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1) - 南北史演义 - 蔡东藩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南北史演义 >

第六十二章《南北史演义(下册)》(11)

第六十一回外贼内乱并起

话说侯景伪传诏书解散援军,邵陵王萧纶等人大开军事会议,推举柳仲礼为主帅。萧纶对柳仲礼说道:“今天将军事全都委托给将军,请将军斟酌决定是进是退。”柳仲礼只是看着他,并没有说话,裴之高、王僧辩齐声说道:“将军拥有百万大军,眼看着宫阙沦陷,您于心何忍啊!现在我们只能竭力决战,不要再考虑别的了!”柳仲礼还是一句话也不说,于是大家都很失望,陆续离开了。邵陵王萧纶奔回会稽,柳仲礼和羊鸦仁、王僧辩、赵伯超等人打开营门投降了侯景,他们手下的兵士纷纷感到愤怒和惋惜。柳仲礼入城后,先去拜见侯景,然后入宫面见梁主。梁主知道柳仲礼不战而降,心痛无比,拒绝和他见面。他从宫里出来后又回家拜见父亲柳津,柳津愤怒地对他说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劳你来见我了!”后来,侯景下令,调柳仲礼回到司州,王僧辩回到竟陵。

在攻入梁都之前,伪皇帝萧正德和侯景私下约定,入城后侯景不得保全梁主和太子。侯景入城后,萧正德也领众随后赶到,他正想率众挥刀杀入宫,偏偏宫门被侯景的军队守住,不准萧正德等人进入。萧正德正要喧喧嚷嚷,准备率军硬闯。哪知从宫里传出诏书,侯景已经任命他为侍中大司马,他的皇帝梦破灭了。萧正德怨恨侯景没有遵守约定,平白无故地剥夺了他的皇帝宝座,最后还是做了梁朝的臣子,这叫他怎能不愤怒?怎能不后悔呢?可是无奈,兵权握在侯景的手里,他只好脱去皇帝的衣服,入宫参拜梁主。见到梁主后,萧正德边哭边叙述着苦衷,但梁主并没有理会他,只是念了一句古语:“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萧正德听后,低着头从里面哭着走了出来,表情非常懊恨沮丧。侯景担心萧正德心有不甘,所以格外提防他,并不让他过问国家大事。同时,侯景又嘱咐前临江太守董绍先带诏书,前去召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入朝。不久,董绍先带着约两百名面黄肌瘦的兵士来到南兖州,宣诏召萧会理入朝。那时,萧会理的州兵兵强马壮,他的僚佐献议道:“侯景已经攻陷了京城,此次召大王入京,无非是想逐一剪除各路藩镇,然后再篡位称帝。如果四方镇帅都拒绝奉旨,那么侯景的阴谋就不能得逞了。大王不如先诛死董绍先,再下令军中固守全州疆土,如果担心兵力不足,可以和魏联合,静观朝内的局势,为什么要将我们全州的土地轻易地送到叛贼手中呢?”萧会理说道:“你的想法我不赞同,试想天子年老,却受制于贼虏,现在有诏书召我入朝,我这个做臣子的怎么能违背呢?况且我们远在江北,也很难成就天下大事,不如身赴京都,在逆贼的身边谋划,成功的把握就大多了,你们不用多说了,我已经决定了!”于是,他打开城门将董绍先迎进了城。董绍先收缴了州内所有的官印和铠仗金帛,只让萧会理单骑返回都城。萧会理入朝后,侯景授封他为侍中,兼任中书令。萧会理想暗中图谋匡复梁室,无奈手无寸铁,又如何能成功呢?萧会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慢慢等待机会罢了。

那时,湘东王萧绎驻守武城,始终不前。世子萧方等从都城中奔赶回来,他才知台城失守了,索性退兵回到江陵。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从西峡口进入江陵城,准备等萧绎回来商议完军情,再返回信州。恰好雍州刺史张缵寄了一封密信给萧绎,信中说河东王萧誉想侵袭江陵,前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也参与同谋,叫萧绎不可不防。后来,裨将朱荣也派人来报,说桂阳王萧慥也留在江陵,无非是想和河东王、岳阳王的兵马里应外合。就因这些谗言构陷,萧绎竟然将欺君弑父的大仇置之不顾,凭空惹出一场叔侄的争端来了。岳阳王萧詧和湘东刺史河东王萧誉都是昭明太子的后代,萧詧暗藏异志,一直伺机图谋建功,梁主对此早有所闻,所以特地派张缵前去接替萧詧的职位。张缵原本是湘州的刺史,自从河东王萧誉来到湘州后,张缵以为萧誉只是个少年,对他轻视,态度十分冷淡,所以萧誉对张缵一直怀恨在心,后来萧誉找了个借口,将张缵扣留下来,不让他离开。张缵连夜乘坐小船准备逃往雍州,但又担心萧詧不接受梁主的命令,自己做不了雍州刺史,他左思右想,只有湘东王萧绎尚是自己的故交,不如前往江陵劝萧绎除灭萧誉、萧詧二人。这时萧绎正屯守武城,所以就收留了张缵留在身边。当时张缵军事繁忙,也无暇向萧绎陈述自己的想法,等到援军返回藩镇后,张缵才乘机向萧绎进献谗言,说出自己心里的怨气。朱荣和张缵是同党,朱荣想剪除桂阳王萧慥,也乘机在萧绎面前搬弄似非,而萧绎生性多疑,听到谗言后就信以为真,匆匆回到江陵去了。

桂阳王萧慥看到萧绎回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连忙出城迎接,可是话还没来得及说上半句,萧绎就让左右把萧慥给拿下了。萧慥问自己究竟犯了何罪?萧绎责备他勾结萧誉、萧詧谋害自己,还没等萧慥开口解释,萧绎就拔出了自己的佩剑,将萧慥的头颅砍了下来。萧绎又派人到汉口,怂恿戍将刘方贵前去袭击襄阳。刘方贵是岳阳王萧詧府司马,本来是听受萧詧的差遣,领兵前来勤王,因湘东的各路军马多半逗留不前,所以刘方贵也勒兵不进。这次,萧绎派人前来互通书信,劝刘方贵倒戈,刘方贵犹豫不决,忽然接到萧詧的传令,命他带着军队回去,刘方贵才怀疑密谋已经泄漏,于是占据樊域,不再听从萧詧的命令。萧詧立即发兵前去讨伐刘方贵,刘方贵出城迎战,被萧詧一阵冲击,斩于马下,樊城当然也归萧詧所有了。那时湘东王萧绎尚未得知消息,他与萧詧表面上还没有撕破脸,所以他赏给了张缵厚资,让张缵拿着梁主的委任状,赶往雍州。张缵行至大隄,听闻刘方贵与萧詧交战,战死城下,一时间不便折回,只好带着诏令去赴任。

不久,萧詧得知侯景已经攻入都城,梁主的权利已经被架空,哪里还肯听从梁主的旨意,让张缵代替自己的职位呢?他暂时让张缵居住在城西的白马寺,并让偏将杜岸去哄骗张缵,说:“你现在看看岳阳的形势,根本没有你的容身之地,我听说岳阳王要杀你,你何不暂时前往西山,躲避灾祸呢?”张缵信以为真,连忙和杜岸结为同盟,自己穿着妇人的衣服,乘坐青布车逃入西山。萧詧便有了讨伐张缵的名目,立即派人领兵前去追击,将张缵抓了回来。张缵表示情愿舍弃刺史之位,割发为僧,改名法缵,希望萧詧能饶他一命。萧詧含糊地答应了下来,但仍然派兵看守着他,不放他走。后来萧詧和萧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萧詧一门心思和萧绎在私下里争斗,把国家兴亡的大事全然抛到了脑后,反而让侯景得以独揽朝纲,任意横行。

朝廷这边,梁主萧衍处处受制于侯景,感到非常惆怅。侯景推荐宋子仙为司空,梁主说道:“任命官员,一定要了解他的特长,像宋子仙这样的人怎么能轻易任用呢?”侯景见梁主不肯同意,又想让自己的两个徒党担任便殿主帅,还是没有得到梁主的批准。太子萧纲担心侯景怀恨在心,便入宫哭着劝说梁主依从侯景,梁主斥责说:“谁让你来的?如果社稷有灵,最终会让我们重新掌握大权的;否则就算你早晚哭泣,又有什么用呢?”太子听后,惭愧地退了下去。后来,为了便于控制宫廷,侯景擅自派部众进入直省中,有的士兵甚至可以骑着马带着刀出入宫廷。梁主有时看见了,免不了斥问一番,直閤将军周石珍随口答道:“这是侯丞相的兵马。”梁主瞪着双眼说道:“什么候丞相!他的名字叫侯景!”

侯景听到这个消息,当然怀恨在心,又派遣私党监视御膳,梁主所有的饮食都减免了很多,梁主有什么需求,侯景都不让人给他。梁主一想到自己年老体衰后弄到这般地步,越想越悲伤,终日郁郁寡欢,最后抑郁成病,致使卧床不起,辗转呻吟。太子萧纲经常来探望他,无非是以泪洗面,没法可施。再加上太子的正妃王氏刚刚病死,悼亡还没有结束,无法接受父亲病危的现实。最可恨的是叛贼侯景还不肯派御医前来医治,侯景只盼望梁主早日驾崩,他好明目张胆肆意横行,就连太子出入宫中,他也要派人看守着,不让太子自由走动。太子越来越害怕,特地写密信给湘东王萧绎,说要把小儿子萧大圜托付于他,并且亲自剪下自己的指甲和头发放在信中一起寄去。那时,湘东王萧绎正在和两位侄儿互斗,接到书信后只不过虚与周旋,敷衍了事罢了。太清三年五月上旬,梁主病情加重,口中常常感到酸苦,他向侯景索要蜂蜜,也没有得到。第二天,梁主声嘶力竭地喊了几句,随后痰喘交作,没一会儿就痛苦地去世了,享年八十六岁。梁主在位共四十八年,改元七次,分别是:天监、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梁主去世后,侯景秘不发丧,将灵柩移到昭阳殿,只接太子入住永福省,让他照常入朝,并且命党羽王伟、陈庆等人陪伴太子,名义上是在太子身边服侍,实际上就是监督太子。太子只能忍气吞声,偷偷地哭泣。殿外的文武大臣还不知道梁主驾崩一事,直到五月下旬,侯景见朝内外没有什么大事,才传发讣文,告知天下,将灵柩迁入太极殿中,迎奉太子萧纲即皇帝位,颁诏大赦天下。侯景据守在朝堂上,分派兵士守卫,并请新主覃恩,凡是北方人攻陷了南方,南方的俘虏充作奴仆的,全部下令释放,新主萧纲不得不听从。侯景却在释放的人中挑选出部分俘虏为自己所用。没多久,朝廷又有诏书传出,追谥故妃王氏为简皇后,册立宣城王萧大器为皇太子,封萧大心为寻阳王,萧大款为江陵王,萧大临为南海王,萧大连为南郡王,萧大春为安陆王,萧大成为山阳王,萧大封为宜都王,任命南康王萧会理为司空,兼任尚书令。萧会理生性懦弱,虽然是有心讨贼,但究竟无法抵抗侯景。那时,萧正德被侯景出卖,到手的皇位被侯景搞砸了,他悄悄写信给鄱阳王萧范,令萧范带兵入都剪除贼首侯景,偏偏传送书信的人在半路被侯景抓获。侯景拿着书信,当即召萧正德前来对质,萧正德无话可说,被侯景驱赶到别室,被活活绞死。

侯景派遣于子悦攻打吴郡,太守袁君正举郡投降了侯景,只有新城的守将戴僧遏不肯听从侯景的命令。侯景又派来亮到宛陵,宣城太守杨白华将来亮引诱入城,将来亮拿下处死。御史中丞沈浚为了避难返回东边,与吴兴太守张嵊联合去讨伐侯景。侯景令李贤明攻打宣城,命侯子鉴进入吴郡,特地派仪同三司宋子仙侵略东南,又授封仪同三司郭元建为尚书仆射,兼任北道行台,总掌江北所有军事。

永安侯萧确文武双全,自从进入都城后,侯景爱惜他精明能干,曾把他安排在身边。邵陵王萧纶顾念往日的交情,多次派密使前去召他,萧确对来使说道:“侯景为人轻俘,我一人就可以制服他,我曾想手刃此贼,但苦于没有机会,你回去告诉我家王爷,不要过于担心我!”来使便回去了,萧确时刻等待时机,希望手刃侯景。恰巧有一天,侯景召萧确一同去钟山游猎,萧确借射鸟为名,扬弓搭箭,向侯景射去,不料用力过猛,弓弦突然断了,那箭杆落到了侯景的马前。侯景知道萧确心存不轨,立即挥令左右将萧确拿住。萧确怒斥道:“我不能杀你,实在是我的遗憾,你立即杀了我吧,我宁死都不会助贼叛逆的!”说着,他的脖子已经挨了一刀,当场毙命。

南徐州刺史萧渊藻入都救援,没有立下战功,后来听说侯景派萧邕出据京口,并强迫他解除职务时,顿时气愤填膺,疾病发作。有人劝他出城投奔江北,萧渊藻叹息地说道:“我身居高位,蒙受梁主隆恩,既然不能诛灭逆贼,就应该为国效死,怎么能投身到异族,苟延残喘呢!”随后,他很多天没有进食,就这样绝食而亡了。

鄱阳王萧范听说建康失守,打算再整军讨伐侯景,僚佐们劝谏道:“如今东魏已经占据了寿阳,如果大王离开此地,那虏骑一定会前来攻打合肥,先前的叛贼还没有平定,如果合肥再失守,岂不是失策吗?不如等待四方的兵马聚集后,再来商议兴师,这样一来,进军可以勤王,后退又可以保全根本,方算是两全之策。”萧范听后也犹豫不决。

果然没过多久,东魏就派遣西兖州刺史李伯穆进逼合肥,又让魏收写信给萧范,逼萧范割让合州。萧范正打算讨伐侯景,不得已只能将合州割让,并派两个儿子萧勤和萧广前往东魏做人质,向东魏借兵,讨伐侯景。萧范自己带领两万战士出屯濡须,他传檄文召集上游各军,约定他们一同前来援助,偏偏上游的各路兵马没有一人到来,东魏也没有派兵援助,害得萧范进退两难,再加上仓中的粮食已经告罄,无奈之下他只好率军沿河向西进发。大军到了枞阳,侯景已经发兵屯守在姑熟,扼住了他的进路,萧范的部将裴子悌率众投降了侯景,萧范更加势单力孤了。幸好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寄书信邀请萧范,萧范这才赶往了江州,寄居在湓城,仍然向各镇通传书信,协商图谋匡复之事。

就在此时,湘东王萧绎自称得到密诏和黄钺,奉命都督中外所有军事,承制封拜,召集众军讨伐侯景。他又到湘州征兵,派人督促军需物资。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已经和湘东王萧绎嫌隙很深,自然不肯听命。萧绎立即派遣小儿子萧方矩前去取代萧誉,并命令世子萧方等等发兵护送。当队伍到达麻溪时,萧誉率兵前来邀击,一场鏖斗,萧方等败死,萧方矩慌忙逃了回来,侥幸保住了性命。

萧绎听说萧方等战败被杀,丝毫没有悲伤的神色。原来萧方等的生母徐妃和萧绎向来不和睦。先前,萧绎打仗瞎了一只眼睛,徐妃为了讥讽他,每次就只画半面妆,坐在室内等待萧绎,萧绎看见徐妃的妆容,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拂袖离去,所以萧绎常年不进徐妃的房门。徐妃生性忌妒而且淫荡,她会跟那些不被受宠的妾媵坐在一起,一旦得知她们中间有谁怀孕了,就派人暗中下毒,将其杀害。平时她在家中无事,常去寺院中焚香。荆州瑶光寺中有一个智远道人,样貌伟岸,英姿不凡,徐妃十分喜欢他,竟然常常与他私通。后来她又见湘东王的幕僚暨季江,才貌翩翩,丰神楚楚,便让心腹的侍婢引他到房中,偷偷地和他交欢。暨季江曾叹息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那徐妃得到暨季江后,起初也是卿卿我我,亲密无间,就连那个老情人智远道人也撇置脑后。后来,她又见僚佐贺徽面容更加俊俏,又不免惹动情魔,想和他一同入梦。她屡次派婢女前去勾引,贺徽却还有所顾忌,不肯应命前去。徐妃竟然想出一个办法,她亲自前往普贤尼寺,编谎话召见贺徽,贺徽只好前往。贺徽刚进入禅林,就有两三个侍女引他进入密室,徐妃早已卸妆在那等待。她一见到贺徽的样貌,就好像珍宝一般,相偎相倚,一同入帐欢愉。等到云收雨散后,她起床整理衣服,特地在白角枕上写下诗句,与贺徽互相唱和。萧绎听闻徐妃淫荡的行为后,怒不可遏,便将她生平的丑事在大阁中张榜公布。同时,萧绎对萧方等也产生了厌恶。

萧方等战死后,萧绎丝毫不介意,正好此时萧绎的宠妃王氏生孩子,产后病死了,萧绎怀疑是徐妃毒死的,便逼令她自尽,徐妃随后投井溺死。萧绎命人将徐妃的尸体抬到徐家,称为出妻,随便用藁草遮盖后,埋葬在了江陵瓦官寺旁,才算出了心中的怨气。萧绎又派遣竟陵太守王僧辩和信州刺史鲍泉出兵攻打萧誉,限令他们当天必须赶到湘州。王僧辩请求稍微宽限一下时间,萧绎召来王僧辩,将他狠狠地训斥了一番,非常严厉。王僧辩不服,争辩不休,萧绎气急败坏,拔剑砍伤了王僧辩,并将他关进狱中,只让鲍泉前去攻打萧誉。

鲍泉到达湘州,萧誉出兵前来迎战,被鲍泉打败,于是退保长沙,并向雍州乞求支援。岳阳王萧詧连忙留下参军蔡大宝镇守襄阳,亲率两万骑兵攻打江陵,援救湘州。湘东王萧绎非常惊慌,急忙召集僚佐商议,大家都非常害怕也不知道怎么办。这时,王僧辩的母亲前来为儿子谢罪,说自己教子无方,希望萧绎能够赦免他。萧绎赐给她良药让她去医治王僧辩,并且派人到狱中向王僧辩咨询对策,王僧辩侃侃而谈,说得有理有序。萧绎知道后,连忙放他出狱,当面加以慰劳,并任命他为城中都督。

萧詧到达江陵后,设下十三个营垒,环攻江陵城。偏偏天公不肯作美,连夜下着大雨,平地上的积水有四尺深,累得萧詧的军队拖泥带水,锐气尽失。新兴太守杜崱跟随萧詧前来攻城,萧绎和杜崱向来有些交情,萧绎便派人来招降杜崱,杜崱带着兄长杜岸和弟弟杜幼安以及侄子杜龛入城投降萧绎。杜岸表示愿意率领五百骑兵偷袭襄阳,袭击萧詧的老巢。得到萧绎的同意后,杜岸昼夜兼行,到达距离襄阳才三十里的地方,襄阳城中才有察觉。蔡大宝急忙告知萧詧的母亲龚氏,自己登城拒守,又派人通报萧詧。萧詧在江陵接到消息后,慌忙撤兵返回,抛弃的粮食兵械金帛不可计数。前湘州刺史张缵先前奉萧绎之命来接替萧詧,后来被萧詧扣押在身边。在此之前,张缵腿脚受了伤,萧詧便派人监视他,这次攻打江陵,萧詧也将他带在了身边。

此时萧詧仓促撤兵,他担心张缵追兵夺去,便把张缵杀死,将尸体扔到江中。杜岸听说萧詧回来支援,连忙撤军跑到广平,依附兄长南阳太守杜巘。萧詧派将军薛晖追击杜岸,追至广平城下,乘势围攻。杜巘坚守不住,只好弃城逃走,杜岸也被薛晖抓获,送到了襄阳。杜岸曾是萧詧的副将,这次他和兄长背叛萧詧,并偷袭萧詧大本营,萧詧岂能不恨他?萧詧看到杜岸后,就好像看到杀父仇人一般,他先用鞭子抽打杜岸的脸,将杜岸打得体无完肤,再将杜岸的舌头拔去,肢解了四肢,用鼎镬烹煮杜岸。这样萧詧还是不解恨,他又命人刨开杜氏的祖坟,将他祖宗三代焚骨扬灰,将头颅做成漆碗。

湘东王萧绎野心勃勃,既想攻打萧誉,又想剪灭萧詧,先前派去攻打萧誉的大将鲍泉到达长沙后,按兵不动,令萧绎大失所望。萧绎特派王僧辩赶赴长沙逮回鲍泉,并责怪鲍泉耽误战机,想要诛杀鲍泉。幸亏王僧辩替鲍泉求情,令鲍泉自己申表谢罪,萧绎才赦免了鲍泉死罪。此后,攻打萧誉的军马大权就专属王僧辩一人了。萧绎又派遣司州刺史柳仲礼出兵镇守竟陵,为讨伐萧詧做准备。萧詧担心不能抵挡,向西魏求救,表示愿意归附。西魏丞相宇文泰对江汉一带觊觎已久,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拿下江汉一带,所以非常乐意地同意了,他立即派使者到襄阳与萧詧商议约定。萧詧一心防备萧绎,也顾不得什么妻儿了,立即命正妃王氏和世子萧嶚前往西魏做人质,乞求西魏立即派兵援助。宇文泰便派遣开府仪同三司杨忠督管三荆等十五州的军事,镇守在穰城,帮助萧詧抵御柳仲礼。

这时,柳仲礼率众赶往襄阳,杨忠便与行台仆射长孙俭一同攻打柳仲礼,并且分兵攻陷义阳、随郡,收降义阳太守马伯符,擒住随郡太守桓和,再次进军围攻安陵。柳仲礼领兵回来支援,西魏的将士纷纷请求杨忠马上攻打安陆,不要等到柳仲礼带兵回来。杨忠笑着对他们说道:“进攻一座城池需要的人力比防守一座城池需要的人力多得多,我们仓促之间肯定不能轻易拿下安陆。如果这几天我们猛攻安陆,士兵和战马都会很劳累,并不是个好计策。我听说南方人擅长水战,不习惯在陆地上作战,柳仲礼的兵马将至,我正好出其不意,派骑兵邀击他,他们疲惫我军正亢奋,一举就可以攻克。我们只要打败了柳仲礼,安陆不用攻打就可以拿下了,其余的各城都可以传递檄文,让他们自己来降。”各将士听后,全都点头赞同。杨忠立即挑选两千精骑,连夜悄悄出发,到达漴头后选择有利地势埋伏着,专门等待柳仲礼率军返回。柳仲礼毫无防备,匆匆率军赶来,一进入埋伏圈中,魏兵一齐冲杀出来,柳仲礼的部下未战已乱。最厉害的是漴头遍地都设有陷坑,柳仲礼和部下无法避让,只听到跌蹋声、铙钩声、铁索声,没多久就将柳仲礼的部众全部捆绑住了。柳仲礼叫苦不迭,突然觉得马足不稳,也坠落到坑中,被西魏兵手到擒来,绑住手足,像扛猪一样的抬了回去。

安陆守将马岫得知柳仲礼被擒,连忙打开城门出来投降。竟陵守将王叔孙也知道保守不住,同样做了降军,于是汉东土地全都被西魏占有。杨忠乘胜追击率军来到石城,进逼江陵,湘东王萧绎急得不知所为。舍人庾恪愿意去游说杨忠,为萧绎解去烦忧,萧绎立即命他赶赴敌营。庾恪不慌不忙到达西魏营中,面见杨忠说道:“湘东王是叔叔,岳阳王是侄儿,贵国帮助侄儿攻打叔叔,如何能服天下?”杨忠回答道:“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我军前来是征讨不服从之人,与叔侄无关。如果湘东王愿意投诚,我们就立即退去。”庾恪把杨忠的话回报给萧绎,萧绎就派舍人王孝祀送儿子萧方略去做人质,屈膝求和。杨忠许诺和他通好,但必须由萧绎亲出歃血,订立盟书,要求魏以石城为界,梁以安陆为界,互通友好。

结盟结束后,萧绎回城了,杨忠也撤兵退去,江陵的危急解除了。萧绎得以专心攻打萧誉,发兵助攻长沙。萧誉向邵陵王萧纶乞救援兵。萧纶很想前去援救,又担心兵粮不足,不敢轻率从事,于是就写信给湘东王萧绎,劝说他休兵,停止攻打萧誉。

书信寄去后,萧纶收到萧绎的回信,信中陈述了萧誉的恶行,罪在不赦。萧纶将信扔到地上,哭着说道:“如今朝廷已经沦陷,梁室已经沦丧到了这种地步,萧氏子孙还要互相残杀!湘州如果灭亡了,我也将死无葬身之地了!”后来,河东王萧誉守不住长沙城,想突围逃走,偏偏部将慕容华将王僧辩引入城中,萧誉来不及逃跑,被王僧辩抓住。萧誉对王僧辩说道:“你先别杀我,我想和萧绎见一面!我想问问他究竟是谁诬陷我,等我问明白了再死也无遗恨了!”王僧辩不肯同意,把萧誉处斩,将首级送到江陵。萧绎非常高兴,晋升王僧辩为左卫将军,兼任中镇西长史。

在萧誉即将战败之前,他拿着镜子照自己,总是看不到头颅。有天夜里,他看见一个高大之人站在屋内,两手垂地,忽然将他抓住,他全身暴痛,狂喊救命。等左右前来探视,他已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大家好不容易把他救醒,可那位高大之人早就不知去向。不久,萧誉又看见白狗如驴一般窜出城外,不知下落。萧誉自知要大祸临头了,果然没过多久就被王僧辩所杀。正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