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孰真孰假
皇上密见老臣马齐和隆科多,留下遗言:“老四最贤,当为王令储,其子弘历少年英雄,当为太子,朕已拟有诏书藏于乾清宫扁内。待朕死后,揭扁内之秘而宣新君。胤i今日这样,朕也有责任。往后,尔当虔心尽力辅佐新帝,并善待胤i。朕的时日不多了,就要走了,十四一样为朕所,朕想再见到十四。”
皇上发诏召十四回京,欲见最后一面。
阿玛临终前要见十四弟?老四又犯紧张,立即急召年羹尧进京。
十四接到书信后,大雪芒芒,却阻于路上,迟迟不能回到京城。
十一月十三日,皇上在畅春园病情危急,知道恐怕见不到十四了,这日三见老四夫妇,反复向老四提出一个要求,“继位之后,放过众兄弟。”
老四一直只答,“国事为先,私情在后。”
姣娇见皇上气息微弱,似难瞑目,欲劝老四先应承下来,不料――
“国事交给你我放心了,可是你兄弟之间,朕不放心呀。”皇上激动之下,吐血而死,双目瞪圆不肯合上。死时眼睛一直看着姣娇,眼神里充满着寄望和恳求。
老四跪在榻前,全身颤栗,为阿玛合上眼睛,心中好生悲痛,阿玛,你让儿臣放过他们,他们可会放过儿臣呀?
隆科多和马齐一直候在外面,闻得皇上驾崩,劝老四,“大局在前,赶快将圣上移回大内吧。”
隆科、马齐和老四夫妇将皇上移回大内,暂未宣布皇上驾崩,只是说皇上病危,请众皇子速速进宫。
回到皇宫,隆科多先赶往乾清宫取遗诏。发现扁内空空,反复搜寻,未得圣旨。惊恐地得赶到景仁宫。与马齐和老四道,“扁内无旨呀。”
皇上这不是开了个大玩笑吗?
马齐心惊肉跳地问隆科多,“你可有看错?”
“这么大的事。我哪敢看错?”隆科多心都凉了,若是有人偷了圣旨。然后改了圣旨那可如何是好?
马齐曾为太子傅,是忠于康熙的大臣。后来太子疯癫,保举过老八,被皇上罢了几年职,后来发现老八外和内奸,便不再支持他。最近几年才重新得以被启用,明确表态再不支持老八。暗地里已经将支持转向做事稳重的老四。他毕竟是老臣,大事当前,以国为重,当机立断,“隆科多,你这就对老四宣旨,我去补个圣旨来。以免局势乱了不可控。”
隆科多和老四关系本来就好,皇上又传过口谕要让老四继位,只是圣旨的事太蹊跷,面白无色地看着痛哭的老四。“爷,你舀个主意。我就怕突然另冒个新旨出来。”
皇上晚年行事有反复和矛盾,这是大家都看到的,而且众望所归乃是十四。所以隆科多怕皇上最近突然改变了主意。
老四抹抹泪。反正阿玛已逝,又反复将国事交托于他,此事一不做二不休,果断地道:“就按马老说的办。”
姣娇暗叹一声,历史的纷争将会永远存在,就是她这个现代人穿越过来,也不能改变,只是一个见证。
皇上为什么要留下那么大个悬念?莫非真有人偷了圣旨?如果有人敢偷圣旨,这事恐怕极不简单。
“钱王妃,你觉得呢?”马齐看一眼姣娇,皇说过钱王妃极贤能,堪为国母。
姣娇果断地道,“马上行动,关闭六宫九门,暂时封锁皇上驾崩的消息。隆科多宣旨,马齐补旨,同时提防新圣旨的谣传。”
张公公在一边哭得声音都哑了,“皇上,你怎么留下这么大个迷局给后人呀,你定谁就定谁,干嘛要把圣旨给藏起来?”
正这时,小杏子在外面通报,“德妃娘娘驾到。”
对了,圣旨的事德妃也知道。在场的人面面相觑。
老四脸色一寒,浑身颤抖,额娘这么安排那么安排,最终还是偏向老十四,那圣旨若非她派人取了,便是她透了入出去,有人来取了。德妃此时来,定是要阻止他继位。
姣娇连忙道:“隆科多舅舅,你马上宣圣上口谕。”
德妃悲怆地撞了进来,指着他们道,“圣上尸骨未寒,你们便密谋起来?若无圣旨,如何宣谕?”又指着姣娇失望地道,“本宫竟是看错了你,以为你不慕名利,谁知你竟是第一个起心者。”
姣娇跪在地上,平静地道,“额娘,难道你嫌宫中不够乱?要让宫里的再来次争夺吗?你真的想看到皇子们血刃相见?”
“就是宣旨,也得等到你十四弟回来吧?圣上说过,若要宣旨,当有十四在前。”德妃颤抖不已,跪在皇上尸体面前,哀伤痛苦,“皇上,你走了,臣妾命也不久矣。”
“额娘。”老四抱头痛哭,怎么会弄成这样,怎么开成这种众叛亲离的局面。
德妃看着皇上的尸体,眼前渐渐昏眩,昏倒在皇上身上。
张公公连忙上前搀扶,只是年老体迈,皇上驾崩,这个打击着实不小,颤颤地摔倒在德妃身边。
隆科多和马齐傻眼了,老四也愣了,额娘是唱的哪一出戏?她到底要支持谁?
姣娇思付,若是现在不宣旨,待到十四回来,恐怕再宣旨一切都晚了。德妃何以要阻止老四登基呢?一直以来她不是暗中支持着老四吗?难道是德妃不相信老四会放过十四?看德妃说话的语气,好象圣旨在她手上?
姣娇当机立断,向德妃叩个头,“额娘对不起了。”
众人不解她何意。
只见她伸手从德妃衣袖里搜出一张金灿的鸾书,惊得在场的人无不色变。真是德妃偷了圣了旨。再看圣旨的重要内容,已然变成“传位十四”,跟皇上的口谕全然不同。
老四气得跺脚,“我要归隐,阿玛不让。额娘也不许,如今却把我困在宫里,给我来这么一出戏?那不是说。若是别人登基,我非死不可吗?到底是谁不给谁活路?”
姣娇相信皇上的意思,却道:“你们看看这笔迹可是皇上的?”
马齐仔细检查。“看着就是圣上的。”
“墨迹呢?可象是书写了几个月的?”姣娇极下细。
马齐闻了闻,“象是新迹。”
姣娇道:“皇上最近的情况不能提笔的。定是有人想换圣旨。怕四爷将来放过别的兄弟。既然有这么道圣旨在德妃娘娘身上,便加它一笔,让它再变回原意,待娘娘一醒来,隆科多舅舅就当她面宣旨。”
马齐赅然地看着姣娇,此女子果然非凡,可是改圣旨的事是欺天之事。
姣娇见他有迟疑。问:“皇上口谕,你可记得?”
“臣记得。”
“那你是要归皇上的意思,还是任人毁了真圣旨,把假旨传了出去?”
“臣遵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