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0天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12章第10天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10天提高你的口语表达能力
俗语是高贵的
——但丁
一、巧用俗语更精彩
抗战胜利后的一天,上海一幢公寓里传出阵阵欢笑
。原来,画家张大千要返回四川,他的学
生们为他送行,梅兰芳等名流也到场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
,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众宾客都愣住了,梅兰芳也不解其意,笑着询问
:“此话作何解释?”张大千笑着朗声答道:“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满
堂来宾,笑声不止,宴会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张大千简单的几句话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原因就在于他灵活运用了“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
俗语。
1985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到前苏联访问,两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前苏联
导人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再补充一条,
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
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行动了。
里根也不示弱,彬彬有礼地回敬道:“是足月分娩,不是匆匆催生。”
里根通俗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里根政府不急于和前苏联达成削减战略武器等大宗交易的既定
政策。
口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运用的语言形式,人们接触口语的机会总是比接触书面语
的机会多,往往不习惯于听书面语词和句式。说话人为了让听话人迅速、完整地理解自己
语义和思想感情,需要普遍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简短明快的句式。有口才的人往往能很
好地运用人们喜闻乐见、新鲜活泼、朴素自然、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化的语言来说话,
口语往往通俗平易,浅白清晰,好说易懂,说着上口,听着入耳,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口语的通俗平易表现在词语的通俗生动上,要尽量不用或少用古语词、生僻词、方言词、专
业词、抽象词,多用现代词、通行词、规范词、形象词和格言、俗语(惯用语、谚语、歇后
语)。例如,不说“大纛”说“旗帜”,不说“驳诘”说“驳斥”,不说“眸子”说“眼睛
”,不说“就诊”说“看病”,不说“造影”说“拍片儿”,等等。再比如有一个副词“很
”,几乎可以修饰一切形容词,用起来倒是省事,如“很快、很白、很瘦、很硬”,可是不
生动,到了群众嘴里就变成了“飞快、雪白、精瘦、梆硬”这样一些十分传神的词了。另外
,像“哭鼻子”、“耍嘴皮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巴掌拍不响”、“三个臭皮
匠,顶一个诸葛亮”、“阴天晒被子——白搭”、“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
子”等俗语的恰当运用,也是词语表达通俗生动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