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威国运
景仁二年注定要发生很多事情。
新科状元编为翰林院翰林,却头一遭皇上没有赐婚。金国派使节来访大夏,本是想替金国太子提亲,九公主却莫名失踪,至今杳无音讯。北方灾情刚刚有所缓和,南方又发生洪涝。
这一切一切的事情都在考验着新帝的能力,现在景仁整日是忙的焦头烂额,全国各地的奏折如洪水猛兽一般向他投来。
每一件事都要亲为,没一份奏折都要批示。景仁这才知道,原来当一个皇上是这么的不轻松。
“皇上,午时已到,改用膳了。”一旁的喜子提醒着景仁。
景仁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奏章,脸上表情十分凝重:“传膳吧。”
“皇上,在这儿?”
景仁点头:“就在御书房吧。”想了想,景仁道,“对了,永安王还在不在?”
喜子道:“回禀皇上,王爷与诸位大臣正在与六部的大人们商议抗洪之事,还未出宫。”
“那就让王爷一起前来用膳。”
“。”
喜子领命而去,御书房摆上用膳用的桌椅,外面有人道:“永安王爷到。”然后便见夏侯永安从外面走了进来。见到景仁,夏侯永安三拜九叩大礼,然后站在一旁。
景仁道:“赐坐。”
旁边的小太监了一声,然后抬出一个椅子放到景仁用膳的桌子之旁,夏侯永安谢坐,坐下。
景仁道:“三哥,今日咱们就当兄弟间吃饭,就不用这么多的礼节了吧。”然后对着一旁道,“来人,给王爷添一副碗筷。”
碗筷送到夏侯永安的面前,夏侯永安领命谢恩。两人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本应该很轻松,却因为这里是皇宫,夏侯永安不得不遵守这里的规矩。
午膳用过,景仁与夏侯永安做在一旁。
景仁喝了一口茶,道:“三哥。这南方赈灾的事情商议的如何了?”
夏侯永安道:“回禀皇上,这赈灾之事臣已与六部合拟了一份折子,还请皇上过目。”说着,夏侯永安将折子拿出,一旁的小太监接过送到景仁的手中,景仁仔细的将折子中所写的内容看了一遍,上面详尽的描述了六部的分工,已经赈灾的步骤。
阅罢,景仁点头:“三哥这法子果然不错。如此一来,六部之人既能相互监督,又能分工合作,这洪涝之灾,很快便能得到控制了。”现在在他心中,此乃最重要的事情,要知道大夏朝每年的赋税有七成是来自南方,因此南方粮食的产量将关乎国库的丰盈。
“既然皇上以为可行。那臣这就着手去办。”
景仁点头:“此事便交给三哥去办吧。”
现在在朝廷中,景仁明显的重用夏侯永安这边的人,东方钰那边受到了冷落,六部尚书已经换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是东方钰的人,想要再动,不是非常简单,因此夏侯永安这个法子可以让他们无法谋私。
解决完心头这件大事,景仁开始批阅奏章。却发现下面的夏侯永安还没有离开的意思。
“三哥,你还有其它事情么?”
夏侯永安道:“启禀皇上,有。”
景仁放下手中的朱砂笔,道:“哦?三哥还有何事?”
夏侯永安道:“今日母后召见了微臣,跟微臣提及了一些事情。”
“母后找三哥?会有什么事?”
夏侯永安走上前去,对着景仁小声道:“母后找我,乃是为了皇上立后之事。”
“立后?”听到夏侯永安这么说,景仁不禁皱起了眉头,“朕不是已经跟母后说过了么,朕还年轻。这立后之事容后再议么?怎么母后又提此事?”现在大夏朝正值多事之秋,国库本来有空虚,哪里来的银子立后啊?
夏侯永安道:“母后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所以母后希望这立后之事还需尽快。”
景仁转头,望着夏侯永安,问道:“这是谁的主意?”
“是东方大人。”
景仁冷哼一声:“早就该猜到是他,整日正事不干,老是想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堂堂宰相何时成了内务府总管了?倒是管起朕的后宫来了。”
夏侯永安道:“皇上的意思呢?”
“此事朕暂时不想考虑……”
景仁刚说到此,外面便有小太监来报:“启禀皇上,太后请皇上过去一趟,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情与皇上商议。”
景仁望着夏侯永安:“这么快?”然后转身对着那小太监道,“回禀母后,就说朕公事烦身,暂时走不开,等有时间自会过去跟母后请安。”
“。”
“唉,等等。”夏侯永安叫住那小太监,转身对着景仁道,“皇上,此事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臣以为皇上还是过去太后那边一趟,将事情讲清楚了便是。”
景仁思索片刻,点头:“好吧,朕去。”
这太后其实并不是景仁的生母,当今太后乃是出身东方家,年轻时被选作秀女送入宫中,初时并未引起皇上的注意,后来后宫诸妃争宠,被皇上一起之下重罚,只有她平安无事。后又因她不与其它妃嫔争宠,因此人缘在后宫很好,皇上对其欣赏有加,后又因化解后宫矛盾为当时皇上所喜爱,虽未能诞下龙种,却仍被封为皇后,先帝崩,太后亦深居简出,不问朝事,专心礼佛,可谓后宫典范。
太后虽然不是景仁的生母,但是从小对景仁宠爱有加,因此感情颇深,对于这母亲,景仁非常尊敬。
“母后,皇儿给您请安。”
“皇上来啦,快些进来吧。”
里面传来太后高兴的声音,景仁起身走入房中。见太后正坐在床上看着什么,不由凑上前去:“母后,您在看什么?”
只见一本红红的本子上好像写着许多人的名字,景仁不由好奇。
太后笑着将那本子递到景仁的面前:“皇上,你看看,这是今年选入宫中秀女的名单,都是东方大人推荐的。”
这太后虽然出自东方家,却并不是东方家的嫡亲,封为皇后之后也未像皇上为东方家索要过一官半职,东方家现在能有如此地位,也是东方钰靠能力拼来的,因此景仁十分相信太后不会因为东方钰的关系而说些什么。