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文家村
秋风萧瑟,草木摇落。
一片早已枯黄的树叶,在一阵短暂疾风的吹拂之下,脱离了树枝。
这树叶在空中盘旋了好一阵以后,才缓缓的落在了地上。
一间小酒馆,坐落在文家村村口处的驿路旁边。
说是小酒馆,其实只是几间简易的茅草屋子。
看似简陋,却收拾的很是干净。
这个时候,还未临近晚饭时分,并没有什么客人。
酒馆里此时有一位年轻的农家妇人,正在收拾着一些菜蔬。
村里的猎人们,一会就都会回来,所以得提前准备。
一阵幼童的嬉闹声,从酒馆门口传来。
“小祝,你带着小悦不要跑的太远。”那位妇人手上要做的活计实在是太多,所以无法紧紧看着两个幼童,只能任由他们在酒馆附近疯玩。
一阵顽皮的回应声传来:“知道啦娘,妹妹非要我的小木刀,我可不想给她。让她来追我啊,追的上我就给她,略略略。”
“娘,我下学了,我来帮你。爹还在山里没回来吗?”这时一个看起来十多岁的少年出现在了酒馆中,顺手开始帮母亲整理归位一些桌椅的摆设。
听到说话声,妇人才发现,原来是大儿子文庆已经回来了,于是问道:“你爹和几个叔伯还在山里没有回来。娘问你,今天在私塾里,先生都教了什么?”
听闻母亲的问话,少年手里动作没停的回着:“先生今天教的是《礼记》,主要讲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的道理,孩儿并不是很明白。不过先生说没事,道理可以先记着,以后慢慢的就都会明白的。”
“恩,娘也不懂这些,只知道有本事的人都是要读书的,所以你一定要认真记得先生所教授的。再过两年,小祝也该去私塾了。”
正说这话,一男一女两个幼童犹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下就冲进了屋里,正巧听到母亲要送自己去读书,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立马老大的不乐意:“娘,我才不要读书,你看大哥天天读书多累啊,还要写字,我才不愿意每天坐在桌子上写写画画,我只想带着妹妹去捉知了虫。”
听到幼童如此说,妇人气的一下停止了手里的活计,对着那名小脸长的圆乎乎的幼童说道:“小祝,我和你爹爹日夜操劳,为的是什么?不还是为了你们能好好长大。我们也不求你们大富大贵,只希望你日后能够识文断字,多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你大哥,像他一样懂事。”
这名被叫做文祝的幼童可能还是过于年幼,母亲的一片苦心在他听来,简直就像知了虫一样没完没了。
只见他根本没过多的理会母亲,而是转头又用手中的小木刀去逗弄妹妹,然后又开始围着桌子疯跑。
“娘,小祝还是太小,大了以后会懂事的,我记得我小时候可比他更淘气。”见母亲有些生气,那个一直在默默干活的文庆开口劝慰着母亲。
听到大儿子这么说,那妇人倒是想起,眼前的文庆,小的时候确实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小时候的文庆,掏鸟窝、挖老鼠洞,基本上能玩的可是全玩遍了。
而且有一次还偷偷拿了家里的火石,一下就把村口的草垛给点着一个。
要不是人们发现的早,可能就要烧光乡亲们辛苦打下晾晒的稻草。
不过说也奇怪,此子送去读书以后,倒是一下就改掉了淘气的心性,变得相当稳重踏实。
有的时候父母问文庆一些道理,他居然还用平时先生所教的那些道理来回答。
“读书的铜钱花起来是不亏,小孩都在学好。”这乡下妇人自己没读过太多的书,只是知道一些平日里常用的文字。
在她朴素的观念里,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能将顽童变好,在她看来,就已是很好。
所以她打定主意,哪怕再苦再累,几个孩童一定要都送去读书识字。
文庆、文祝、还有小女儿文悦,就是这位妇人这一生之中最大的挂念。
“哎呀。”一阵惊呼传来,听声音是那个不愿意读书,叫做文祝的小童传来。
原来是文祝在逗妹妹玩的时候,一阵疯跑,还不时回来看看妹妹追到哪里。
结果文祝没注意前面还有张桌子,等发现时只能赶紧侧身闪避。
结果重心失衡,眼看就要撞到一旁的椅子尖角上。
妇人、少年循声望去,只见酒馆门口,此时正立着一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的壮汉。
此人又高又壮,但显得一脸的风尘仆仆。
站在门口的他,正用一把刀鞘架住了要摔倒的文祝。
“哈哈,你这小娃娃可真是够顽皮,跑起来没头没脑的,要不是我正巧进来,恐怕你就要脑袋撞破啦。”这位大汉说话声音很大,还没回过神来的文祝感觉听到这人说话,简直震的自己脑袋嗡嗡的响。
妇人和少年赶忙快步走了过来,文庆扶稳了弟弟,妇人急忙向大汉致谢。
听到妇人的致谢,大汉随意的挥挥手,大咧咧的找了个桌子坐下,同时朝桌子上扔出一小锭银子:“掌柜的,赶紧打两角酒来,另外店里可有熟肉,尽快切些上来。”
妇人回道:“酒有的,另外还有山上刚刚打下来的野猪肉,差不多也炖熟该出锅了。另外客官,您这给的银两实在太多,而且您刚刚救了幼子,这一顿不收钱。”
听闻这妇人如此说,大汉略为诧异,没想到这种乡村地界,民风倒是淳朴。
不过那大汉显然不是喜好占便宜的主,只见他手指一弹,那锭银子一下就准确无误的弹到了酒柜附近的竹筐里,同时豪气的说着:“不用客气,大爷急着赶路,好酒好肉赶快上来就是。”
见大汉如此坚持,妇人只能让文祝也赶紧致谢大汉刚刚的出手相助,不然那会的文祝肯定要脑袋被撞个大洞。
这会的文祝,已经从刚刚的惊吓中,彻底的缓过神来。
又见大汉随手一弹,那银子就精准无比的掉进了竹筐之中,不由大为诧异。
这手绝活,可比自己的弹弓打的准多了。
这自己要是学会了,村里哪个孩童还是自己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