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高欢与野猪口长城
高欢,南北朝东魏权臣及北齐奠基者,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从军,后逐步壮大势力,建立东魏。军事生涯中有胜有败,最终因病去世。其一生反映了北魏末年至北齐初年的动荡时期。
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的权臣,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者,他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的一个兵户家庭,因祖父高谧犯罪而移居该地,成为鲜卑化汉人。他的故事是一段传奇,也是一段戏剧。
高欢早年参加了杜洛周和葛荣的起义军,后叛降尔朱荣,成为了亲信都督。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从一个普通的兵户之子,一跃成为了军队中的高级将领。
尔朱荣被杀后,高欢利用六镇降卒的力量,开始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这就像是在玩"帝国时代",不断地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军队。
高欢起兵反对尔朱氏,并在信都起兵,攻入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大冒险,也是一次大胜利,他不仅赢得了战争,还赢得了人心。
高欢鏖战石鼓山的时候,高欢以北魏丞相名义“扬声讨之,师出复止者数四,兆意急。欢揣其岁首当宴会,遣都督窦泰以精骑驰之,一日一夜行之百里,欢以大军继之。”就这样,尔朱兆兵败逃往山中,后自尽。再后来,高欢专擅东魏朝政达十六年。
东魏建立后,西面与南面基本上以黄河及河南省洛阳一线与西魏为界,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战事不断;北面山胡、柔然等族也不断南下骚扰东魏。
面对来自西魏与山胡、柔然等两方面的军事威胁,就当时的国力而言,东魏是绝难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取胜的,因此对威胁较小的北面,除运用和亲联姻外交手段外,采取筑墙防御也是东魏新建政权的逻辑选择。
于是,在543年,权臣高欢召集5万多民夫,费时40多天,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管涔山与恒山两大山系的相连处,修筑了一座长城,史称“肆州长城”。
传说他修长城的时候,神池县荣庄子村还不叫一个名字,由各地避难来的难民凑到这片土地上,他们互帮互助,开垦荒地,其中这些难民的领袖是郝家郝氏兄弟,他们也算当时的大户人家来的,他们给这片土地起名叫油儿洼,在这里他们掌握了胡麻苣胜子的种植技术。
传说有一天郝氏兄弟带领人们开垦荒地的时候,有一位白衣仙女从天而降,她给了他们胡麻的种子,就是跟瓜子外表差不多的样子,要他们在这里种植这种农作物,神池属于高寒地带,只能只能种向日葵和红芸豆黑豆一类的晚产农作物,因为它们不怕冻,一冻才熟透。
后来他们用这种种子种在了他们开垦的荒地中,那一年他们丰收了,后来他们用胡麻压榨成了胡麻油,榨出来的残渣就养猪养羊,久而久之,他们便富裕了起来。
如果高欢不抓他们修长城,他们应该会在属于自己的村庄里快快乐乐安安全全的活着,可是突然有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伙军人,他们见人就抓,连老弱病残都不放过,村民不知所以,只能被迫被抓,后来这伙军人就把他们带到了原平关一带,原来是抓他们来修长城。
他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是没办法,不好好干活就会被鞭子抽,有的吃不饱饭甚至活活被打死,后来村里有个老人,就用胡麻油和面,里面加鸡蛋,然后弄上白糖烤出来的病给修长城的民夫吃,后来守军也吃了这种饼,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守军吃了他们做的饼对他们也不再凶残了,只是对他们说,丞相令我们四十天完工,大家都配合点,不然我们也没办法交差,到时候大家都的死。
这样一来本是老弱病残是被抓来做饭的,可是他们没办法,只好都上工,他们中有的累死,有的病死,终于,在四十天后,由宁武神池原平抓来的五万多民夫,没日没夜的终于修好了长城。
武定三年(545),西魏与柔然头兵可汗密谋联合讨伐东魏,东魏丞相高欢害怕了,于是派行台郎中杜弼出使柔然,为高欢的儿子高澄求婚,以求和平。头兵可汗说,除非高欢自己娶才行。高欢犹豫未决,总不能给儿子问媳妇变成给自己娶吧。发妻娄妃打劝:“国家大计,愿勿疑也。”为了国家的平安,高欢娶上了柔然的蠕蠕公主。在迎娶公主缓兵的同时,高欢又于武定元年(543年)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管涔山与恒山两大山系的相连处,召集5万多民夫,费时40多天,修筑了一条长城以防柔然,史称“肆州长城”,这也是东魏新建政权的选择。
这条长城分布于今静乐县、忻府区、宁武县、原平市,神池野猪口,目前局部段落保存较好。以静乐县为东魏长城的起点论,墙体遗址尚待进一步发现考证。从静乐县进入忻府区的西山,在窑宽村附近有一段长城墙体,沟谷内和山顶上各有一段,沟谷中还有古堡遗迹,疑为东魏长城。
宁武境内的东魏长城西起自县城西7.2公里处的余庄乡榆树坪村,顺管涔山东坡下行到苗庄村,与苗庄古城遗址的北墙相接。然后顺苗庄古城遗址北墙东向,跨越恢河后沿凤凰山西坡上山,经东坝沟村、三张庄后村,于三张庄后村东5公里处进入原平境内。三张庄后村附近有一座东魏古堡,墙体基本保存完好。
特色之处是原平的马家庄段墙体为土筑,高大雄伟,残存的规模高度和宽度都在十米以外,蔚为壮观。还有一个观赏点是宁武苗庄段,墙体为石砌,残高三米左右,与庞大的苗庄古城融为一体,成为尚待开发的长城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