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红烛剪影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第123章红烛剪影1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云雾缭绕,似银河垂地。黛玉独坐在园子中一块山子石上,花树繁茂如锦,落英缤纷,香气沉沉,周围一派绮丽春色。
明明人间方才过了冬至,然而此处却是三月如画。
是梦。
园中笛声清越,歌音袅袅,仙女们的嗓音如春水流过琴弦,唱着黛玉熟悉的戏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黛玉曾为此句感叹世人不解其味,如今再听,只觉世事兴废,不过如此。纵是花团锦簇,也有泯灭之日。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似水流年终是幽闺自怜,花落水流红亦是无语怨东风。
黛玉思及自己与宝玉在园中共读西厢,便是那淫词艳曲,与眼前的《牡丹亭》又有异?
年少时为此自怜感伤,落泪不已。
可当时的柔情蜜意,如今想来,徒添一抹世事苍凉之意。
黛玉远远看着年少的自己,彼时初入大观园,便是姐妹们不在,便觉得形单影只,时常感怀。
那时的她,情思全在诗酒花月、儿女情长之中;而今,家业衰微,浮沉于人情世路,昔日的芍药年华早被专营苟且磨得无影。
若是当时的少年郎,转身若见自己与国贼同席、与禄蠹周旋,又是何种想法。
歌音未绝,一道熟悉的仙音飘来。
“绛珠,我几次三番要去荣府接你却不成,没曾想你终归是自己回来了。”
黛玉唯恐与往昔的自己相顾无言,只得黯然神伤地随警幻离开。
仙女们环绕着她们前进,裙裾曳地如流云。警幻微笑道:“绛珠,你既已还了甘露之惠,便该留下,掌几处情司。”
黛玉摇头,她不想留在这华美却空寂的幻境里。
这只是梦。
“我不知仙姑所言何意,只知俗世中还有未尽之事,这般仙境,并非我此时之所。”
警幻的眼中忽然掠过一抹讥色:“绛珠,你本是天地灵物,只该享人世至真至情。至于天下苍生,各有因果轮回,你我天外之人,不必多管。”
黛玉凝视着她,缓声道:“仙姑要我享真情,可又要我无情么?”
“如今政荒众散,祸延万民,纵有贤臣忠毅清直,也敌不过小人当道、君主昏庸。大厦将倾,富贵荣华皆是报应,天数如此,生关死劫,谁也躲不过。”
黛玉停了下来,眼前花木仍是盛极,笛声依旧清亮,可多少姐妹早在家败之前便已四散,那姹紫嫣红甚至没能等到落花之日。
若真各有因果,那么便是国亡家破,她又何惧?风刀霜剑,她亦可直面。
她愿为盛宴余温中的花魂埋香,也想在末路之时寻一惜花之人。
她从来是为自己而悲,为无父母可依,为身衰命薄,为终身大事无人作主。
命运使然,她不得不从。
除了自哀自怜,便也无能为力。
黛玉转身往回,想去看看从前的自己。
告诉她,不必自怜,不必惧怕,就算失去一切依靠,就算老太太、宝玉都不在身旁,就算要离开闺阁,她也能自立自持。
因为天地广大,必有同她一般,惜花之人。
不是只有一人。
莫因繁花必将落尽,而错过来年百花盛放之景。
警幻见她不回头,唇边笑意渐冷。众仙女的身形忽而变幻,一瞬化作鬼魅,一瞬化作她旧日的亲友,纠缠着她不让离去。
“你还恩便罢了,与宝玉的婚约,我不允!贾府那等重色之风、败家之势已成,由不得你搅乱因果!”
黛玉被鬼魅纠缠,冷声道:“我还恩是为自己,与他何干?”
“那宝玉贪恋温香暖玉,风流轻薄。你是绛珠仙子,即便他是神瑛转世,也不配采撷你这天地精华。”
“我不是什么绛珠!”黛玉被缠得喘不过气,怒道,“我是苏州林氏之女。”
话音落处,仙境如画卷被烈风卷裂,化作漫天烟尘。花光散尽,乐声沉寂。
这一次,她无惊无惧,便醒了过来。
黛玉躺在床榻上呆呆的愣了一会,神思微乱,直到听到院外更夫的梆声由远而近,才轻轻唤人。
紫娟早守在外头,闻声立刻掀帘入内,俯身将人扶起。
“姑娘,亥时方过,只睡了一个多时辰。”她将温好的茶奉上,笑意柔和,“我见姑娘睡得安稳,不忍惊扰。”
黛玉接过茶盏,呷了口,点头道:“无妨。既无急事,我自然信你知分寸。”
目光在室内一转,似是随口问道:“裴总领他们,可回了?”
紫娟摇头,替她拧了热毛巾,“倒是宝二爷……”
她顿了顿,“方才还到荣禧堂来寻,却被姑娘带来的护院拦在外头,颇有些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