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最慢与最快
在众人快吃完晚饭以后,吴和终于也将五个大水缸的水全部挑满。
到底还是女子心细,在文庆这一桌上,郑菀柳已经为吴和提前留好了一份饭菜。
忙活的出了一身大汗的吴和其实早就饿坏了,他随意擦了把脸,立马飞奔至饭桌旁开始干饭。
这个时候,很久没有怎么现身的郭展来到了饭堂的最前面。
郭展拍了两下巴掌,用的力气虽然不大,但是声音却很奇怪在嘈杂的饭堂之中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所有的人都立马安静了下来,只有吴和因为已经饿极还在那里吃的唏哩呼噜,这声音顿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视。
看来吴和确实是累昏了头,一点也未觉察到自己师兄有话要说。
被众人围观的吴和丝毫未觉,此时正拼命一般的往自己嘴里塞着饭菜。
坐在吴和身边的郑菀柳轻轻碰了一下吴和的胳膊,吴和这才把头从他的碗中抬了出来,见众人都在看着自己,其中甚至还有站在前面的师兄郭展。
太尴尬了。
下午刚刚丢了那么大的人,这会因为吃饭吃的太投入,连师兄有事要宣布都没发现。
如果此时饭堂之内有条缝隙的话,吴和估计自己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躲起来。
不过好在吴和脸皮相当之厚,此刻吴和装作若无其事的放下他的那个专属的大海碗,然后面带微笑的看着师兄郭展。
那表情仿佛再说:师兄,你可以开始了。
对于这个小胖子郭展也是十分无奈,这厮平日修炼之中是偷奸耍滑无所不用其极,饭量却是一个顶俩。
不过郭展也大概知道到一点吴和的背景,这从平日之中吴和家里人送来的包裹就可以看得出,毕竟能没事就派仆人从远在千里之外的皇赫城送包裹的,绝不会是一般人家。
像这种出身富贵的小胖子以后并不可能会是忠诚的卫道者,郭展估计吴和在修炼到了一定的程度后,还是会下山然后离开宗门,重新回到繁杂的尘世之中。
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修道之路千难万难,到了最后究竟又有几人可以长生无虞,所以很多修士到了最后还是会醉心于俗世之中的种种事务,比如功名利禄等等。
不过这都是个人选择而已,掌门玄鸿真人曾经明确的说过,只要不用从无量宗学到的本事去祸害世人,他尊重每一名弟子的选择。
见众人都安静了下来,郭展这才开口说道:“众位师弟师妹,近日我看大家的修炼,基本上已经尽数度过了练骨一关了。”
之所以郭展能这么确定,是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砍伐,铁力木林子那里现在已经看不到还有一名新弟子在那里进行修炼。
毕竟铁力木坚硬无双,砍伐之时沸腾的气血会无时无刻的充斥着双臂之间的骨骼。
这也就让新弟子们对于双臂骨骼的修炼都已经完全达标,可以说现在人人都有一双铁臂膀。
既然郭展说已经度过了练骨,那么说明大家马上就要开始淬体期最后一关的修炼,那就是练筋。
人在生而之初,婴儿之体分外柔软就是因为他们的筋腱十分柔软,筋软则经络畅通、气血充盈。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体内之筋就开始收缩,四肢也随着逐渐僵化。
人体之筋一旦收缩,轻则躯体不够协调,重则还可引致血脉不畅等毛病。
这些毛病对于普通人来讲不是什么大事,但对于修士而言却是要命一般的存在。
因为修士如果筋膜练不好,那么在后期根本就不可能达到二转炼气期。
筋膜不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就无法引导灵气进入气海之中。
灵气不入气海,就无法调动激活掌门曾帮他们种下的那颗玄力种子,所以体内就不能产生丝毫的玄力。
没有玄力,根本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修士。
而马上新弟子们就要开始淬体期最后一关的修炼,这怎么能不让他们激动万分。
果然,站在前面的郭展发现此刻新弟子们一个个眼睛都已经冒出了绿光,仿佛一头头的饿狼一般的正盯着他看。
不习惯被众人这么看着的郭展,于是赶紧说道:“恭喜各位已经度过练骨一关,那么明日我们就去山顶传授大家淬体期练膜的心法口诀。”
一听又要去山顶之上,众弟子们还以为又和之前练皮与练骨时一般,不是要跑山就是要砍树,甚至到了最后,还需要砍完树再跑山。
在这种想法下,所有新弟子们的脸立马都垮了下来,唉声叹气者有之,摇头晃脑者也有之,总之就是整体情绪不高,没有两个高兴的。
像吴和这种惫懒之人,立马就开始埋头干饭,毕竟他刚刚还没吃饱。
郭展是内秀之人,一见师弟师妹们如此反应,立马猜出他们心中所想,于是笑着说道:“练膜一事不像大家所想,还需外练,这一次全是依靠心法口诀进行修炼,所以我可以肯定大家所担心之事是不会存在的。”
虽然郭展平日之中话并不多,但众弟子们也知道此人行动做事向来都是有的放矢,不会像吴和那样说话不过脑子。
既然郭展说不会外练,那么跑山砍树那些肯定就不会了,于是一个个又都兴高采烈起来。
这时已有性急的弟子忍不住的大叫起来:“郭师兄,你现在就教教我们呗,反正时间还早,我们回去也睡不着。”
“平日你们在各自住所之内翻看道家典籍的时候,里面提到的最多的说法是哪个?”对于这名性急的师弟,郭展还是那副微笑的表情回应着。
这一问之下,本来开始有点闹腾的饭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原来新弟子们在翻看道家典籍之时根本可以说是一目十行的一翻而过,毕竟道家典籍之中用词颇为晦涩深奥,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逐字逐句的进行精准的理解。
他们也只有在翻看到那些聊斋志异的描写之上,才会看得无比认真,毕竟神魔鬼怪之类的东西,还是很能引起年轻人的兴趣的,所以这会没有一人可以回答的上来。
但文庆就不一样,之前在文家村之时虽然文庆家中并不缺吃少穿,但读书的银子都是文庆他爹娘一分一分省出来的,所以对于书籍,文庆那是一向宝贝的紧。
私塾先生当时教文庆的时候,也给文庆培养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是一篇文章不通,就绝对不会教授其下一篇文章的注解。
最慢是最快,最快有时反而是最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