青兰说。
“好了,不说这事了。你们忙吧,我有空再来!”
说实在的,泉洼村的大锅饭标准的确很高,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陈清水心想,也许这是第一天开伙的原因,搞得好一点,好让社员们对吃大锅饭有信心,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至于往后饭食是否还是这样那就不好说了。其实将来能不能继续吃上这样的饭,决定的因素不在人,而在天。如果老天每年都是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都能有好收成这样的大锅饭还是能坚持吃下去的,也能吃好。可如果一旦失收,别说吃好饭,就连菜团子恐怕都吃不上,那大锅饭就很难继续,停伙的可能性就很大。
陈清水想了许多,心里很不平静。吃过饭他回到公社,就今天在泉洼村看到的情况召集党委一班人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陈清水说:“同志们,我刚才从老家食堂回来,还打了一份饭,那饭质量还不错,有馒头,有菜,有汤水,档次不低。我不知道其他村的食堂情况如何,是否也与泉洼村差不多,如果也一样,那真是不错。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感觉这不是办法,不是长久之计。你们想,农村那么多人口都去吃食堂,还要长期坚持,这根本不现实。不说食堂运营有多么困难,就说它每天都吃同样的饭就是不足之处,它不能照顾所有人,比如病人、孕妇、老人,这些人是需要特殊照顾的,食堂就做不到。如果每天饭食都一个样,对这些特殊人群就是问题。还有,如果大锅饭哪天坚持不下来了老百姓怎么办?他们家里都没有了粮食,不能眼睁睁地饿肚子吧?”
说到这里马社长插话了,他说:“陈书记,你考虑的是否过多了?不用担心,我们只负责执行就是,上级既然号召这样做就有他们的理由,我相信上级早就做了全面考虑,已经对突发事件有了应对之策,到时就会拿出来,用不着我们担心。”
陈清水说:“但愿吧!吃大锅饭人员是集中起来了,也便于管理,便于调配,这是有利的一面。可每天都这样,吃饭乱哄哄的,就像做游戏一样,也不是好办法。早去的饭都吃完了,晚去的还没打上饭,顿顿饭如此,你们觉得咋样?我希望你们会后都去各村走走看看,回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还有,走下去不能光看,发现问题还要及时解决,力争把各村食堂办得有声有色,好吧?我说了不少了,你们大伙也说说自己的看法想法!”
人们说没有什么想法看法。
陈清水说:“既然大家没有想法,那就散会。散会后请各位分头去各村走一走,看一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不需要汇报,自己做主就行了。”
陈清水说完人们纷纷起身走出会议室,然后分头去各村查看情况。
说起大食堂,一开始运营还比较顺利,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逐渐暴露,好多人对大食堂颇有微词,什么口粮不够用,数量分配不公,食堂内部存在营私舞弊行为,伙夫私自带馒头回家等等,再后来发展到农户揭发有人私藏粮食,家里夜间偷偷开小灶,致使食堂质量下降。食堂问题越来越严重。
陈清水感觉事态有些不妙,他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听起来是一些小事,其实不然,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小问题慢慢就会演变成大问题,矛盾越积越严重。
问题既然出现了那就要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不能任其发展。说起这些问题,它也并不是临泗人民公社一处出现的问题,其他公社也是一样,有些地方还很严重。这些问题很快反映给了上级党委,上级党委高度重视,下令各村工作队积极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尤其对私藏粮食问题更要抓紧解决,如有必要,可以入户搜查,尽快平息老百姓的不满情绪。
入户搜查这可是得罪人的差事,阻力肯定不小,因为它牵扯到老百姓吃饭问题,活命问题,没收他们的粮食就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老百姓不会听之任之,搞不好还会有人进行暴力抵抗。
陈清水对入户搜查表现不积极,他把这项工作交给了马社长,他不打算过多参与。(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