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在辩论中取胜 - 口才赢就一生全集 - 田伟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4章在辩论中取胜

第14章在辩论中取胜

在辩论中取胜

当今世界,社会生活变化繁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思想交流日趋频繁。在此背景下,研究辩论之道,总结辩论规律,掌握辩论技巧,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诱导巧问,以理服人

在论辩中,巧问是诱导的关键环节。只要问得好,就能牵住对方的思维,进而将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方案中,让对方自相矛盾、言行相悖,最终使其自愿放弃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战国时,魏国的庞葱陪魏太子到赵国邯郸去做人质。为了防备魏王听信诬蔑他的流言蜚语,在出发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来报告,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您会相信吗?”

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那么有两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说:“我有点怀疑。”

庞葱说:“那么要是有三个人说呢?”

魏王说:“那我相信。”

庞葱说:“街上没有老虎,那是明显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都有人说有,那么街上就真的像是有老虎了!现在邯郸距离大梁的距离要比上街还远得多,而议论我的又将不只三人,希望大王能够明察。”

魏王点点头,说:“我自己会鉴别。”

还有一个例子。春秋末年,晋国有个赵简子,很有作为,后来为赵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一次,赵简子乘车上山游猎,羊肠小道非常难走,所以同行的众臣都费劲地为他推车。在这些推得汗流浃背的人们之中,有一个名叫虎会的大臣,只是悠闲地把戟扛在肩上,并且边走边哼着歌。

赵简子坐在车上,瞥他一眼,很不高兴地对他说:“我上羊肠山道,群臣都来推车,唯独你虎会不出力。你作为臣子,欺侮君主!臣欺君,该当何罪?”

虎会说:“臣欺君,罪该死而又死。”

赵简子问:“什么叫死而又死?”

虎会说:“自己身死,妻子又死,这就叫死而又死。”

说到此,虎会话锋一转,紧接着对赵简子说:“现在你已经知道臣欺君的应得之罪,那么,你是不是也想知道做君主的慢怠臣下,又有何应得之罪呢?”

赵简子不耐烦地说:“君主慢怠臣下,何罪之有?”

虎会说:“做君主的人慢怠臣下,久而久之,必定有下面这样的局面。有智能的人不肯出谋划策,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自然就会灭亡。能言善辩者不肯做使臣,咫尺天涯,难通有无,就不能与邻国通好;能征善战的将才不肯破阵杀敌,将颓兵衰,弱肉强食,边界就会遭到侵犯。由此可见,君主慢怠了群臣,内政、外交、国防便无人出力,败亡的局面就会随之到来,那时便会国将不国了!”

虎会的话,惊得赵简子全身汗湿,他如梦初醒地说:“好、好、说得好!”话毕,赵简子急忙下令群臣不要再推车上山,然后又摆酒设宴与群臣共同欢饮。

在辩论中,巧设问题可以说是使对手落入自己圈套的有效方式,往往在对方回答问题的同时,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

巧比妙论,寓讽于喻

在论辩中,要注意在观点与语言上都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同时在内容上也要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一旦新奇的形式和论说的主旨相结合,自会妙言趣道、以喻明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在论辩中,运用生动的比喻作为论据,将精辟的论理寄寓于摹形拟象的描绘之中,或状客观之景或寓物外之理,既能给人以艺术上的美感,又能给人哲理上的启迪。往往寥寥数语,就能尽言理之深蕴,并能以一当十,收到深入浅出、雄辩有力的效果。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