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天下易主8看着富贵在前,她既焦躁又…… - 娇弱主母与她的大肌护院 - 不迁贰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5章天下易主8看着富贵在前,她既焦躁又……

第145章天下易主8看着富贵在前,她既焦躁又……

“侍卫”们在殿外等候。黛玉入殿时,见闯王端坐上首,正与曹睢低声商议。

不仅曹睢起身,便是张才良也起身走下殿。

“我正和曹睢商量,新朝在即,功臣皆要封赏,还打算大赦天下,宽慰那些蒙冤受狱的百姓。”

黛玉心头一沉。那些曾抢掠贾府之徒,竟也在大赦之列。她面色未动,只淡淡道:“新朝若以仁政为本,施恩百姓,自是福祉。”

张才良转而凝视她,目光如钉:“林先生虽是女流,却教养公主、安抚百姓,立下大功。朕思来想去,只给你五品女官,未免屈就。今欲再定封赏。”

黛玉心下疑窦重生,前面还猜疑自己藏匿前朝皇子,今天便说要再加追赏?

况且她是女子,难道还要她为官做宰劳心劳力吗?若说封赏,在此莫说子嗣继人,便是同族也只有旁支关系,无从受赏。

黛玉缓缓施礼,声音清清淡淡:“天下功业皆由名将能臣血战而来,民女岂能与他们并论?昔日陛下已许我女官之阶,足以自安,不敢再受厚恩。”

曹睢轻轻一笑,带着试探:“姑娘推辞得快,不如先听陛下说完。”

闯王眯起眼,像是打量一只纤弱却倔强的小兽,忽而笑声洪亮:“原来的夫家悔婚,使你成了弃妇,此事闹得满京皆知。都说女子婚姻乃人生大事,娉则为妻,姑娘往后的婚姻大事只怕是难了。若我封你为嫔妃,既可免你名誉受损,又是天子恩赏,岂不两全?”

黛玉一时懵懂,直言:“民女所行,皆为公义,从来没有私情。”

张才良却说:“姑娘品性高洁,是我倾慕姑娘。”

曹睢道:“林姑娘,你往后无父母兄长为你主持人生大事,陛下既有意,岂非天赐良缘?君父能为姑娘做主,岂不是好事。”

黛玉面色未变,只俯首道:“民女教养小公主,既为师者,如何又能侍奉陛下,有违伦常?况且新朝既立,自有贤良归顺陛下,指点公主课业。那时民女便要远离京城,归隐山林。”

闯王眼神一沉,指节敲击龙案:“隐居山林?你太天真了!在乱世,温和就是软弱,仁慈就是无用。你以为遁世便能保命?世间从无真正的世外桃源,只有强者庇护,才有片刻安宁!”

他俯身看向黛玉,眼中闪过逼人的狠戾:“你若随我,便是皇妃,享无尽荣华。若拒我,怕不是你心有所属,便是你余情未了!”

黛玉擡眼看他,只怕若是以旁人拒绝他,他怕是要吃人。

唇角泛起一丝苦笑,清声答:“陛下忘了,我本是前朝侯门之后。今冒险辅佐陛下,已是背祖忘恩之举,若再封妃,只怕林氏一门将被唾骂至死无葬身之地。民女并非孑然一身在这世上,不能不为族人考虑。”

此言一出,张才良双眸森寒,寒意直逼。

曹睢见此冷声喝道:“林姑娘,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竟还以侯门之后自矜,顾虑那些前朝士绅宗族!”

“是陛下强人所难,”黛玉当然知道闯王是什么心思,“陛下若是担心我为旁人所用,民女愿从此避世,遁入空门,青灯古佛,不问世事。”

“你口口声声推辞封赏,不过是看不起我这群草莽起家的义军!至于济民,本就不该做!不过是给废物饭吃,他们既无用,便该死!”

张才良声音暴烈,震得殿梁生回音,目光森冷如刀:“你既在我宫中,就休要不识好歹!”

殿外风声猎猎,宫灯摇曳,黛玉垂眸而立,清瘦的身影在风声里静止如一枝寒梅。

她心里明白他对士族官绅的轻蔑,甚至暴露了对济民的态度,至此黛玉已经做了选择。

她若是从前指望有人为她婚事做主,但结局也敌不过人心软弱。

若未来自己的终生还要看别人的脸色,那便没什么之指望了。

张才良并未立刻刁难,给她时间考虑。黛玉退下殿阶,刚出殿门,曹睢从身后赶上,冷声道:“姑娘可知,无论你如何拒绝皇恩,最后,你也只能妥协。”

黛玉轻轻吐出一口气,神色如常:“曹大人,这世间很多事,不到最后,谁能保证结局如何?”

“林姑娘,你且听我一言。陛下并非贪图姑娘手中家业,也不是为了谋求前朝文人的信任,甚至不是图姑娘在京中百姓中的名声。”

黛玉不说话,只静静听着他继续道:“陛下虽有一子,但是身患顽疾,定是不能为继的。姑娘若是愿意为妃,姑娘的身份必班妾辞辇。若能诞下一子,往后不仅是一国之母,更会母凭子归,享尽至上尊容。”

“所以是未来的皇子需要一个好母妃?才要我入宫为公主教习。”

黛玉终究冷笑一声:“曹大人,请你代我谢过陛下。只是我从小福薄,好不容易养好了身子,只怕接不住这样的福气,反要折寿短命。”

紫鹃在她身后紧紧攥着手帕,不明所以地低声唤她。黛玉转过头来,反倒笑着安慰,却一句多余的话也未说。

果然,局势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几句不合心意的话,就足以让闯王的暴戾显露无遗。什么前朝余孽,不过只是他随时可以拿来发作的借口。

院外风雪渐止,“侍卫”们低声趋近,小心翼翼行至近前,护送黛玉回寝殿。

“林姑娘,”为首之人压低声音道,“闯王方才下令,三日内调军南山……不如这几日我们设法把您送出宫去?”

黛玉擡眼望雪,眼神温凉:“京中活尸尚未肃清吧?”

“侍卫”点点头,黛玉轻声道:“既如此,宫中反而安全。你们若将事情办成,护好自己,我自会解围。”

“如果我们事成,会不会反而弄巧成拙。”那属下欲言又止,“毕竟姑娘与公子都无意,而小公子还年幼……”

黛玉反而唇边一弯,淡淡笑意清亮如雪:“春夏秋冬,四季有常。百姓所求,不过寻常日子。种田得食,积谷养子,几代绵延,便是最大的福分。你看他们能逃过尸患、冒雪跋涉到此,可见天灾虽烈,抵不过求生的欲念。”

她话音轻柔,却带着冷彻的坚意:“但他们却难以忍受君王奢靡用役,朝廷轻弃忠臣,妄兴兵祸,为此而揭竿而起。可见天下并不需要什么逆天改命的君主,甚至不需要明君,只要君王不胡乱折腾,不兴无名之役,不逼民力至竭,百姓自可安居乐业。”

属下们面面相觑,心中竟被触动。为首之人躬身,低声道:“姑娘之言,我们都记下了。请姑娘等我们与公子一同归来。”

黛玉低下眼眸,指尖在斗篷边缘轻轻一抚,唇角带着淡淡笑意。

——

玄极寺上,檐铃在风雪中摇曳,发出幽冷的声响。山门半掩,殿宇间弥漫着血腥与腐臭。

裴石持剑立在檐下,目光沉沉。

他们希望两王在京城之外的地方,这个战场被安排在了钟南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