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人 - 金牌制片她谁都不爱 - 一片叶子在空中飘啊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怼人

怼人

晚上,林景明跟王校长在学校饭堂一起吃便饭,夏知棠则拎着一套幼儿点读绘本到叶老师家吃饭。

虽然两人并没有太多深度的交谈,但夏知棠潜意识喜欢叶老师。

门铃叮咚响,叶老师飞奔过来开门,小小的客厅铺了一层软垫,用塑料围栏围起来一块儿童活动区域供小孩独立玩耍。

叶老师家的小孩正在学走路,扶着围栏小脚丫子有些控制不住地往前飞了一步,身子慢腾腾地挪过去,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声。

夏知棠看着别人家的小孩,有些想念小青梧了。

虽然这两天好自由,但是首次与小孩分开这么久,她在某些瞬间会疯狂的想起小青梧。

惦记着她是否有好好吃饭、睡觉,担忧着她是否有胀气,也害怕着小青梧没她在身边会不习惯。

“夏老师家的小孩现在多大了?”

饭桌上,叶老师家请来帮忙照顾小孩的远方表亲一边喂着小孩吃饭,一边开口主动和夏知棠搭话。

“2个多月了。”夏知棠想起女儿,神色柔和了些。

“哎呀,这么小啊。”大妈看了一眼夏知棠,“这女人啊还是得多顾家,娃娃牙子这么小的时候得多照看照看,谁都不如亲妈好撒。”

夏知棠愣了愣,有些没反应过来。

“夏老师别怪我多嘴撒,奶奶再亲到底不如亲妈撒。”大妈觉得叶老师这种纯属没办法,是个有编制的人民教师工作不好丢,但是她心底里赞同孩子还是妈妈带的亲。

“我婆婆已经不在了,现在是我老公在带。”夏知棠很认真的说,“我家小孩更喜欢爸爸,因为他手臂有力气抱得稳当而且喜欢唱歌给她听。”

她看到大妈错愕后下意识要反驳的神情接着补充:“一家人没有那么明确的应该妈妈来带小孩,养育小孩应该是爸爸跟妈妈都要参与进来。”

“顾老师真能干。”叶老师接下来话茬,打破了刚刚的尴尬。

“是啊,他对女儿很有耐心。”夏知棠觉得顾子安是一名合格的父亲。

“闺女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嘛。”叶老师的丈夫看着儿子羡慕起别人家香香软软的女儿。

“还是儿女双全的好。”大妈自觉又找到自己的主场,“女儿贴心,儿子日后是自己的倚靠。”

夏知棠看了眼神色尴尬的叶老师,不禁对她有些同情起来。

“儿子、女儿对我来说都一样,我更希望我女儿日后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虽然清楚大妈只是借自己来对叶老师他们表达着情绪,但夏知棠并不喜欢这种毫无边界感的行为。哪怕对方不是什么坏人,却是打着道德绑架的态度来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们家不缺钱,我自己也挣得不少。”夏知棠莫名想起林景明下乡时候对待村长的态度,赶在大妈准备再次开口之前表示出态度。

“夏老师是之前来女高拍摄的领队。”叶老师的丈夫试图缓解现场的尴尬。

“城里人现在不兴要男娃子,也不喜欢生太多。”叶老师一本正经地用家乡话和这位远方亲戚科普着。

“可这条件好了咋不生,这也不愁没钱养娃的撒?”大妈有些激动,这有些超出她认知范围。

“可能有钱人家的想法跟我们不一样撒。”叶老师决定加重筹码,“别看她穿着朴素,人家一套房子可以我们这儿的一所学校撒。”

“这么贵撒!”大妈震惊地看向夏知棠。

仔细瞧瞧才发现她的身材好的不像刚生完娃子的女人,皮肤也是光滑细腻得比很多姑娘都要好看。

“首都嘛,那边的房价十几万一平撒。”

叶老师的丈夫有些憋不住,拿着饭碗借着去厨房盛饭躲开了。

听不太懂本地话的夏知棠看着一本正经地叶老师,假装没有发现神色从不高兴到震惊到大妈探照灯一般打量的眼神。

“夏老师家几套房子。”大妈有些冒昧地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问道。

“四五套?”夏知棠有些不太确定,顾家的房产她没有打听过。

大妈倒吸了一口气:“我们这晚饭是不是太过简陋了撒?”

她用方言问着叶老师,神色中多了几分小心翼翼与敬畏。

“没事,有钱人最喜欢吃这种自家种的家常菜了。”叶老师淡淡地解释着,抽出张纸巾帮儿子擦擦嘴角的油。

“这么有钱咋个到我们这里来吃饭的?”大妈发现了盲点。

“欠我人情撒,之前拍摄我帮了大忙。”叶老师其实也不知道夏知棠为什么会选择单独拜访她,但是在日渐没有边界感的亲戚面前不能漏了怯。

“她拿过来的那套给小孩的玩具要大几百呢。”

叶老师说完,转头用普通话和被冷落了一会夏知棠聊天:“抱歉啊,婶子她担心你吃不惯这里的饭菜呢。”

夏知棠摇摇头:“都很鲜美。”

“您这次来要待几天?”叶老师的丈夫终于从厨房闪了出来,“过几天这儿有打歌表演看,很有地方特色。”

“明天就要飞回北市了,最近公司比较忙。”夏知棠也想快点见到小青梧。

饭后,夏知棠看了看时间,婉拒了大妈的挽留准备回去酒店,叶老师坚持要送夏知棠。

两人慢慢地走在小县城弯窄的两车道水泥路边,山风从低矮的楼房空隙吹拂而来,带着一股清凉。

“夏老师,你说为什么女人当了母亲后,好似变成了生也好、养也好,全都成了女人的责任似的。”叶老师怼人的兴奋劲过了后,莫名地感受到了满满的悲哀。

夏知棠看着天空中朦胧的月亮,心底有些沉重。

“这就是王校长的伟大之处吧。”夏知棠想起了第一次来到这儿的冲击,“我们第一次来这儿踩点的时候,刚进到县里就看到稚气的脸庞肚子里怀着一个背篓上带着一个。我忽然更深刻地理解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知高度决定人生选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