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人生的选择
妇人并不知道季瑞文是临时老师,也不知道以季瑞文的专业素养,进研究所也绰绰有余。
她是朴实的,在她的世界里,老师是世界上最有知识的人。
虽然自己的儿子不能再听课了,可是想想那些大山里的孩子,如果他们都能读上书,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呢?
季瑞文的崩溃她都看在眼里,也许让一个人离开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找一件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妇人的想法是简单而质朴的,但它确实救了季瑞文一命。
宗湖的死给他带来的打击太大了,每当他看到那些资料,他就能看到宗湖,他甚至无法再做研究了。
妇人的话就像是救命的稻草,将他这个陷入泥潭的人救了起来。
是啊,或许他教育宗湖是失败的,可天下却不止有宗湖一个孩子。他可以继续教育其他的孩子啊……
只要他勤勉、认真,便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有学习的机会,就有更多的孩子能够避免宗湖身上发生的悲剧。
很快,季瑞文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尽管导师已经为他找好了工作,将他推荐到了研究所,可是季瑞文还是拒绝了。
导师想要再劝,但瞧见他瘦得脱相的样子,便也不好再劝了。
他知道,这个学生算是完了。因为季瑞文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对劲了。
以往提到研究的时候,他总是神采奕奕,可如今却避之不及,这样的状态,是注定没办法参加研究工作了。
通过傅远鸿,导师也大概知道了事件的始末,要叫他说,那个季宗湖的死怪不了别人。
导师觉得自己算不上是个一等一的天才,可他却认识不少天才。
他觉得,天才和疯子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普通人也很难理解那些人的脑回路,单单用一句“智商高、情商低”其实是很难概括的。
他们往往不是情商低,而是根本懒得将精神分散到其它领域去。那些东西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他也不感兴趣。
造物主有时候就是这么不通世俗情理,天才往往就是在一个领域上有着极为突出的特长,但对于另外的领域,却又比寻常人还差劲。
如果没有全面的、系统的引导,天才也会埋没在尘世之中。
从天才到泯于众人,也只不过是一步之遥,他见惯了天才的陨落,有时候搞研究的,是中坚力量。
可对于爱徒,他实在不忍苛责,也只好由着他去了。这样的伤痕需要时间才能愈合。
1990年,季瑞文毕了业,同年秋天,他正式成为了一中的一名普通教师。
傅远鸿有意提拔他做主任,然后再往上升,可是季瑞文全都给否了。
他只想安安心心地教课,不想管那些政务的事情,对于升职与否,是否可以拿高工资,他都无所谓。
孩子们的笑脸,在极大程度上给了季瑞文安慰,慢慢的,他的心情也平复下来了。
宗湖的事情,他仍旧放不下,可是也不像当初那样痛不欲生了。或许就像宗湖妈妈说的那样,他要把对宗湖的喜爱,延续到其他孩子身上。
他唯一没想到的是,孙妙红会跟来。
1991年的秋天,孙妙红毕了业,竟然找上了傅远鸿,要求加入教师队伍。
孙妙红的文章写的很好,又是华明大学的高材生,原本也是前途无限,分配的工作也很好,可她全都不要了,就愣生生地追了过来。
见到孙妙红的时候,季瑞文整个人都傻了。
一开始,他还觉得,一切都是巧合,孙妙红或许是因为爱孩子,或许是为了在基层先工作一下积累经验,总之应该不是为了他而来的。
毕竟过去他们在学校里,其实也并不是正式的男女朋友关系。
他们一起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春游,也偶尔一起约着去图书馆,两人之间多多少少有些暧昧,但因为害羞,谁也没有挑明。
后来季瑞文就到了一中教书,两人的联系也中断了。
孙妙红写来的信,季瑞文起初还有回复,但后来忙于研究,又因为宗湖骤然溺亡,这关系也就断了。
如果没有宗湖的事情,季瑞文没有陷入这样的绝望之中,他还是那个意气正盛的少年,那么他和孙妙红大抵是会走到一起的吧。
但那是少年意气的事情了,谁又会把少年意气当真呢?
为了一个根本都没有正经相爱过的人,就放弃大好前程追到这里来,怎么想也都太不切实际了。
所以对于孙妙红的到来,季瑞文是关照有余,热情不足。
宗湖的去世将他整个人都击垮了,他现在想做的事情就是教书,他会把一辈子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上,至于婚姻和家庭那些会分心的东西,都不在他的计划里。
他是喜欢过孙妙红的,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多少那样的心思了。再对人家嘘寒问暖的,便太不负责任了。
然而事实证明,季瑞文不是想多了,因为孙妙红确实是为了他才追过来的。
有时候缘分就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有的人可能只是短暂地在你生命里出现了一下,你就再也没有办法接受别人了。
季瑞文之于孙妙红,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孙妙红也想过,自己这样过来实在不值得,所以她一开始只是办的停职不是离职。
她想先来这里看看,也许看到落魄的季瑞文以后,她就不会再喜欢对方了。
但当她看到季瑞文以后,之前的那些犹豫就都没有了。他就是他,无论是在何等境遇下,季瑞文就是季瑞文,就是令她魂牵梦萦的那个人。
而且她觉得季瑞文比之前更有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