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红烛剪影12一句话,如重锤敲在宝钗…… - 娇弱主母与她的大肌护院 - 不迁贰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34章红烛剪影12一句话,如重锤敲在宝钗……

第134章红烛剪影12一句话,如重锤敲在宝钗……

黛玉一纸请入宫,不久便有宫中的嬷嬷前来迎接。

那李嬷嬷年纪五旬开外,眼神冷淡,见了黛玉只淡淡道:“姑娘进了宫,虽是陛下亲点的女博士,却要晓得,从此也是伺候人的份。陛下特意遣我等来,不止是为在宫中照料姑娘,更是要姑娘少些不合规矩之处。”

“那是自然,宫中规矩,还望嬷嬷多加提醒。”

紫娟忙上前递了赏钱,笑着打点,才免得姑娘往后在宫中为难。

黛玉仍柔声问道:“李嬷嬷想必是宫中老人了。”

“是。”李嬷嬷神情不动,“老奴原伺候过嫔妃。主子殁了后得了恩惠,一直是掖庭局的习艺女官。”

“姑娘既为小公主伴读的内官才人,我自会亲自帮姑娘学些宫中规矩。”

李嬷嬷道:“姑娘往后只怕每日晨起往宫中不易,陛下已为姑娘设了一处宫室,往后姑娘便要暂住宫中。”

“住在宫中?”黛玉微讶,与紫娟暗暗交换了眼色。

她是为公主的女博士,并非是宫中伺候起居的女官,每日晨起早早入宫是本分,何须住在宫中?

李嬷嬷道:“这是陛下的旨意。且京中流言未息,姑娘若仍在外游走,不止损自身清誉,亦累及公主名声。姑娘既是宫中外请的女博士,自然要立为一种女官表率才好作为公主老师。”

黛玉想着那张才良虽是义军将帅,往后的天子,但是也是个生性多疑之人。

济民之事后,与闯王有私情、原有的婚约告吹……这些话,在茶肆酒楼间传得纷纷扬扬。闺中旧时的娇弱,管家今时的蜚声,可在世人眼中或许成了轻浮、薄命的笑谈。

她勉力笑道:“嬷嬷说得极是。”

送走宫车时,雪地一声闷响,有人落地。

黛玉微微回首,已知来者何人。她低声道:“往后怕是要常居宫中,不能如往日般见你了。”

裴石冷哼:“他们可曾怀疑你?”

“暂时未有。若真怀疑,来的便不是李嬷嬷,而是禁军。”黛玉勉力镇定。

黛玉散去了其他下人,只留下紫娟和裴石在身边,慢慢走回荣禧堂。

雪声簌簌,她转头问裴石:“孩子们都安顿好了吗?”

“柳公子可能还需要些时日,不过沅凌适应得很好,不需要担心。”

黛玉突然想起一事,问:“如今卜旃很少到府中来,想必是她不喜你的缘故吧?”

裴石浅浅皱眉,道:“怎得与我有关?卜姑娘许是正忙于医馆的事情吧。”

紫娟知道黛玉的小心思,浅笑道:“姑娘这是不方便去医馆,想见见卜姑娘了。不过卜姑娘如今确实很不喜来贾府,只怕得裴总领去请来才是。”

裴石却只沉默良久,方低声道:“要不我带你去医馆走一遭?”

黛玉停下脚步,道:“李嬷嬷说,要进宫之前最好不要随意走动,谨守本分才是。”

裴石当然知道,当年自己的姐姐被选为太子侧妃嫁入宫里之前,便如同坐牢一般,连最喜欢跑马的戈壁都去不了,好生憋屈。

“你的本意是想入宫为女官吗?”

“明知故问。”黛玉小嗔,又自觉补道,“自然不是。”

“即便如此,我带你出府走走吧。”

黛玉心中高兴,但还是道:“哪家闺阁小姐,总是往外跑的,叫人看见了觉得不检点。”

紫娟耳边似仍回响着李嬷嬷冷冷的话,宽慰道:“姑娘怎得这么说,从前姑娘不是常离开府里去看济民坊的粥棚吗?”

“那是事出有因,现在京中安定,府里的府兵众多,何须我自己抛头露脸去瞧看呢?况且如今京中只怕关于我的传言很是不堪,才叫李嬷嬷如此说。”

黛玉低头轻轻踢走面前没有被扫干净的小雪堆,心道,若是在从前,只怕老太太便要生气,早已不喜我了。

紫娟与裴石对望一眼,心底皆是一声叹息。

黛玉为给手艺百姓与流民一条活路,将丰川街上的商铺一一修整开张。

小红一家的宅子置办在街口,还有几间面积较大一些的商铺因京中生意清淡尚未开门。

其中便有一家酒家客栈,黛玉离开京城之前,便是打算暂住客栈。不是另外置办宅子,也不是接住在诸如卫府这样的人家。

毕竟她并不想再寄人篱下了,而她想的家,只能在姑苏。

客栈边上隔了一条窄巷,便是一家古董行,黛玉为防有心之人知道她运家私去金陵途中半路劫财,第一程便用装着金银的木箱将书籍和暂时用不上的绫罗绸缎先行运去,也当作探路。

这几日,马车一辆接一辆,从后楼二楼的书房运往丰川街。只是两辆马车而已,已来回近十趟。

宝钗站在门口,眼见这番景象,又想到哥哥和柳湘莲那边还没有来消息,再难维持未来当家主母的从容。

她凑近问负责跟车的贾芸,道:“林姑娘不是要留在京中吗?何苦今日急着一日清空,慢慢运不也罢了?”

贾芸也不知,只是奉命尽快运走,自然不敢多言,“扰了二奶奶,实在抱歉。这书房里的东西,再有几趟便妥了,属下已让人加快脚步了。”

宝钗尴尬也笑了笑道:“只是怕你们人手不够,这来来回回好几趟看得我都眼花了。”

自打黛玉与宝玉分账分家够,宝钗便时常到荣府走动,以她从前一天能在院子里来回跑动请安的本事,她不需要跟黛玉一样骑马,也不需要有护卫陪着做软轿,到是挺自如的。

宝钗的高精力不仅仅在于她督着宝玉读书一般处处盯梢,而且府中大小事她都会亲自坐镇,亲自领导,亲自过问。

毕竟她既不需要侍奉公婆,也不需要奶孩子,正是大干特干的年纪。

宝玉到是能从那些叫他不情愿的东西暂时解脱,然而在她的勤力背后,却渐渐有了另一番声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