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金城汤池12拒之门外 - 娇弱主母与她的大肌护院 - 不迁贰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7章金城汤池12拒之门外

第107章金城汤池12拒之门外

山上的护卫出发于卯时,若顺利,申时便该返还。

一队人马直接进入贾府,一小队则进城后护送民工回济民坊。

眼见天色渐昏,灯未点,黛玉却已经在南苑正院坐等了将近一个时辰。

受伤过重而去世的护院已经遣人叫他在府中的家人收敛尸首,有李纨这个最大的主子做主,抚恤安置一应安排得妥妥当当。黛玉表面淡定,实则神思早已绕在那些仍未归来的护院身上。

从公而言,贾府如今百废待兴,每一名护卫都是府中骨干,若损折太多,府中门户不稳。

从私而论,那些人中,不乏随她守家护院至今日者。尤其荀勇、赵安等人,几乎是她身边的亲随。

况且,还有裴石的事情,她也想要知道。

卜旌兄妹已经重新打理南院原来暂作医馆的正院,以备不时之需。左丘梅则候在她身旁,一直未动。

见天色愈暗,左丘梅终于出声试探:“姑娘,若山上果真如传言那般凶险,这件事……可还继续吗?”

若主家畏难,不愿涉险,自也合情合理,毕竟京中大局还未稳定,贾府更当保留余力;可若主家有意一试,那他左丘梅自当出谋划策,倾尽所能。

黛玉只是坐着,神情无动,仿佛未听见。

左丘梅正思再言,忽听得一阵急促脚步声,有家丁喘着气奔入:“他们回来了!”

院中顿时振奋,连带着伺候的下人都面露喜色。黛玉虽依旧神色淡然,心中却是长长松了一口气。

片刻后,一队护卫骑马入府,一见主子竟侯在正院,立刻翻身下马,奔到堂前跪地行礼。

黛玉起身,只扫一眼,便沉声问:“荀勇呢?赵安呢?”

这队人不过二十余名,然而贾府此次出动的护卫足有七十几人,眼见暮色已浓,宵禁将临,黛玉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再次提至心头。

护卫们对视一眼,才有人开口:“启禀姑娘,我们是先行护送工匠与百姓回城。荀队长带人进山去寻赵总领他们,尚未下山。”

“糊涂!”左丘梅忍不住叹道。

黛玉站在那,只觉得唇都麻了,一时说不出话。

左丘梅低眼看了一眼黛玉,及时开口:“你们自身都无恙吧?”

护卫一见主子神色,才慌忙道:“我们及一应工匠皆平安回京。”

“那便好。”黛玉终于开口,声音仍不高,却稳道:“你们辛苦了,都歇下吧。”

她复又坐回原位,吩咐内院备饭,安顿护卫们。左丘梅看她神色,知她心绪仍悬未落,便又问:“姑娘,我还是那个问题——此事还做吗?”

黛玉擡眸,望着院中夜色,道:“我们的本意从不是清荡尸患,只为运回木柴,以济京中之需。冬雪未尽,此念不改。”

语气平静,不疾不徐,却是斩钉截铁。

她心头虽忧虑浮现,然眉眼之间,却无半分慌乱

左丘梅心中微赞,便也笑着回道:“如此,待护卫们平安归来,我自有一策献上。”

黛玉点头,依旧未看他,只将目光投向那扇深黑沉重的府门。天色彻底暗了,城门即将宵禁。

她立即叫莫云安排人往几处城门等人接应,又让左丘梅往京兆尹。若他们回城误了宵禁,还望能得一通融。

府中掌了灯,时不时便有护院来到南院回话,其中有一名曾随赵安同行、后被派遣下山传信的护卫也已归来,黛玉反复交谈,总算将当日山中之事拼凑出了个大概。

随即,她又唤住在府中的几位工匠至南苑议事。房老先生他们此行不仅仅是协助伐木备柴,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可行的、长期可用的运输方案,在终南山深雪之中,稳定将木材自山上送下,进而运抵京中。

“所以你们的意思是,将木柴砍成固定大小,沿山道顺势滚落至山脚,再由车队集中运京,对吗?”

这话听来简单,实则细节繁多。山中积雪已厚,每日都需铲雪创造雪道。另外运输人员也会面临更大风险。再则,进京途中与山中一样并不安稳,类似今日的事故极可能重演。

黛玉语锋微收,忽问道:“诸位师傅可曾通算过,山中一日所砍木柴,可供京中炭窑炼制多少木炭?”

此言一出,几位匠人互望一眼,房老先生苦笑:“回姑娘,我们匠人手艺还过得去,但这笔帐……算不得精确,只能估个大概。”

黛玉闻言点头,随即对一旁小红吩咐:“你去账房,叫他们明日派两位精于算术的先生,随队上山。”

众人一听,面色不由各异。

本以为今日山中惊变,主家定会下令暂缓此事,谁料她神色未改,调度如常,竟似要愈发推进。一时间,有人振奋,有人忧惧,人人心情不一。

这时,房家小师傅忽然上前,鼓着勇气道:“林姑娘,若明日仍要上山,不如换我替父亲。毕竟……我年轻些,若有变故,好歹能跑得快些。”

话音刚落,房老先生便脸色一沉,厉声斥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是看不起我,还是嫌我不中用了?”

“不是……”房小师傅急了,“我只觉山中凶险,您年纪大了,再碰上像今日那样的事……”

“呸!”房老先生怒气更甚,一巴掌打在儿子肩上,“我是不会走,还是不会跑?你这毛头小子真遇上活尸乱兵,跑得怕是还没我快!况且你去了可以干什么,你跟其他师傅能好好说清楚话吗!”

房小师傅被众目睽睽下训斥,反倒激起一股倔强,扯着嗓子回道:“爹!你总说我不中用,我到底哪点不如你了?我跟你学了十多年手艺,哪一样做不来?”

“你做得来?就你那闷头干活的脾气,一遇事就躲,一问话就哑——上山你能做成什么事?”

父子二人当众争执,旁边几位工匠纷纷劝解。黛玉坐于高位,听得一阵无奈。

她当然清楚,这场争吵并非真的争谁技艺更强,而是父子二人各自不舍对方涉险:儿子愿替父出头,父却更愿亲自冒险,不让儿子担难。这场争执,不过是父子亲情,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黛玉低头沉思,忽而心生感慨——若她也有一人,肯如此为她分忧,肯在困厄之前站出来挡一挡,便好了。

可转念一想,她并非全然孤身。父亲昔年将她送入贾府,是深谋远虑;老太太疼她爱她,拳拳爱护之心人尽皆知;裴石甘为恶人,替她筹谋护她周全;赵安、荀勇诸人拼命为府奔走,这些情分,便已是她的依靠。

父亲、老太太、甚至裴石如今都不在了,便是府中这些护卫,这些几次她放人出府却仍然留府至今的下人,她无论如何都要尽己所能护他们周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