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南北史演义(下册)》(46)
第九十六回雁门关之围
话说涿郡盗贼卢明月虽然败死,上谷贼王须拔又自称漫天王,占地称燕国,还有魏刀儿自称历山飞,彼此各拥众十万,北连突厥,南掠燕赵。炀帝听闻盗贼蜂起,百姓逃亡,于是下诏让百姓迁徙入城,就近给予田地。郡县驿站村庄一律增建城垒,随时防范。这时有个方士安伽陀上书说李氏当为天子,劝炀帝杀尽李姓人。炀帝本来对上次杨梅树衰败,玉李树茂盛的事情疑惑不已,他又想起其父在位时,曾梦到洪水淹没都城,因此迁都大兴。这时朝中有个人名叫李浑,他是隋初期太师李穆的第十子,世代袭承封爵,宗族很是强盛。既然是李姓,浑字左边旁又是个三点水,而且李浑的侄子将作监李敏,小名叫洪儿。因为这种种的巧合,令炀帝很不安,他觉得应该先发制人,因此召李敏入宫,说他小名不好,犯了天子的大忌。李敏表示愿意立即改名,哪知炀帝是叫他自杀,只是一时说不出口。李敏惶恐不安,一回到家中就将事情告诉叔叔李浑,彼此想方设法,寻求生路,免不了早晚商议良策。偏偏有人将此事宣扬了出去,竟然被李浑的冤家宇文述得知了。原来,以前李穆病死时,嫡孙李筠应该袭承爵位,李浑却将李筠害死,并向宇文述求援,说愿意将袭爵后采邑分一半给宇文述,作为酬劳。因此宇文述为他在炀帝面前吹捧,使李浑得以袭承父封。
后来李浑竟背弃前约,丝毫没有酬谢宇文述,宇文述愤恨不已,整天想着如何报复他。恰巧炀帝有怀疑李浑的意思,于是暗中嘱咐郎将裴仁基等人弹劾李浑和李敏暗中图谋不轨。于是炀帝将李浑叔侄收监入狱,命令问刑官严加审理,但始终得不到确切的证据。宇文述担心案狱平反,又派人去诱骗李浑的妻子,让她快速自首,免得连累家族。李浑的妻子只求活命,竟听了宇文述的话。宇文述代她写好奏表,诬供李浑蓄谋已久,之前曾因圣驾征辽,就谋划立李敏为天子,还逼迫李浑的妻子签名上呈。炀帝看后,立即下诏诛杀李浑和李敏。李浑的妻子总以为自己活了下来,偏偏又被宇文述派人毒杀。就连李浑的宗族也一股脑儿坐罪遭刑,一班冤死鬼共入冥府,这真叫作死不瞑目呢。京都中人都为李浑、李敏喊冤,怨声四起。偏偏亲卫校尉高德儒奏称凤凰栖于朝堂,天降福瑞。炀帝召问百官,是否属实,百官明知这是高德儒在捣鬼,也只好说曾目睹,俯拜称贺。炀帝高兴不已,提拔高德儒为朝散大夫,赏赐百段布帛。等到退朝后,百官相互询问真假,有几个说看见两只孔雀从西苑飞往朝中,转眼间就飞走了,大家才付诸一笑,各自回府第去了。
这时突厥的启民可汗已死,其子咄吉世继位,也被隋廷册封,赐号始毕可汗。始毕可汗见义成公主尚在盛年,难免暗中生羡,就想要占为己妻,好在公主随缘乐助,也肯降尊就卑,竟和始毕可汗成为夫妇。始毕可汗就按照胡地风俗上表请求恩准,炀帝想起自己与宣华夫人之事,并没有驳斥,反倒说是入乡随俗,应该准奏。始毕可汗喜出望外,亲自到东都朝拜,炀帝照章优待,慰劳有加,始毕可汗住了好几天才告辞离去。始毕可汗有勇有谋,招兵养马,部落日渐强盛,隋黄门侍郎裴矩见始毕可汗日益强大,担心成为后患,便奏请封始毕可汗的弟弟咄吉设为南面可汗,分减突厥的势力。炀帝也同意了,便派遣使臣去册封咄吉设,无奈咄吉设性情懦弱,不敢接受诏令,隋使徒劳跋涉,奉诏还朝。始毕可汗听说后,知道是隋廷有意播弄,暗中生恨。裴矩因为最初的计策没有成功,又打探到突厥达官史蜀胡是始毕可汗的军师,于是用好言厚禄把他诱骗到中原,暗中设下埋伏,把史蜀胡杀死。始毕可汗失了谋臣,更加怀恨在心,从此与隋朝有了仇恨。
这时汾阳宫告成,炀帝便带着多名妃嫔和赵王杨杲(即炀帝的第三子)前往汾阳,但怕途中遭遇盗贼,于是特地调派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先行清扫道路。果然,李渊去后发现叛贼头目母端儿和敬盘陀等人在龙门左右活动。李渊遣发河东兵去剿捕,击破母端儿,收降敬盘陀,道路肃清。炀帝才得以平安抵达汾阳宫。汾阳宫刚刚建成,自然华丽异常,但是因地势的局限,面积不够宽敞。百官和士卒不能入居宫内,只能散布在山谷,结草为营,暂时栖居。当时是大业十一年初夏,天气渐暖,炀帝想在宫中避暑,住了一百多天,等到秋高气爽,本应该启程南归,偏偏他想顺道北巡,又从汾阳出发,前往塞外。出了长城后,忽然突厥来了密使,是奉义成公主的差遣前来上书。炀帝取书看阅,只瞧了几行,就大惊失色地说道:“不好了!不好了!始毕要来袭击朕!”说着,炀帝立即命人将来使留住,又下令队伍掉转回去,驰入雁门关。众人听说有急变,仓促回头,才将圣驾拥护返回长城,把雁门关闭住。突然听到胡哨声、号炮声、人马声交杂传来,炀帝当下就登城北望,远远看到胡骑漫山遍野,一起冲来,前队都是弓弩手,人没到关下,就已弯弓搭箭,箭像雨点一般射来。只听“嗖”的一声,一支箭把炀帝的御盖射穿。炀帝把头一摸,侥幸脑袋没被射着,那五尺长的一支硬箭从炀帝的袍袖下拂落。炀帝吓得一身冷汗,急忙下城,和赵王杨杲相拥着哭泣,哭得两眼都红肿了,十分后悔北上出塞。将士等人前来请旨,报称始毕可汗兵马约有数十万人,如果开关迎战,恐怕寡不敌众,不如留在关内抵挡。炀帝踌躇多时,勉强镇定心神,传谕众人道:“可恨那始毕,无故前来袭击,你等只要努力拒贼,朕保证你们荣华富贵,有官职的人依次进阶,无官职的人,官升六品。”将士一听踊跃欢呼,高呼万岁,就是寻常的民兵也想乘此邀功,全都摩拳擦掌,据关抗战。始毕可汗麾众猛扑,守卒也抵死不退,足足坚持了一二十天。
炀帝又诏令天下招募兵马,邻近守吏纷纷前来勤王。屯卫将军云定兴也募集壮丁,令火速赶往,其中有一个少年豪杰前来应募,云定兴见他器宇非凡,便问其来历,那少年答称姓李,名叫世民,是现任抚慰大使李渊的次子。云定兴欣喜说道:“将门生将,古语不虚,但看你还是个少年,恐怕不能为国效力。”李世民朗声说道:“我已经十六岁了,怎见得不能效劳?况且将在谋不在勇,难道必须临阵杀敌才能是将才吗?”云定兴不禁称奇,就让他坐下,向他询问救驾的计策。李世民答道:“始毕骤然举兵来围攻天子,必是见我仓促间不能赶来救援,所以才敢如此猖獗。此处兵少,招募的人又多是乌合之众,不堪抵御胡虏,唯今之计只能虚张声势作为疑兵,白天摇动旌旗,密布数十里,夜间击鼓相应,喧声四达,胡虏必认为我方援军已到,不敢再战,自然望风逃去。”云定兴鼓掌称妙,便依计施行。始毕可汗果然疑惧,不敢急攻雁门关。
炀帝又特派密使跟随突厥来使入关,从小路绕到突厥的牙帐,请义成公主设法解围。义成公主于是写信给始毕可汗,谎称北方有急,催促始毕可汗还军。始毕可汗不能前进,又怕后顾之忧,只得撤兵解围,失意地回去。炀帝因始毕可汗退兵,又放大了胆,派遣骑兵去追击。始毕可汗已经走远,只剩下后面的老弱残兵一二千人被官军掳掠回来,复命报功。炀帝下令斩首,把头悬示门上,然后启程南归。到达太原时,宇文述等人奏请仍然回到东都,忽有一老臣进谏道:“近年来盗贼层出不穷,兵马疲惫,愿陛下回到西京稳固根本,才是长久之计。”炀帝一瞧,是光禄大夫苏威,便怅然说道:“卿说的有道理,朕当依卿。”苏威便退出来了。原来苏威自从阻止炀帝建造长城,忤逆旨意被炀帝罢免,没多久他又被起任为纳言,随后又晋升为光禄大夫,加封房公。此次他也跟随炀帝来到雁门关,所以才有了这番请求。
炀帝见苏威已经告退,又召宇文述前来商议。宇文述答道:“随行官员的妻子大多在东都,就算要返回西京,也应该先到洛阳小歇几日,再从潼关入京也不迟。”炀帝的本意也是想前往洛阳,宇文述揣摩圣意,巧为迎合,当然句句投机。于是炀帝下令暂且不去关中,先从太原南下,直达东都。到了东都,炀帝环顾街市,对侍臣说道:“都中的人还很多啊,不可不防。”侍臣没有明白炀帝话中的意思,唯唯而罢,后来经一些聪明人从旁猜测,才得知炀帝话中的意思。原来炀帝觉得之前杨玄感的叛党杀得太少了,还有余党混迹在都中,所以不能不防。其实人民反叛全仗着君主去善加抚慰,岂是一味地诛杀能荡平的?并且炀帝喜杀厌赏,性情暴戾刻薄,从前平定杨玄感时,许多有功劳的人都没有得到赏赐。这次将士固守雁门关,共计一万七千人,事后记录功绩时,只有一千五百人得到晋封,和在雁门关所颁的谕旨完全不相符。将士们认为皇帝金口玉言,可到了颁赏的时候就像儿戏,都有怨言。樊子盖代众将报功请赏,也说不应该失信于将士,炀帝脸色大变,说道:“你想收买人心吗?”樊子盖碰了个钉子,也不敢再说什么。于是军心解体,各怀二心。
那炀帝在东都流连忘返,始终不愿入关中,整日里沉迷酒色,喝美酒,偎红颜,恣意贪欢,不顾性命。一天,他对近侍说道:“天子享受天下的富贵,应该竭尽天下的欢乐,如今宫苑建筑虽然宏伟壮丽,足以显示尊荣,但可惜没有曲房小室,能让朕悄悄地寻乐追欢,如果现在有良工巧匠为朕建造一座精巧的宫室,朕生平愿足,决计从此终老了。”话还没说完,近侍高昌奏陈说:“臣有一友,姓项名升,是浙江人氏,他曾说自己能建造精巧的宫室,请陛下召他前来,定能别出心裁,曲中圣意。”炀帝说道:“既然有这样的人,你快去替我召来!”高昌领旨前去。过了十来天,高昌已将项升召来,引见给炀帝。炀帝说道:“高昌推荐你,说你能建造宫室,朕嫌此处宫殿都太阔大,没有逶迤曲折的妙趣,所以命你另外建造。”项升答道:“小臣虽然粗懂建造,只怕不能理会圣意,请容我先绘就图样,请圣上裁决,然后再开工。”炀帝说道:“你说得有理,但不能拖延。”项升领旨退下,赶紧画图,费了好几日工夫才将图样画成,呈献给炀帝。炀帝展开细看,见到上面画着一座大楼,却有无数个房间,无数的门户,左一转,右一转,离离奇奇看不明白。经项升在旁指示,才觉得有些头绪,便怡然说道:“图中这般曲折,造将起来一定精巧玲珑,朕非常满意。”说着,炀帝立即命内侍取出百端彩帛赏给项升,并命他即日开工,项升拜谢而出。炀帝又连下二诏:一是命令四方输运木材;一是催各郡征纳钱粮,并派舍人封德彝监督催办,如有迟延,指名弹劾,不得徇私。于是招募的工匠陆续赶到东都,项升就在芳华苑以东挑了一块幽静雅致的地方,依图赶建。大家试想一下!天下能有多少财力禁得起穷奢极欲的隋炀帝,今日造宫,明日造苑呢?东京才成,西苑又起,长城未了,运河又兴。还要南巡北狩,东征西略,把金钱浪费虚掷,完全不知节俭。就连隋文帝二十多年千辛万苦省下来的积蓄也被这位无道嗣君挥霍殆尽。古人说大俭以后必生奢男,难道是隋文帝太过节俭才应了这般报应吗?
话说项升奉命造楼,日夕赶建,再加上各方能工巧匠云集,巧夺天工,才过半年,已成八九,再装潢一下便可竣工。炀帝眼巴巴地盼望着楼室建成,一听说即将竣工,便亲自前往游幸。炀帝令项升在前面指引,自己从外面远望,只见楼阁参差错落,轩窗掩映,有的斜露出几曲朱栏,有时微微窥见一带绣幕,珠光玉色,与日影相应生辉。炀帝觉得光怪陆离,异常精彩。炀帝走进楼内,一层层游览,当中有一座正殿,画栋雕甍十分精致秀丽。到了楼上,只见幽房密室,错杂相间,令人目不暇接,好在百转千回,前遮后映,步步引入胜境,处处匪夷所思。楼阁中玉栏朱楯互相连属,重门复户,巧合回环,明明是在前轩,几个转弯,竟到后院;明明是在外廊,略微环绕,已在内房。这边是金虬绕栋,那边是玉兽卫门;这里是锁窗衔月,那里是珠牖迎风。炀帝东探西望,左顾右盼,累得目眩神迷,几乎不知身在何处了,于是对项升说道:“你竟有这般巧妙心思,真是难得。朕虽然没有到过神仙洞府,想来也不过如此了。”项升笑着答道:“还有幽秘房室,陛下还没有游遍呢。”炀帝又命项升领路,左一穿,右一折,果然有许多幽奇去处。等到了尽头,已经是山穷山尽,可不知怎么一绕又露出一条狭路,从狭路走过去,豁然开朗,又有好几间瑶台琼室,仿佛是别有洞天,不可思议。炀帝大喜地说道:“此楼曲折迷离,不但世人到此沉迷不知,就是神仙来游也会被迷住,朕特赐此楼为迷楼。”随后炀帝授封项升五品官阶。此后,炀帝不愿再回西苑,命中使许廷辅速到宫苑中,召选若干美人到迷楼居住。炀帝命人一面搬运细软物件到楼中,另一面挑选三千名良家童女到迷楼中做宫女。
炀帝又在楼上四阁中铺设四处大帐,逐一赐名:第一帐叫作散春愁,第二帐叫作醉忘归,第三帐叫作夜酣香,第四帐叫作延秋月。每帐中安排数十名宫女,轮番值守。炀帝除了游宴外,剩下的时间就在四帐中,干那些风流的勾当,所有军国大事全都撇到脑后,甚至一个多月都不看奏章,任由那三五个宠臣舞文弄法,搅乱朝纲。
少府监何稠又费尽心思造出一辆御女车,献给炀帝。什么叫作御女车呢?原来御女车的车子非常窄小,只能容纳一人,只是车下装有各种机关,可以随意上下,可以让男女交欢时不用费力,随车自然而动。更奇妙的是,无论什么女子,一经上车,手足都会被机关钩住,不能动弹,只能躺着身子任人摆弄。炀帝喜欢临幸童女,但每次都嫌她们娇怯推避,不能尽情宣淫,得到此车后,便挑选一个体态轻盈的处女,叫她上车仰卧。那处女不知车中奥妙,奉命登车,刚一睡倒,车下的机关立即钩住她的四肢,她正要用力挣扎,不料炀帝已经压在身上,剥去衣服强行交合。那宫女无处闪躲,霎时间血染御车,痛痒交并,既不敢哭,又不敢骂,而且不能自主,车内的机关自动控送,更是欲罢不能,无奈之下只能紧咬牙关,任他为所欲为。炀帝此时真是快活极了,好不容易过了一二个时辰才云收雨散,心满意足地下车了。
第二天,炀帝赏赐何稠黄金千两,何稠叩谢后,退到同僚当中夸耀自己心思巧妙,旁边有一人冷笑道:“一车只能容纳一人,还算不得精巧,况且天子整日居住在迷楼,正嫌楼中不能乘车,你怎么不再造一辆车,让陛下既能御女又能登高呢,这才算得上是心灵手巧呢。”
何稠被他一说,黯然地回到家中,日夜构思,又造出一辆转关车,几经拆卸改造才大功告成。真是天下无难事,总教有心人,这辆车的下面架设着双轮,左右暗藏枢纽,可上可下,登楼入阁,如履平地,尤其妙在车中御女,仍然和前车相似,能自行摇动,曲尽所欢。何稠造好此车后又献给炀帝,炀帝当即试验,一经推动,果然是转弯抹角,上下如飞。炀帝更是喜不自禁,便对何稠说道:“朕正烦恼在这迷楼里步行困难,现在得到这辆车,可以快意逍遥,卿的功劳很大,只是不知这车叫什么名字?”何稠回答道:“臣任意造成的,还没有取名字,请圣上御赐名号。”炀帝说道:“既然是卿任意造成的,可以供朕代步,那就叫任意车吧。”炀帝一边说,一边又命人取来金帛赏赐给何稠,并晋升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何稠拜谢后退下。
此后,炀帝每天在迷楼中乘着任意车往来取乐,又命画工精心绘制数十幅春宫图分挂在阁中,挑动宫女的情欲,让她们人人盼望临幸,自己好竭尽欢娱。恰巧有外官卸职来朝,献上数十面乌铜屏镜,高五尺,宽三尺,都是磨铜为镜,光可照人。炀帝立即命人放入寝宫,环列在榻前,每夜临幸宫女,各种情态都映入铜镜中,丝毫毕露。炀帝高兴地说道:“绘画都是虚像,只有这镜中影像才是真容,胜过画像千百倍。”于是炀帝厚赏外官,调赴美缺。只是炀帝一人精力有限,哪能把数千美女一一召幸?楼中被宠幸的宫女不少,但是不得近御的也有很多。一天,内侍呈上锦囊,内有无数诗信,炀帝随意抽阅数首,见字迹秀丽,诗意又极其哀怨,便轻轻地吟诵起来。第一张纸为自感诗,诗云:
庭绝玉辇迹,芳草渐成案。隐隐闻箫鼓,君恩何处多?欲泣不成泪,悲来强自歌。庭花方烂漫,无计奈春何?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不及闲花草,翻承雨露多。
炀帝读完,不禁大惊道:“这明明是抱怨朕没有宠幸,有这等诗才的定有绝世美貌,为何朕想不起来呢?”再看第二张纸,是赏梅诗,诗云:
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玉梅谢后和阳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炀帝再看第三张纸,有妆成一首,自伤一首,便依次看下。妆成诗云:
妆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
自伤诗云:
初入承明殿,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春寒侵入骨,独卧愁空房。飒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新爱惜,自待聊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待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方无双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良可伤。悬帛朱梁上,肝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炀帝看到这首诗,更加惊叹道:“这是已死了吗?”立即问内侍道:“这个锦囊是何人遗留下来的?”内侍答道:“是宫女侯氏遗下的,她已经自缢而死了。”炀帝潸然泪下,手中取过第四张纸,上有一首遗意诗,诗云:
秘洞扃仙卉,幽窗锁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
炀帝看到这首诗,不禁由悲转怒地说道:“原来是这厮误事,快去给我捉来。”左右问是何人,炀帝说是许廷辅。等左右奉命前去时,炀帝又问内侍道:“侯女死在何处?”内侍答在显仁宫,炀帝便急忙驾着任意车驰往宫中。内侍领着炀帝进入侯氏的寝室,只见侯女已经小殓,但仍颦眉瞋目,含着愁容,两腮上的红晕好似一朵带露娇花,未曾失去艳丽。炀帝捶胸顿足地说道:“人虽已死,却犹美如桃花,可痛!可惜!”我写到这里,也不禁难过。正是:
深宫寂寞有谁怜,拼死宁将丽质捐。
我为佳人犹一慰,尚完贞体返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